中国科技术语

• 术语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续二) (ISO DIS 704)

周长青 译;潘书祥 校   

  • 出版日期:1999-06-15 发布日期:1999-06-15

Terminology Work-Principles and Methods(continuation)

translated by Zhou Changqing,read and corrected by Pan Shuxiang   

  • Online:1999-06-15 Published:1999-06-15

摘要: 5.4 概念间的关系
5.4.1 概念间关系的类型
概念作为孤立的思想单元是不存在的。概念之间总是彼此相互关联的。不管是否真正认识到概念间的这种关系,人们的思维过程都在不断地创立和完善着这种关系。
在将概念构建成概念体系的过程中,有必要时刻明确产生概念的知识领域,并考虑用户对象的期望和目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作用相当于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建立概念域,即许多相关而无序的概念集合。
例4:

为了建立某一概念体系,对概念域中的所有概念必须进行审查和比较。就本标准而言,建立一个概念体系至少要使用下列关系:
——层级关系
属种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
——连带关系
5.4.2 层级关系
5.4.2.1 层级关系类型
在层级关系中,概念被组织成层面,各层面中上位概念至少又细分出一个下位概念。在同一层面并具有同样划分准则的下位概念称为并列概念。概念是上位、下位还是并列,不在于其本身,而始终取决于层级中的相互关系。
本标准中阐述的层级关系有两种:
——属种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
通过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确立属种关系或整体与部分关系,并将概念组成属种概念体系或整体与部分概念体系。
5.4.2.2 属种关系
当下位概念的内涵包含有其上位概念的内涵,且至少还有一个辨异特征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属种关系。一个属种关系中的上位概念称为属概念,下位概念称为种概念。
在属种关系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呈反比关系。因而,如果某个概念内涵窄,其外延相对就比较宽;反之,若内涵宽,外延便相对较窄。
例5:

对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相关概念,即属、并列和种概念进行比较时,可能需要调整其内涵并使其完善。
例6:

在建立概念体系时,注意力应集中在本质特征和辨异特征上。
例7:

反映属种关系的概念序列应构成纵向的概念系列,而一组并列概念,即在一个概念体系中排在同一抽象层面的概念,应形成一个横向的概念系列。
在属种关系中,根据选择的标准或特征类型,可以有多种方式将某一概念细分出多个下位概念。应用某项标准而产生的细分被称做分维。若在建立概念体系时采用的标准多于一个,则应将该体系视为多分维体系。只有那些位于同一层面并且属于相同分维的下位概念才称为并列概念。在属种概念体系中,某一结点可能尚未定名;或在某语言中有称谓,而在另外一种语言里尚无称谓。
例8:

最常用的说明概念体系中属种关系的概念图解是树状图(如上面例8),或是缩格排列的概念表(如例9)。
例9:

5.4.2.3 整体与部分关系
当上位概念表示一个整体,而下位概念表示该整体的各个部分时就应认为存在着整体与部分关系。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这个整体。整体与部分关系中的上位概念称为整体概念,下位概念称为部分概念。处于同一层面,且有相同特性的下位概念也称为并例概念。
整体与部分关系也能用纵向或横向系列表示。
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可能在性质方面是相似的(如氧分子中的原子),也可能彼此截然不同。一个或几个部分可能是必要的(本质的),或者可能是可任选的(非本质的)。有些部分不仅是本质的,而且还是辨异性的,能使其所属的整体区别于其他相似的整体概念。有些部分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作为一本书的部分的概念“页”),或在一定范围内是可变的(例如一支“钢笔”可以是“墨水胆”或“墨水管”,也可以是“墨水芯”作为钢笔的一个部分)。
例10:

为了确认部分概念的本质特征,有必要首先确定整体概念的内涵。
例11:

一个整体与部分概念体系并非总能满足对某概念的完整分析。若某个部分概念不是特属于该整体概念的,则其外延是不完整的,其内涵的本质特征就可能是缺乏的。只有在能够决定完整的外延以及内涵的本质特征时,才能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基础上给部分概念下定义。
例12:

层级关系,属种关系或整体与部分关系既可以是单维的,又可以是多维的。
例13:

常用来说明概念体系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概念图是托架式或耙式图(见例10,12,13)或下面的内缩式排列表。
例14:

需注意的是,缩格式列表只反应层级关系,而不能区分属种关系和整体与部分关系。
5.4.3 连带关系
连带关系是非层级的。当借助于经验即可在概念之间建立某个主题联系时,便存在着连带关系。
当概念间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邻近性而建立起相互依赖性时,便存在着一些连带关系。这些关系可包括原料与产品、工作与设备或工具、量与单位、材料与性质、材料与状态、物质与特性、品种与材料、品种与形状、行动与目标、活动与方位地点、行动与行动者等等。有些关系涉及到时间方面的事件,如随时间或顺序而定的过程;还有一些则与原因和效果相关。
连带关系有许多种,以下是部分示例。
例15: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