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基于语义三角理论的佛教术语观
    刘宇红
    2022, 24 (3): 27-3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3.004

    佛教的术语观源于佛教的语言观,即佛教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虚妄的,没有自性(即体性)。从语义三角理论出发,总结佛教的术语观,即能指与所指间、概念与所指间、概念与能指间都表现出不同于世俗语言学的符号关系。语义三角的三个位点都可以体现为虚妄相或多元可置换性。真如实相的术语观是三个位点都体现为虚妄相,部分位点的虚妄相和不同程度的多元可置换性都是佛菩萨顺应众生根基所采取的相应变通。

    “元宇宙”的术语定义及相关问题研究
    龚才春, 杜振雷, 周华, 陈国贤
    2023, 25 (1): 27-3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1.004

    近年来,全球掀起了元宇宙的投资和创业热潮,同时元宇宙也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元宇宙”概念的泛化和定义模糊给相关研究、学术交流和产业发展造成了障碍。文章以元宇宙的概念为出发点,梳理了“元宇宙”术语定义的发展过程,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提出的“元宇宙”定义(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其定义的主要分歧,并对其做出了进一步思考,为元宇宙领域其他相关术语的定义和研究提供了思路。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前沿与热点研究——基于2015—2021年VOSviewer相关文献的高频术语可视化分析
    孙晨霞, 施羽暇
    2023, 25 (1): 88-9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1.011

    文章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为基础,以2015—2021年大数据领域高被引论文为样本,运用知识图谱软件VOSviewer对样本中的关键词频次进行统计,对关键词数据进行手动预处理后生成科学知识图谱,然后从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以及演进路径对大数据技术进行量化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前沿有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大数据开发与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与管理技术、大数据运维与云计算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大数据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大数据运维与云计算是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前沿,数据安全是大数据技术的未来研究热点。随着人们对大数据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数据理论体系和大数据治理体系会更加完善和成熟,人类将进入信息技术引领下的万物互联新时代。

    术语Carbon Storage汉译探讨
    匡耀求, 肖子茜, 谢梦仪
    2022, 24 (4): 86-9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4.010

    Carbon Storage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科技术语,此前在医学领域也偶有使用,表示碳(以二氧化碳或碳水化合物形式)在某种研究对象中的贮留或蓄积情况。近年来,其在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学术论文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含义也在逐步扩展,不论是其碳质的成分清单还是研究对象的范围都在扩大。目前,不同语境下的Carbon Storage可以分别译为碳贮留(碳贮量)、碳蓄积(碳蓄积量)、碳封存(碳封存量)等。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期汉字和术语规范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解却使中文文献中正确的科技术语译名“碳贮量”被逐步排挤,而不当术语译名“碳储量”反而得到推行。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领域部分缺乏辨识力的初学者发表的大量论文又使得含有不当术语“碳储量”的中文文献逐年增加,而正确术语“碳贮量”逐渐湮灭。建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尽快采取措施对该术语的汉语名称进行规范。

    多模态语境下的文化术语英译策略
    杨艳霞, 潘星瑶, 王润秋, 张莹
    2023, 25 (1): 49-5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1.007

    文化术语是体现中华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因其历史性、抽象性及语境性等特点成为翻译的难点。数字媒介的发展为文化术语的传播提供了多元渠道,但模态的复杂性也为文化术语翻译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基于多模态翻译理论,聚焦数字媒介传播中的文化术语英译策略,通过收集整理权威数字媒介中的文化术语译文,归纳总结多模态语境下的文化术语英译策略,旨在为数字媒体时代的中华思想文化的英译及其传播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ICD-11 编码中文疾病诊断名称的效果评估及其与 ICD-10 的比较
    陈禄明, 张旭, 邓立宗, 蒋太交, 商涛
    2022, 24 (3): 62-68.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3.009

    文章旨在调研并比较 ICD-11 与 ICD-10 疾病编码标准在我国临床使用中诊断名称的编码效果。同时,进一步调研 ICD-11 及 ICD-10 对《地方病学名词》《中医药学名词》中我国特色疾病诊断相关术语的编码效果。整体来看,ICD-10 相较于 ICD-11 对临床诊断以及我国特色诊断术语具有更好的效果,本地化水平较高。然而在中医相关疾病诊断以及癌症相关疾病诊断的编码上,ICD-11 具有更好的表现效果。对 ICD-11 持续进行的本地化工作,将是未来 ICD-11 在临床应用中落地的重要基础。此外 ICD-11 新的编码策略和组织形式为传统医学的收录和癌症疾病诊断编码的简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俄罗斯认知术语学的创新
    句云生
    2022, 24 (4): 3-11.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4.001

    俄罗斯认知术语学与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学、信息技术科学密切相关。术语学家认为,认知术语学的产生得益于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语言学土壤。它从问世之初就沿用了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在新的研究范式下,俄罗斯认知术语学研究主要遵循外延主义、人本中心主义、新功能主义和阐释主义等原则。扩张主义主张以跨学科的视角审视术语研究,主张不同学科相互交融,即坚持术语研究要秉持多学科主义的理念。俄罗斯认知术语学呈现出跨学科发展的态势,为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学、计算机科学、哲学、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范式主张研究术语的认知、交际、民族和文化属性。

    Metaverse译名探析
    邓璐璐, 张政
    2022, 24 (3): 49-5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3.007

    2021年堪称“元宇宙”元年,该词火爆席卷各大报刊版面及网络头条,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该术语翻译的思考。文章从metaverse的词源和词义着手,对比原名和译名的翻译等值程度、语义规范,提出应翻译成“虚时空”,并从音形意方面及伦理层面进行论证,给出理据。

    民航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对象、内容与方法——基于90篇CNKI相关文献的可视化计量与研究综述
    白秀敏
    2023, 25 (1): 74-8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1.010

    术语翻译是民航翻译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梳理民航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总结相关研究的得与失,对于民航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梳理学界和业界对民航术语这一概念的使用情况,并尝试明确其定义;然后,通过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分析国内民航术语翻译研究领域的现状与不足;最后,借鉴国际相关研究成果,从界定研究对象、拓展研究内容与规范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展望了本领域的研究前景。

    术语研究中的最小编辑距离
    冯志伟, 周建, 于洋
    2022, 24 (3): 3-8.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3.001

    最小编辑距离是比较语言中不同符号串之间相似程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计算不同符号串之间转换时的删除、插入、替代等运算的操作数,通过动态规划算法进行算法描述。在术语研究中,可以使用最小编辑距离对术语特征进行定量化计算。在计算语言学中,可以使用最小编辑距离发现潜在的拼写错误,进行错拼更正。在语音识别中,可以使用最小编辑距离计算单词的错误率。在机器翻译中,可以使用最小编辑距离进行双语语料库的单词对齐。

    中医药术语英译通则在中医病名翻译中的应用
    洪梅, 朱建平
    2022, 24 (3): 54-61.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3.008

    《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传统医学部分的发布,将中医药国际化向前推进了一步。因其囊括的中医疾病术语数量有限,中医病名对外翻译尚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文章概述了中医药术语的英译规范原则与方法;讨论了对应性、同一性、系统性、简洁性、回译性、约定俗成、民族性等翻译原则在病名英译中的使用,并从术语部件的规范、双译法的使用、中西医病名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细化了各原则在翻译中医疾病时的实现方法。音译法适用于跨学科、含义多且难以找到合适译名的中医疾病术语部件,而双译法可以解决中医术语翻译归化与异化的分歧,同时促进学术、文化及医学技术层面的传播,满足中医临床中西医双诊断以及中医进入西方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等现实需求。

    敦煌文献中书籍名称的分类及英译
    曾丽馨
    2022, 24 (3): 41-48.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3.006

    以敦煌文献中书籍名称的分类为基础,强调译前解读书名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探讨译中遵循的原则及采用的策略,以及译后检验译名质量高低的标准。书籍名称翻译时应遵循“三从”原则,“从众”和“从他”针对已有译名,是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尊重和认可;“从己”则针对未检索到的译名进行创译。根据书籍的类别,翻译时以音译、直译为主,辅以各种补偿手段,如回译、概译、融合译等。译后以“准确性”“可读性”和“可辨性”为译名质量检验标准,兼顾“系统性”和“统一性”。通过书名翻译,助力敦煌文献翻译,传播敦煌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国际对话与互动。

    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裴亚军
    2023, 25 (1): 3-9.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1.001

    术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建设中国术语学学科,对于指导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各学科领域,着力打造能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领和推动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术语学学科的建构具有很好的历史基础,但总体来说,学科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针对社会实践的高水准概念化、理论化引领能力较弱,学科影响力亟须得到提升。为此,我们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着眼互通,系统推进该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力争尽快推动中国术语学走向成熟。

    术语的认知整合
    彭懿, 张雪莹, 肖晨星
    2022, 24 (3): 16-2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3.003

    在术语的知识导向型研究中,学者围绕不同专业领域的术语知识表征先后推出系列概念模型。然而,此类研究并未明确兼顾术语的已有定义和实际使用语境,也未充分探索概念框架以外与术语相关的认知结构与建构。新近提出的认知整合模型是对这两点不足的尝试补充,在框架语义学与认知语言学基础上,改良了事件域认知模型,引入了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整合认知机制,兼顾术语的已有专业释义和实际使用语境进行研究。将其应用于探析中国绿茶定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充实术语的知识表征与建构,有助于术语的理解与使用。

    敦煌文化术语翻译标准化:内涵与创新实践
    柳菁, 魏向清
    2022, 24 (4): 61-69.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4.007

    敦煌文化术语在跨语言文化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敦煌文化术语翻译标准化的探索不足。文章对敦煌文化术语翻译标准化进行探究,首先分析它在敦煌文化自觉、自信及自塑方面和敦煌文化话语传播方面的必要性。接着,通过探讨敦煌文化术语翻译标准化的差异性,指出它应关照的三方面问题:“兼顾术语翻译过程与结果”“尊重术语类别差异”“呼应术语翻译服务性”,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其内涵。最后,提出敦煌文化术语翻译标准化的创新实践:“因类制宜”的过程标准化与“因势制宜”的结果标准化。

    军事术语学的学科形成与发展
    杨鲁
    2022, 24 (4): 12-18.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4.002

    军事术语学是研究军语的结构、形成、特征、作用和军语的编纂、管理、使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经历了漫长的酝酿、积累、探索和“破土而出”的过程:古代军事术语思想的萌芽时期,近代军事术语思想的雏形时期,现代军事术语学的形成时期。它将随着新时代军队建设特别是军事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日趋完善,自立于军事学和术语学学科之林。

    科技术语翻译中的理据构建策略
    郑安文
    2022, 24 (4): 19-24.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4.003

    文章旨在探究科技术语翻译中的理据构建问题,依据形义联想关系的差异,将术语划分为直接理据术语、间接理据术语和无理据术语三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术语,主张译者应该秉持译之有据的原则,在把握源语术语理据的基础上,结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综合使用直译、增译以及喻体部分保留、舍弃、置换等策略,增强所译科技术语的理据性。

    试析钱学森术语译名的“中国味”
    李璇, 卢华国
    2023, 25 (1): 36-4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1.005

    “中国术语学”建设的关键在于立足中国术语研究和实践,凸显其中国特色。“中国味”体现了钱学森对术语定名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其术语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中国术语学”建设具有重要启发。然而,钱氏术语译名的“中国味”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内涵。文章从形、音、义三方面出发,结合钱学森术语翻译实例,考察钱氏术语“中国味”在术语翻译中的体现及其适用限制,以期详明“中国味”的内涵,丰富术语翻译理论,为构建“中国术语学”理论提供借鉴。

    语料库驱动的《海洋考古术语汉英辞典》编纂刍议
    冯浩达, 曾罡, 王麒凯
    2023, 25 (1): 64-7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1.009

    海洋考古术语研究是汇集海洋考古、语言研究的交叉领域,其术语体系的建构对推动海洋考古学科发展、促进“三大体系”建设、提升在国际学界话语权的价值不言而喻。文章采用语料库驱动法探讨《海洋考古术语汉英辞典》编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详述其原理与框架,以及所需的术语挖掘与管理技术,意在依据海洋考古领域数字化语言数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对海洋考古本体范畴的概念进行描摹、比较、汇总、归类、分析、解释。研究表明,该辞典突破了研究领域桎梏与学科壁垒,利于发现共同的学术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群”与学术共同体,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考古术语体系。

    数据库语义学纲要
    罗兰德·豪塞尔
    2022, 24 (3): 9-1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3.002

    数据库语义学(Database Semantics,DBS)将自然语言交流的周期构建为从听觉过渡到思维再过渡到说话,然后从说话返回到听觉的模式(这是一个循环模式)。与真值条件语义学和短语结构语法使用的替换驱动和基于符号的方法不同,数据库语义学是数据驱动的和基于智能代理的。其目的是为具有语言能力的自主机器人提供一种语义学理论。在数据库语义学中,命题是表示内容的,而不是表示真值的(第1—3节)。内容由指称、属性和关系等语义类建立起来,它们由经典的结构语义关系,即函子论元和协调关系串联而成。为了使指称成为一个智能代理内部的认知过程,语言和非语言的内容都使用了相同的计算数据结构和操作种类,而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与语言相关的表面值。数据库语义学包括三部分:(i)一个交互界面,(ii)一个存储器,(iii)一个操作组件。交互界面部分在智能的认知与其外部和内部环境之间进行协调,表示为由传感器和激活器提供的原始数据(第4—7节)。智能代理每时每刻的监测数据都被存储在存储器的前端。作为智能代理控制单元的一部分,存储器的这个前端就是执行操作组件程序的位置所在,它是在内容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