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私的基因.卢允中,张岱云,王兵,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3,242. [2]王斌. 密母与翻译. 外语研究,2004(3):38-44. [3]谜米机器.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62. [4]杜世洪. 从基因的角度看摹因的实质.宁波大学学报,2005(4):74-78. [5]徐盛桓.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1):59-67. [6]李淑静.幂姆:文化的守望者——幂姆的认知研究.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1):69-78. [7]张莹. 从觅母的角度谈异化翻译的趋势.深圳大学学报,2003(6):109-113. [8]刘华杰. “基因”与“拟子”.飞碟研究,2006(4):34-35. [9]何自然,何雪林.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 现代外语, 2003(2):200-209. [10]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37. [11]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43. [12]Heylighen.Memetics,[2001] http://pespmc1.vub.ac.be/MEMES.htm1. [13]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中国翻译,2005(5):17-22. [1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5-38. [15]马萧. 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述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3):5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