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关于“碳”与“炭”在科技术语中用法的意见[J].科技术语研究,2006,8(3):17-18. [2]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2009年版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 石磬.名词随笔(五)也谈碳和炭[J].科技术语研究,2001,3(4):35-36. [4] 柳炽伟,王俊,林跃华.直喷汽油机气门积碳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内燃机,2014(3):54-57. [5] 王蕾,李斌,高亮.多点汽油喷射喷油器积碳形成的研究[J].汽车技术,2001(8):17-19. [6] 胥橙庭,张彤,夏道家.科技期刊中3组异形词的辨析[J].编辑学报,2013,25(6):549-550. [7] 艾小娇,章桐.汽车减震器特征参数的建立与评价[J].上海汽车,2014(4):38-41. [8] 董华峰.减震器的常见故障与排除[J].汽车技术,2012(6):82-83. [9] 李志江.关于科技名词规范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术语,2010,12(1):11-18. [10] 赵宝平.浅谈汽缸密封性检测[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3):82-83. [11] 徐晓虎.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综述[J].汽车与配件,2012(14):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