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 标准化工作导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
[2] |
曾宪成. 腐殖(植)酸与食品源头安全——腐殖(植)酸是构筑食品源头安全的最佳选择腐植酸[J]. 腐植酸, 2005(4):1-10.
|
[3] |
武丽萍, 曾宪成. 煤炭腐植酸与土壤腐殖酸性能对比研究[J]. 腐植酸, 2012(3):1-10.
|
[4] |
曾宪成, 李双. 纵观植物营养学说的时代特征——兼议创立“腐植酸、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的现实意义腐植酸[J]. 腐植酸, 2015(6):1-8.
|
[5] |
土壤卷编辑委员会.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土壤卷(上)[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6: 69-72.
|
[6] |
农业化学卷编辑委员会.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化学卷[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6: 87-88.
|
[7] |
高同国, 姜峰, 杨金水, 等. 低价煤降解微生物菌群的分离及降解产生的黄腐酸特性研究[J]. 腐植酸, 2011(2):6-10.
|
[8] |
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农业大词典[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467-470.
|
[9] |
英汉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英汉农业大词典[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87-88.
|
[10] |
化学工业出版辞书编辑部. 英汉化学化工词汇[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787-788.
|
[11] |
孙羲. 农业化学[M]. 2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1: 239-245.
|
[12]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38-440.
|
[13]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有机肥料资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191-261.
|
[14] |
崔世安, 郝林生. 中国肥料农药实用手册[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 18.
|
[15] |
高祥照, 申朓, 郑义, 等. 肥料实用手册[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116-118.
|
[16] |
刘更另. 中国有机肥料[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1: 48-51.
|
[17] |
陈淑云. 中国泥炭[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80-103.
|
[18] |
董雪. 侵蚀红壤腐殖酸特点及其对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4(1):114-125.
doi: 10.11766/trxb201302030067
URL
|
[19] |
代婷. 腐殖酸聚集体对膜蒸馏过程膜污染的作用机理[J]. 化工学报, 2012(5):1574-1583.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2.05.036
URL
|
[20] |
梁虎珍. 伊敏褐煤和腐殖酸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分析[J]. 煤炭学报, 2013(7):1234-1241.
|
[21] |
王会. 腐殖酸与锕系金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 无机化学学报, 2014(1):37-52.
|
[22] |
王亚军. 水体环境中天然有机质腐殖酸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6):1155-1165.
|
[23] |
吴星. 氢氧化铁和腐殖酸结合态镉在文哈体内的富集[J]. 环境科学学报, 2011(1):199-205.
|
[24] |
李欢. 污水、污泥中腐殖酸的提取和利用[J].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12):1980-1983.
|
[25] |
张云. 一种含氧化剂和腐殖酸的新型混凝剂与聚合氯化铝混凝处理城市污水效能比较[J]. 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5):578-584,592.
|
[26] |
于海琴. 腐殖酸污染膜的超声波强化清洗[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9(1):95-98.
|
[27] |
常春英. 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机制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1):7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