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海燕. 论汉语外来词纯音译向意译演变的规律[C]//彭俊. 华文教学研究.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 344-352.
|
[2] |
李今.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三四十年代·俄苏卷[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9: 192-198.
|
[3] |
史有为. 汉语外来词[M]. 增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117.
|
[4]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 汉语方音字汇 [M]. 2版.北京: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
|
[5] |
王秉墨. 老北京风俗词典[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74.
|
[6] |
许宝华, 汤珍珠. 上海方言词汇[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460-496.
|
[7] |
杨锡彭. 汉语外来词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96-107.
|
[8] |
陈永正.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诗选[M].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 269-270.
|
[9] |
陈晓锦. 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创新词分析[C]//甘于恩. 南方语言学(第五辑).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 166.
|
[10] |
李石民. 关于翻译中吸收新表现法等问题[C]//罗新璋. 翻译论集. 商务印书馆, 1984: 630-642.
|
[11] |
吴中伟. 纪念沙玉清教授、章镜月老师[C]//沙玉清文集编委会. 沙玉清文集. 内部资料. 1997: 408.
|
[12] |
中国科学院编译局. 结构工程名词[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54.
|
[13] |
胡开宝. 英汉词典历史文本与汉语现代化进程[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225.
|
[14] |
苏新春. 汉语词义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43.
|
[15] |
邓雯. 近来外来词嬗变浅谈[C]//邵则遂,刘宝俊. 大学生语言学论集.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10.
|
[16] |
王卫平, 潘丽蓉. 英语科技文献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10.
|
[17] |
黄佶. “创、省、异”: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外译的三字原则[C]//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传播学研究集刊(第6辑).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144-154.
|
[18] |
张永言. 词汇学简论[M]. 武汉: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2: 3.
|
[19] |
孙常叙. 汉语词汇[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6: 318-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