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2] 刘青.中国术语学研究与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 喻薇.功能和认知视角下术语的跨语域使用——以“期望值”为例[J].中国科技术语,2013 (6):10-14. [5] 朱永生.关于语域的几个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1987(4):24-28. [6] 李葆嘉.论言语的语层性、语域性和语体性[J].语文研究,2003(14):11-16. [7] 王本朝,杜积西.传播学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34. [8] Morres C W. Fou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8. [9]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 利奇.语义学[M]. 李瑞华,王彤福,杨自俭,等,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9-23. [11] 大辞海编委会.大辞海·数理化力学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88. [12] 陈望道.回东华先生的公开信——论文法工作的进行、文法理论的建立和意见统一的可能[C]//陈望道.陈望道语文论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