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航天科技中几个常用词规范化的探讨

樊静   

  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出版日期:2004-03-15 发布日期:2004-03-15

On Normalization of Commonly Used Terms in Space Technology

Fan Jing   

  • Online:2004-03-15 Published:2004-03-15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的成功,表明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航天科技知识已迅速得到普及。作为知识载体的名词及其概念首先为大家关注。不少人都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名词不统一,概念不清,给人们带来困扰。例如,常用的空间、太空、航天、宇航等。
这些词的使用和概念的分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为许多科技人员和媒体关注。随着航天科技迅速发展,这些词已越来越普遍地进入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不统一问题的影响迅速扩大,要求解决混乱的呼声越来越迫切。例如:
1.2003年10月,在“神舟”五号胜利返回之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主持人访问航天专家的节目。该主持人问到“您认为从航天到宇航大约要经过多少时间?”这位专家回答时说明航天和宇航是同一个概念,并介绍了定名的过程。
2.2001年我们在调查时曾询问一位航天杂志的负责人“太空与空间两个词你们是怎么用的?”这位负责人想了想之后回答说:“跟着感觉用。”对这个很有趣又实在的回答,笔者也很理解,即当他们觉得用“空间”不合适时就用“太空”。
3.这些词近来在媒体上常常混用,不但同一张报纸,就是同一篇文章也都混用,如空间(太空)环境、太空人、航天员、宇航员等等,读者遇到概念不清的词有时只得先看看文章专业背景,才能正确理解。
4.参加编写各种百科全书、词典、教材等出版物的专家普遍反映,在碰到这些基本词时,因为使用混乱、看法分歧,常常成为首遇的拦路虎,总要先进行研究、争论、辨别。深感无所适从,重复浪费时间和精力,结果仍然解决不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刊(《科技术语研究》)曾于2001年第1期组织了一组文章,请了1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书面讨论。专家们发表了很有见解的文章,多数专家有比较一致的意见。笔者认为对这些常用的基本词应本着“从长计议”、“为社会负责”的态度,理顺一下,确定比较清晰、科学的规范用法。为此,我们对专家们已发表的这一组文章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初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供审定参考。
二、问题的由来
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界定不清;二是科技发展新形势产生的新问题,名词规范工作未能及时跟上。
1.科技名词是科技概念的载体,它是为人们进行科技交流服务的。因此对名词要求一词一义,使大家在交流中概念一致。现在用的“空间”及英语“space”是普通多义词,是最基本的名词之一。space一词包含地方、空间、太空、空格、间隔、距离、位置等含义。在社会语言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应用广泛,例如:哲学——无限空间、空间本原;数学——矢量空间、空间图形、相宇空间、空间群;物理——空间坐标、立体空间;天文学——时空结构、空间红化;计算技术——空间调整、分区(space sharing);生物学——细胞空间;建筑——空间城市。
其他还有空间环境、空间测地系统、空间垃圾、空间防御、空间应用、空间旅行、思维空间、活动空间等等。
由这些词例可看出“空间”是泛指的词。在“空间”前加限定词后,概念才清楚(如,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反之,用“空间”修饰其他词,用大概念修饰小概念,概念就不清楚了。总之“空间”的一部分(是特指的研究对象)不能用泛指的“空间”,这个特指的空间应另给一个专名,概念才清楚。目前航天技术研究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如果也笼统的叫空间就有这个毛病。
2.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来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就对人的生存空间来说,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技术上相应的就有陆上行→航海→航空(大气层以内)→航天……近代,对自然界宏观及微观认识的发展很迅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的认识和活动扩展到大气层以外,研究的领域需要细分了,产生了“航天”技术(由钱学森院士定的名)。航天所涉及的大气层以上的空间领域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名称,目前用的主要有空间、太空、外层空间(外空)。其中特别是用泛指的“空间”作为大气层以外的“专指空间”,产生了影响对概念的理解问题。
这个问题早已发现,一直没有解决的机会。同时,过去研究大气层以外的科学、技术问题是在专门的科技部门,在这个特殊专业群体中,科研、技术人员交流、讨论问题自然有个共同的专业语境,越用越习惯,矛盾未显得很突出。正像前面所提到的那位编辑所说,如果遇到影响正确理解概念时用“空间”还是“太空”、“外空”则跟着感觉用。某些词也已形成习惯用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气层以外的科学知识,已为越来越多的行外学者及普通大众所关注。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胜利完成太空飞行的壮举,航天知识的普及和媒体报道空前广泛,太空、空间这些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笔者发现大众媒体“自然选择”中,称“太空”的已经越来越多,成为主流用语,但也有用“空间”的。其他几个名词仍存在不统一的现象。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把这些常用词的混乱问题解决好。
三、几个词的用法及界定的探讨
当前首先应对几个常用的基本词(如航天、宇航、空间、太空)研究,确定统一的称谓及其概念。我们认为应考虑的问题是:
(1)从科学概念出发命名,不按英文直译。
(2)全面考虑科学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
(3)注意正确处理系统性和特殊性的问题。
(4)要从长远方便大家使用的角度考虑。
根据上面专家讨论的意见初步归纳、整理、分析如下:
1.航天(space flight)
又称宇航、空间飞行、太空飞行。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大气层以外,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
优点:
(1)目前已为各方面接受,基本稳定。
(2)航海、航空、航天,以及为今后科技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的“航宇”(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较好地构成和谐的、易理解的名词系列和概念体系。
2.空间(space)
又称太空、外空。是多义的基本词。物理概念: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哲学概念此处略去)
用法:
(1)“空间”是泛指由长、宽、高表现出来的,物质存在的形式。
(2)当此词前有修饰语,说明和限定讨论的具体区域,所指概念清楚时,可用“××空间”。例如:
外层空间 宇宙空间 行星际空间
室内空间 近地空间 无重力空间
细胞内空间
(3)一般泛指时仍用“空间”,如:
空间分布 空间密度 空间物理学
(4)特指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空间时,一般用太空。
3.太空(space,outer space)
又称外层空间、外空、太阳系宇宙空间。指地球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宇宙)空间。
用法:
(1)通常指大气层以外的太阳系宇宙空间。是一个区域概念,宇宙空间的一部分。
(2)主要用作特指区域概念,修饰、限定其他名词,例如:
太空飞行器 太空行走 太空人
太空实验室 太空探索 太空生活
优点:
(1)可理解为“太阳系宇宙空间”的简称。
(2)专指性强,可与一般广义空间的概念区别开来。组词后概念清楚。如:
太空环境(空间环境) 太空碎片(空间碎片)
太空站(空间站) 太空舱(空间舱)
太空旅行(空间旅行) 太空探测(空间探测)
太空防御(空间防御) 太空机器人(空间机器人)
太空保障(空间保障)
(3)可为将来空间进一步划分留有科学余地,形成系统。例如:
银河系宇宙空间 简称银空
河外星系宇宙空间 简称外星空
(4)目前社会大众媒体多数已用“太空”,专业人员用“空间”的,改为“太空”后也易理解,不会造成概念混乱。
(5)有利于海峡两岸名词的统一。
4.外空(outer space)
又称外层空间。是“太空”的同义词。是为了与有关国际组织名称的英文名对应,目前已习用的专用译名。仅在特指的几个组织名称中使用。
联合国设有一个专门协调和推进各国航天活动的机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该委员会颁发的文件、资料中我国常称为“外层空间”(outer space),或“外空”。为了与联合国的名称接轨,我国外交系统、外事部门等均习惯用“外层空间”或“外空”。这个名称已基本统一,可继续使用。常用的组合词有:
外空条约 外空法 外空武器
外空军事竞赛
5.深空(deep space)
等于或大于地球至月球距离(约38.4万公里)以外的空间。
6.近地空间(terrestrial space)
地球静止卫星轨道高度(约3.58万公里)以下的空间。
7.航天技术(space technology)
又称空间技术、太空技术。人类飞向太空,或在太空中进行工作、研究活动的技术。
8.太空科学(space science)
又称空间科学。研究太空和利用太空资源的科学。
9.太空站(space station)
又称空间站、航天站、轨道站。是可供航天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
10.航天员(astronaut,cosmonaut)
又称宇航员。驾驶、维修和管理航天器,或在航天过程中从事科研、生产和军事活动的人员。
四、几点说明
(1)以上讨论的问题是对太阳系范围以内空间相关的术语。太阳系以外的名词先不重点讨论。因此“航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本次不作讨论。
“宇宙”作为自然界最上位的大概念,相关的名词的界定暂不讨论。
(2)这次只讨论有科学概念的科技名词。某些有关的行政性组织机构、科研单位、学校专业、生产企业、学术团体、文件、法律、法规等名称不在本讨论之列。
(3)本文意见只作为专家审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