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科学元勘”的称谓

刘华杰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100871
  • 出版日期:2000-12-15 发布日期:2000-12-15

The Appellation of“科学元勘”(kexueyuankan)

Liu Huajie   

  • Online:2000-12-15 Published:2000-12-15

摘要: 随着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过渡,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社会化、政治化,把科学本身作为学术考察的对象显得十分必要,事实上现在有多种学科在元层次上研究科学。这种元层次的研究首先包括逻辑经验主义肇始的科学哲学,以各种编史理论武装起来的科学史,其后走向成熟的是科学社会学,及以“后现代”理论为核心的科学批判。
对科学的哲学的、历史的、社会学的以及文化学的研究,目前都可以概括在“Science Studies”这个简短的题下。以前人们将它直译为“科学研究”,但这样翻译容易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一般的对象性研究混淆,而此词组表达的是元层次的研究,所以中文不妨译作“科学元勘”。1997年美国人类学家赫斯(David J.Hess)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写了一部教材,书名就叫《科学元勘:高等导论》(Science Studies:An Advanced Introduction)。该书除导论和结论外有4部分:科学哲学,建制派科学社会学,知识的社会研究,科学技术的批判研究与文化研究。这样一部简明的教材介绍了除科学史外关于科学的几乎所有主要研究的状况。
据我所知,英国爱丁堡大学一个研究小组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简称SSK)时,他们所在的单位就有“Science Studies”字样。它是一个比系级建制略低的单位,称作“科学元勘小组”(Science Studies Unit),成员主要包括巴恩斯(Barry Barnes)、布鲁尔(David Bloor)、沙宾(Steven Shapin)和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等。理论家主要是巴恩斯和布鲁尔,他们提出了系统的关于科学的研究纲领;其他人则在此纲领下做了大量具体的案例研究,产生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既引起学界的不断赞赏,也引起学界的愤怒声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的“科学元勘”都非常活跃。
初步看来,“科学元勘”相当于我国“自然辩证法”这个学科或者领域,包括科学哲学、科学史、自然哲学、科学社会学,以及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科学技术批判等。不知国内这些领域的同行是否同意用“科学元勘”这一称谓?另外,潘涛博士建议译作“科学元究”。同时也盼望同行们就这一词组给出更好的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