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大会经验 • 上一篇    下一篇

《天文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

李竞   

  1. 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出版日期:1996-06-15 发布日期:1996-06-15

Approving “Terms of Astronomy”(Second Edition)

Li Jing   

  • Online:1996-06-15 Published:1996-06-15

摘要: 我现在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已完成《天文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的汇报。
《天文学名词》(1987)于1987年出版问世(以下简称第一版)。之后,又于1989年出版了繁体字海外版。第一版共收天文学名词1956条,其中基本名词1572条,天体专名、天象专名共384条;并对100条较为生僻的、或内涵易于混淆的基本名词加上了定义式注释。
1989年海外版完成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下达了出版《天文学名词》第二版的任务。对第二版的要求是:一、对第一版进行可能需要的修订、增补可能疏漏的重要的基本名词;二、增添新出现的天文学名词;三、除已注释的100条名词之外,将第一版内其余的基本名词及新入选第二版的天文学名词,全都加上定义式注释。
1990年,经过聘任的第三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始拟定第二版的编辑和审定计划,明确了10个分支学科的委员的名词注释撰写任务,以及新名词的选定和审定程序。
从1991到1995,经过第三届和第四届4次全体委员参加的审定会、1次部分委员参加的审定会,以及多次分支学科小组的审定会,于1995年完成了第二版的终审。在完成按分支学科名词的内涵排序以及英汉和汉英两个索引之后,即可送交出版。
第二版共收天文学名词2338条。包括基本名词1962条,天体专名、天象专名412条。基本名词比第一版增加354条。除宇宙、时间和空间3个最上位词外,全都加上了定义式注释。在增加的名词中,绝大部分是能反映90年代天文学进展的新名词。例如,越地小行星、厚盘族、微引力透镜、光纤分光、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在新增加的基本名词中还有少数是第一版疏漏的,例如,银心聚度、太阳质量(天文学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北京时、棕矮星、视界。另一些则是上位词和扩充的同位词,例如,射电对应体(光学对应体的同位词)、光学天体(光学对应体的上位词)。在新增加的天体专名中载有第一版问世后才有正式命名的18个太阳系天然卫星。
现在,我着重汇报一下,名词注释和新词审定的体会。
先说名词注释。第三届审定委员会在组建之初,预计到为近2000条名词撰写注释并审定是该届的主要任务。对第二届审定委员会的成员作了不大但必要的调整和增聘,使第三届审定委员会的人选能匀称地分布在10个分支学科内,并将名词的注释分配给各个学科小组。鉴于委员们对如何撰写规范的定义式注释,缺少深刻的了解。遂在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审定会上,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示范讲解名词注释的规范,使委员们加深了解并统一认识。例如,何谓种差+属注释法?示范如下:
天体力学 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轨道、自转和动力学演化的天文学分支。
“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轨道、自转和动力学演化”是种差。
“天文学分支”是属。又如:
聚星 三颗至大约十颗恒星组成,在彼此引力作用下运动的天体系统。
“三颗至大约十颗恒星组成,在彼此引力作用下运动”是种差。
“天体系统”是属。
在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审定会上,逐个审定每一学科小组撰写的5-10条名词的注释,并评议出审定通过、合格但要修改、不合格得另写等三档。这样,根据第二次审定会的审定标准和分寸,在审定会之后,由各个分支学科小组自行安排修饰、修改或重写。现举几个例子看一下注释的审定过程:
较差观测
用同一控测器,用同一方法和手段,对不同天区的两个或多个天体,或同一天区的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一稿)。
用同一探测器、方法和手段,对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二稿)。
用相同的探测器、方法和手段,对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定稿)。
注:“观测”是另一基本名词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在相距数千公里以上的两观测站,同时接收同一射电源的电波,各自独立记录的信号经事后相关处理以测定两站距离的观测技术(一稿)。
相距数千公里以上的两观测站,同时接收同一天体的射电波,通过干涉进行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研究的技术(二稿)。
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或甚长基线干涉仪阵,进行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研究的技术方法(定稿)。
注:“甚长基线干涉仪”是另一基本名词
黑洞
脱离速度超过光速而只能吸收外部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向外输出物质和能量的极强引力的天体(初稿)。
由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视界所规定的时空区域(定稿)。
注:“视界”是另一基本名词
吸积盘
受天体吸引而环绕在天体周围的物质盘(初稿)。
有角动量物质被天体吸积时,形成的环绕该天体的盘状结构(定稿)。
注:“吸积”是另一基本名词
这样,在分支学科小组的撰写—审定—修改的基础上,经过4年,共4次全体委员的审定,于1995年4月完成了第二版待加注释的1823条名词之注释的终审。
我再说一点有关新词审定的工作。
鉴于80-90年代天文学的巨大进展,天文学新名词和新术语的不断涌现,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建之初,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即规定,新词的审定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迄今的四届中,新词的搜集和审定始终是常规工作。1985-1994年间,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天文学会主编的期刊《天文学进展》,已发表四批英汉对照《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共686条。还于1991-1994年间,在我们的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布了两批经过初步审定的、汉英对照《天文学新名词》,共488条。第二版内新词的选定就是在新词的搜集和审定的常规工作基础上完成的。
最后,对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建设和今后的任务谈点看法。
首先,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应力求组建成具有学术权威性的工作实体。由于名词审定在现阶段,对每一位应聘的委员都是一项纯服务性的、非本职的、业余的具体事务。所以,是否关心并热心名词事业应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从第一届起,即努力不使之成为荣誉式的或名誉式的。十年的实践表明这一看法和做法正确。要使审定委员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作实体,当然不太容易,但能做到。在第三届委员会的25位委员中,有天文台正副台长3人、天文系正副主任3人;在第四届委员会的26位委员中,有院士1人、理学院院长1人、天文台台长2人、天文系正副主任2人。他们的本职工作、学术活动和社会事务不可谓不繁重,但出自对名词事业的重视、关心和热心,事实上,他们总是设法挤出时间和精力,参与分支学科小组的名词注释的撰写、讨论、修改、审定,并力求参加一年一次的审定会。
其次,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应力求其所属的10个分支学科的专家均匀分布。在第一届委员会组建时,曾着眼于应聘学者所在的天文单位和机构的均匀分布。实践表明,无论对名词审定、注释撰写,还是对新词的搜集和审定,分支学科的天文学家均匀分布更为重要。
此外,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还要努力保持为一个拥有知识能不断更新、熟悉本分支学科最新进展、具有对最新成就作出判断的天文学家实体。这在新词的搜集、选定、定名和审定,尤其在新词的注释的高效率、高水平的完成过程中,显示出其重要性。
当前,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面临的最大后顾之忧是成员的年事老化,吸收重视、关心并热心名词事业,有能力并乐于为之出力的新人选很不容易。
关于今后几年的任务,想到的有如下两项:
①常规地搜集、选定、定名和审定新词,为出版第三版打好基础。
②着手实现和台湾同行的天文学名词交流、研讨。推动全世界使用汉语地区的天文学名词一致化事业。
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从始至终都是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工作的。每年一次的审定委员会例会都是在全国委员会提供了人力、财力才得以实现。在此也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办公室多年的辛劳和服务致谢!
我就说这些,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