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各组讨论汇报 •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三组代表发言

吴凤鸣   

  • 出版日期:1990-06-15 发布日期:1990-06-15

3rd Working Group

Wu Fengming   

  • Online:1990-06-15 Published:1990-06-15

摘要: 首先代表第三组全体委员,对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圆满闭幕表示衷心的祝贺。
小组经过两次全组讨论,一致同意钱三强主任做的“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要点”的报告,对委员会今后的工作开展,充满信心。我们这个组,是由地球科学、交叉性学科和译名协调等方面的代表组成,讨论与提出的问题,除与各组有共性者外,也还有其独特性问题,归纳几点做如下的汇报:
一、加强港澳台及华语地区名词术语的交流
华语地区,除港澳台外,还包括新加坡,使用汉字的还有日本、南朝鲜,加上海外华侨,外籍华裔,是一个众多的群体,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地区都是以汉字、汉语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文化的媒介,他们对汉语、汉字的眷恋,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代表了东方古老灿烂文化,自然也标志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象征。汉字的发生、发展与演化确也经历过悠久历史过程,是一种表意性的文字,具有形象、指事、会意、形声等特点;是从甲骨文、金文、铭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化而来。最近从500多种汉字编码设计方案中,显示出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从矩阵系统来说具有两维空间。在使用计算机语言编码中有着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但也应该说明,汉语、汉字有难认、难记、难写、难读的弱点,影响了国际上的文化、学术交流。
我借这个机会还想顺便介绍一点全世界学华语的热潮,去年台湾《光华》杂志刊载了陈雅玲的文章《东风吹遍世界——全球学华语热》。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非华裔人口中,正在学中文的学生已超过10万人,设有中文课程的国家共有60多个,其中巴黎第三大学的中文系共有1800名学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系;联邦德国约有2000名大学生申请学习中文,日本大坂外语学院中文系的入学分数,超过了英文系;美国设有中文课的高中约有130所,大学则有486所,俄亥俄州立大学中文系是全美最大的。夏威夷伊拉尼私立中学教师赵子仪说:“能念中文是一种荣誉”,中国现代化的魅力,仍在吸引着全球学汉语热潮不断高涨。汉字现代化研究所,北京晓园语文与文化科技研究所宣布:二十一世纪将是汉语、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
我们委员会首先审定和统一以汉字为主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并出版繁体字本,无疑,对这些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占世界人口1/4的新中国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更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组成部分。鉴于此,我们提出具体建议。
1.希望委员会召开加强港澳台及华语地区自然科学名词交流与统一专题讨论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具体措施;
2.利用国际性学术会议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允许的范围内,提倡专家相互接触,增进了解与交流;
3.拨出一定数量的各类公布的名词,主动赠送,或由各分委员会提出名单统一赠送,扩大影响。
二、关于审定名词的注释问题
正像钱三强主任在“报告”中所述,术语的命名与审定,首先要从概念出发,只有明确概念才能准确地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征,区分事物的不同属性,而概念的全部特征,才是反映事物的内涵,名词术语的注释,就是用最精辟、简捷的文字表达出术语的内涵,显示出订名的科学性。我们主张凡审定过的术语,尽可能予以注释,由于许多术语概念模糊而不统一,像大陆架一词,有的从海洋地质学角度理解,有的从地貌学角度注释,也有的从国际海洋法考虑外交因素等,因此,就必须有个统一的概念。当前国际标准化组织第37技术委员会(国际术语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术语都有概括性注释,苏联公布的各类名词也都附有注释,我国国标公布的术语也附有概念性注释,为此,我们认为尽可能加上注释,使公布的术语更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关于收入新词问题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学科向各自的纵深发展的同时,其特点是:从封闭向相互协作、渗透、交融;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分立走向全球,呈现出人类知识的深化、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交叉,杂交出有2600余种新兴学科,各门学科之间的交融而涌现出的新概念、新理论那就更多了。象物理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力学中的流变学,数学中的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生物学中的全息生物学,超循环理论,地球科学中的幔岩学,幔岩矿物学、地球表层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新思想、新理论、新学科的涌现,必然就得有一批反映这些理论、概念的新词,因此说,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关键在于新词的命名与统一,使审定的词跟上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脉膊,才能充分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才能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正象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中所指,“科学概念、自然现象,以及人类通过科技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新的物质、新的材料、新技术的命名,确定规范称谓和传播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同时还指出:“对那些当前非常紧迫需要统一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定义,或技术名称,是否可以在本本之外单独地进行论证,单独作出规定,甚至对某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单独公布实施”。鉴于此,我们建议委员会对各学科新词应集中力量专门搜集,每半年,或一年公布一次;在《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上开辟专栏,进行新词的探讨与公布;或建立专门小组,负责收集各学科新词,并予以准确命名(包括译成中文)。
四.关于交叉学科名词审定工作
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比较重视交叉性学科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1987年建立了交叉学科名词审定协调组,进行了七个学科术语的收词,有的已形成初稿,它们是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学、未来学、管理科学、人才学、思维科学等。这次大会,在钱三强主任的报告中仍把交叉性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列入今后工作要点,我们深受鼓舞。我们所说的交叉学科,是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之间的交叉和结合而产生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包括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在内的新生科学群。正像钱三强教授在《迎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一文中指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交叉地带,一贯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钱学森教授在《交叉学科:理论和研究展望》一文所指:“所谓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的一系列新生学科”。显而易见,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从本体论上来说,都是探索物质及其运动规律为基础;在科学方法论上也是相似而相通的。但从社会发展史与自然发展史来说就有差异,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做过精辟的论证。
交叉学科的概念开始于1925-1940年,进入八十年代有了飞速的发展。七十年代中末期,才引入中国学坛。通过近几年的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软科学系统,在发展科学技术战略部署中,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发展重要决策中,显出巨大的社会功能和强大的生命力,像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国家和社会上的赞誉。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也推动了这些交叉学科本身的发展与壮大,逐步构成了新兴的软科学系统,在我国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86年作为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论及软科学的科学内涵时指出:“软科学研究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是一种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在当代,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任何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作为综合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工具,能帮助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分析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作出准确的鉴别和判断,从而帮助人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作出科学的决策,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自身的进步”。
交叉科学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属于杂交诞生的新学科,诸如协同学(Synergetics),紊乱学(Chaos),决策论(Decision-theory),搜索论(Search),博奕论(game theory),创造学、技术美学、模糊学、人类工程学等,不胜枚举,这些反映新概念的新词都有订名的意义,也有新概念的审定的价值,这也正是委员会带实质性工作所在。从以上所述,交叉性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不仅为国家经济战略和科学技术战略的制定有现实意义,同时其本身也是一项高水平的学术性理论工作,理应得到重视与发展。
五、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术语的翻译和统一
我们组来自新疆的代表,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首先对“报告”中专门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术语工作纳入委员会的工作日程,表示感谢,他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他在系统介绍新疆语言文字以及科技术语翻译工作时,列举了委员会已公布的《天文学名词》,他们已转译成维文、哈萨克文等四种文字。
最后他还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1.希望把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术语的审定与统一,最好列入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内;
2.要求委员会下的各学科委员会都有一名新疆的代表,以便及时掌握每个学科术语审定的情况和进度,尽早组织力量,转译成新疆各族文字。他的发言,得到小组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