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会议报告 • 上一篇    下一篇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宋健   

  • 出版日期:1990-06-15 发布日期:1990-06-15

Speech in the Second Meeting of the CNCNST

Song Jian   

  • Online:1990-06-15 Published:1990-06-15

摘要: 各位同志:
第一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从1985年4月成立以来,仅仅四年多一点时间,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共同支持下,组织了一千多名科学家参加工作,组成了三十一个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正式审定和公布了九个学科的标准名词,还有四、五个学科完成了审定,现正在印刷出版。也就是说完成了第一批计划中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任务。第一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三强主任委员的领导和其他副主任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为我国今后的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传播应用、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我今天代表国务院和国家科委向以钱三强同志为首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委员们,以及热心参加这一工作的科学家和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慰问。正像钱老在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科学概念、自然现象、以及人类通过科技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新的物质、新的材料、新的技术的命名,确定规范的称谓和传播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支撑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的困难。我国老一代科学家们,对命名工作曾经给予极大的关注,并且很多科学家亲自为这件事情作出了努力,说明了这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想,回忆自然科学发展史,如果没有林奈等所开始的和以后逐步完善起来的关于生物分类系统和命名的办法,那么今天的生物学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还有在天文学中,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的关于各类天体的命名,现在我们可能还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只能看到是无序的混乱,很难找到科学的规律,这种情况在任何一门现代科学中都有类似的情况。所以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并且首先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对于自然科学名词的统一审定和颁发,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技术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务院1987年做出的决定,赋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崇高的职权,这个决定是规定了凡是经该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对全国一切领域都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在科研、教育、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方面都要遵照使用。现在看来,1985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和1987年国务院在《批复》中所作的决定,都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符合中国当前全面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客观需要。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配套的基础性建设。我们相信,历史将表明,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将对中华民族的进步起到奠基性的推动作用。现在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任期已满,第二届委员会将接续第一届的工作,接力般地完成预定的各项任务,我们衷心希望第二届委员会能够在第一届委员会所取得的成就和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工作水平提高到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相匹配的程度。
对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我想提出几点建议,供委员们和参加这一工作的科学家们作参考。我完全拥护第一届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刚才钱老所解释的,由委员会所制定的关于科学名词的各项原则,这些原则我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今后审定工作的先后次序、主从地位、明确词义、纠正混乱和民主协商等工作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我还希望能够注意到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在执行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先主后从这些很正确的原则的同时,我们希望委员会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的名词、定义的审定,给予适当的注意。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由于出国留学的学者们,而且特别是青年学者们,从世界各国引进了很多科学名词,在有些领域出现了一些矛盾。这对当前和以后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有一些重要的影响。我想1982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规定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对于名词审定工作来说,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注意。我的意思是说,对那些当前非常紧迫的需要统一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定名,或技术名称,是否可以在本本之外单独地进行论证,单独作出规定,甚至对某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单独公布实施。能不能开这个头呢?有些事情不要等本本(成书),可以作出决定,以避免它已经混乱了以后,过几年再正名,就可能迟了。我的建议,请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们考虑。这项工作不一定由名词审定委员会本身完成,是否可以像钱老说的一样,像石化那样,委托一些部门来完成起草工作,然后我们委员会来最后审定,提出修正,这样可能面会更广一些,更快一些。举例说,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内,各位专家们知道这个名词术语比较混乱。有的是过去引用了五十年代从苏联那里引进的一些,后来也有我们自己命名的,也有从英文过来的,最近还有从香港来的。钱伟长先生说的叫什么“洋泾浜”。如现在什么“电脑”,“计算机”等。过去我们还有大型电子计算机,苏联当时的名字叫“ЭВМ”。苏联人自己也觉得不好,因为这个大小已分不清了。现在苏联人也干脆叫“КОМПЪЮТЕР”。最近这几年很多学者到苏联去,大为吃惊。他们现在把那个叫“接口”的,俄文也改成“ИНТРФЙС”。可见他们这个名词当时也是不成功的。我们现在这个“电脑”到底合适不合适?好多这种名词,现在我觉得也有些混乱。又如计算机科学里有一个叫“编译程序”的,我们中文叫“编译程序”,英文叫“compiler”,俄文叫“编程序的程序”。像这些东西,现在我们到底怎么叫,可能这次会在计算机科学里面会明确地确定。总之,我觉得,好多当前比较迫切的,马上需要流通的,建议是不是可以例外地在本本以外,单独成立专家小组作出决定。还有,最近我觉得有个比较危急的,就是上次朱光亚同志曾在一次会上提到的,说是我们现在讲到,还有很多地方干脆直接用英语,从英语引用缩写的Analog Com puter for Net Adjustment电网调整模拟计算机),这个ACNA就是几个字头缩写的。我觉得也有很多问题。我作为读者读起来觉得很吃力,如果不是我自己本行熟悉的名词,这几个英文字头弄到一块,不知道它是什么玩意儿。可是本行的人都以为这个是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现在科学名词这么多,你自己用熟了的名词,别人不见得就知道。而光亚同志上次说过这个意思,即使美国人,(我不知道这种观察是不是准确)对命名学很重视,总想起个什么新名词来衬托自己的发明和研究。三年两年,这个老的名词就被换代了,就出来一个新的名词,有一些科学家甚至与名词同生。那么这种情况下,往往有些名词寿命很短。我们一下子引用这些ACNA来作我们的中文名,这是不是也是有点问题。光亚同志上次在一个会上讲到过,我听了很拥护这个意见。一阵时髦过去,又来了新词,我们始终是跟着他们在动。在汉语中,我们中国的科学论文中引用的时候,有时有些专家们既不加解释,又没有汉译,也不附英文原文的全文注,读起来非常困难。这个毛病,我认为在新闻界显得也很重要,如《参考资料》和《大参考》上,就出现这种东西,别人看起来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到是你后面有一个英文原著的那个注也好嘛。在有些科学杂志里,总是出现新词的,出现一些简化词。第一次出现在本篇论文中时,他把后面的全文注都给写出来,而且在引用那个“ACNA”的字母上划双杠,我觉得这个办法也很好。对这些东西,我建议能够像体育一样有点规则,公布一下,这我觉得也是很紧迫的。对纠正当前在科技传播和普及应用方面所存在的毛病,或者缺点(如果是缺点的话),也可以定一些原则,能够由名词审定委员会作一点规定,但这可能需要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配合,或以什么形式作出一些规定来。我想,作为引导大家,引导我们的科学技术概念和名词称谓的正确传播和使用,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再举个例子,“艾滋病”,本来的意思,英文是很好的,叫做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医学上的“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这个字好象很清楚。但是到了中文以后,“艾滋病”,孩子们问我,什么叫“艾滋病”,我很难给他们说清楚。现在又改名了,叫什么HTAV,我看是一个什么国际组织又改的名。将来这个东西怎么弄法,确实是一个难题。我聆听过钱伟长先生几次讲话,他反对“洋泾浜”的翻译。但是我也听到一些科学家的建议,将来用拼音文字,怎么能够音译才能跟现代命名建立桥梁的问题,这个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研究。
最近听说地名委员会作出决定,以正式国家名义向联合国提出照会,要求所有世界上关于中国的地名,都要使用中国的地名汉语拼音。这个很厉害,好像已经发过这个文。如果联合国公正的话,他就应该这么做。我们这个科学名词如何弄,我一直都听到一些科学家们建议,是不是有些科学名词要与国际命名相协调,我也说不好,这也是一个建议。我的建议是希望名词审定委员会能干预一下当前的混乱。对当前的一些名词术语的概念、称谓方面的混乱现象,能作出某些规定,我们作为每个公民都拥护,将服从。有一些规定总比没有规定好,那怕是规定暂时不合适,以后再修改。刚才钱老报告中讲的,我觉得挺好,有一些不准确的科学概念广泛流传,实在是不好。对这些事情,我们委员会适当地进行干预,给予纠正。我觉得这件工作做得非常之好。还有汉语中的计算机输入,也是五花八门,有些争议,也有些纠纷,将来可以委托某一个学会对这些事管一管。
第二个建议是:改革开放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在向国际标准靠拢,积极推行世界标准,大家认为是好的。在科学技术界、经济界,都认为非常正确。所以我们现在积极参加ISO的多种标准的制定。国务院,甚至有关部委,把我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采用国际标准化作为一项指标,来衡量我们的标准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项根本方针。我们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不会再缩回去,搞个封闭的国家。五十年代,我们的前辈率领我们战斗的时候,没有办法,是人家封锁我们,不是我们自己想关门。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即便是去年发生了“六四事件”之后,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现在能够关住我们,能把我们中国再关回去,根本不可能。只要我们自己努力,保护十年改革开放所建立的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我们进一步努力的话,中国将一劳永逸地打开大门走向世界。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是毫无疑问。在科学名词方面,是不是也要以某种形式向国际化方向连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单独起名(过去也是单独订过名)也有好处,也有不好之处。举个例子,我国水产养殖业,这几年养非洲鲫鱼,非常好。这个“非洲鲫鱼”在中文里非常好、是鲫鱼嘛。所以来个“非洲”,就是非洲鲫鱼,但是“非洲鲫鱼”翻译过去非常困难。全世界的,不论是英语国家,法语国家,德语国家都叫“tilapia”,我们还是叫“非洲鲫鱼”,这就牵涉到生物学的订名了。我随便瞎说了,如果叫“踢拉鱼”或许好一些,或者在合作交流方面给点方便,我说不好。中文单独订名,如何与国际化的趋势联系,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总之,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从我国改革开放的长期性来看,我觉得是不是对科学技术国际化有所反映。我也不主张大量去搞“洋泾浜”式的英语翻译。我看过一个电影,一个日本小孩把面条叫スパゲツチ(意、英文叫spaghetti),这恐怕也是“洋泾浜”的了。这么叫法恐怕有点问题。但是在标准化里,有些比较好,像“米”(meter),这种翻译我觉得很成功。
第三就是刚才钱老说的,我也非常拥护,现在讲汉语的民族,人口数已经在全世界差不多占四分之一,他们都说占22-25%,凡是来源于汉语的名词我们觉得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汉语的来源,不受一些暂时的趋势所影响。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优势,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它反映中华民族在为世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所作的贡献,应该理直气壮、当仁不让地给予命名,并通过行政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科学技术上的优势给予命名。要纠正一些年青人不尊重我们的民族科学文化传统的倾向,应该给予规范化限定。我们中国有很多特色的东西,就在中国才出的东西,我们觉得生物学的很好,都是有规定的。按规定有作者的或发现者的名字。过去我们落后的时候,有些东西,象对虾,对虾名就有“中国虾”的字样,这不错,发现的是日本人,是我中华民族特有的,中国科技界独到的贡献,应该坚持发扬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孔子”、“孔学”这个词就翻得不错Confucius,这个字翻得不错。还有点“孔”的意思,现在被译成标准语在世界上应用。法语是不是这样叫,我不清楚。就提这几点建议和期望,供第二届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各位科学家作参考。
我再一次代表国务院、国家科委,敬祝第二届名词审定委员会,在钱三强同志的领导下,做出比过去更大的成就。能够团结更多的科学家,为完成这项支撑性的基础的系统工程,能够做出一代人的贡献。这项工作是一代接一代的。我们现在这一代的科学家们有责任,是历史性的责任和义务,为我们民族铺下一个基础。
谢谢各位!我的话完了。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