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月球卫星”的称谓值得商榷

朱毅麟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发布日期:2006-03-15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Published:2006-03-15

摘要: 中国已正式开始执行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绕月探测,研制我国第一颗环绕月球的探测器“嫦娥1号”,计划于2006~2007年发射。
这一消息吸引了广大公众的眼球,也深受有关专家的关注。在关注之余,资深航天专家发现,在有关方面公布的文件及发布的消息中都称“嫦娥1号”为 “月球卫星”、“月球探测卫星”或“绕月卫星”(可参见《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第1期“200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嫦娥工程”),这个名称似乎不太科学。
“月球卫星”一词的使用并非自“嫦娥工程”始,多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介绍月球探测的文章中时有出现,人们似乎也能理解,并未引起异议。但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科学家就最讲认真。一旦认真研究,仔细推敲,“月球卫星”作为一个科技术语,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卫星”一词,源于天文学,指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例如,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后来,人类发射成功环绕地球运行的无人航天器,人们把这种航天器称为“人造地球卫星”,简称“地球卫星”或“卫星”。
根据“卫星”的定义,凡以行星为中心天体环绕运行的航天器,可称为某行星的(人造)卫星,如“火星卫星”、“木星卫星”、“土星卫星”等。但是,“卫星”一词却不宜推广到中心天体不是行星的绕行航天器,例如“月球卫星”。月球是卫星,不是行星,把环绕卫星运行的人造天体也叫“卫星”,与卫星的科学定义不符。此其一。
今天,“卫星”一词可以说已是家喻户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卫星都是指“地球卫星”,同时,卫星基本上按其用途或功能划分和命名,如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空间探测卫星、太阳观测卫星等。“月球探测卫星”、“月球卫星”很容易使人理解为它是一种在环地轨道上探测月球的(地球)卫星,而产生歧义。此其二。
从国际上看,已发射过绕月探测器的苏联/俄罗斯、美国、日本、欧空局都把它叫做月球轨道器(lunar orbiter)、轨道探测器(orbital spacecraft)或轨道器(orbiter)。
“轨道器”一词通用性较强,不受中心天体的限制。航天器无论是环绕哪一类天体(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运行都可称之为轨道器。必要时,“轨道器”前可冠以中心天体的名称,构成全名。例如,月球轨道器,火星轨道器,土卫六轨道器(Titan orbiter)、木星冰月轨道器(Jupiter Icy Moons orbiter)等。“月球卫星”一词,与国际通用的术语相抵触,有碍于同国际接轨和国际交流。此其三。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科技名词的科学性,避免产生歧义,并有利于国际交流,兹建议:
1.在各种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官方文件及科普作品中,均用“轨道器”或“月球轨道器”代替“月球卫星”和“月球探测卫星”。轨道器与着陆器、巡视器(车)和返回器等同属月球探测器的一种。
2.尽快着手编制《月球探测航天工程术语》国家标准,以便统一名称,规范术语,以有利于促进月球探测工程的研制与建设,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 朱毅麟教授是航天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