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宁
Wu Yongning
摘要: 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担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等产品的面市为人们提供了“安全、无污染”的食品,满足了人们健康消费的需求。但这些同是“无污染”的食品,它们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对此作以介绍。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是“生态农业”的产物。1972年成立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规定了有机农业组织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和守则,明确规定只有符合下列最基本特征才能作为“有机食品”: ①整个企业的所有生产项目都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即不能一部分生产项目按有机农业方式进行,而另外的生产项目按常规方式进行;②在作物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氮肥、其他易水溶的肥料、化学植保药剂和化学贮藏剂;③在畜牧业中禁止使用激素和其他人工增产剂,依据畜禽种类规定从非有机农业组织购买的饲料不得超过10~20%,还不得使用虐待牲畜禽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也已经开展“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承担。
“绿色食品”是我国创造的概念,它是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农业部农垦局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认证的食品,具有一般只强调安全标准的“无污染”食品所不具有的特征,即“环境与经济”双重利益。“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是:①原料生产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平符合允许标准;②原料作物的栽培和家畜、家禽的饲养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操作规程,化肥、农药、植物调节剂等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和兽药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的安全使用标准;③最终的产品应该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这就是国外现在强调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的新模式。“绿色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地的生态环境到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到加工、包装、贮运的要求在某些方面高于我国普通食品的要求(目前我国普通食品仅为对终产品的卫生要求)。“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据称其AA级“绿色食品”相当于“有机食品”。
“无公害食品”是我国农业行政部门根据我国国情出台的行业标准。目前,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供应的农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因为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和农药、兽药残留不能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针对这一现状,农业部依据所制定的农业生产规范(包括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与养殖加工水质、农药使用规范、兽药使用准则、兽医防疫准则、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等)提出了食用农产品原料应该符合的农业行业标准,即“无公害食品”。该标准在某些安全性指标上低于目前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如茶叶中铅允许限量国家标准为2μg/kg,而“无公害食品”为5μg/kg),于2001年9月30日由农业部颁布,2001年10月1日实施;由有关国家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强制性执行,不符合这一农业行业标准的生产者会受到查处,就是说,上市的食品均应达到“无公害食品”的标准。
由上可知,尽管“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都强调食品的“无污染、安全无害”的特性,但它们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遵循的标准来说,由高到低依次应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
“有机食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而不是仅仅几年内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与“绿色食品”的根本区别为:① “绿色食品”是根据我国自己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的,而“有机食品”要根据IFOAM的生产、加工标准进行(具有国际性);②我国的“绿色食品”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而“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承担。“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均是农业部的有关部门认定的食品,但生产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绿色食品”是农业部事业单位(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使用“商标标识”方法认定,企业志愿参加认定的食品(这同有机食品的认证相似),而“无公害食品”是农业行政部门(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企业必须达到的最低食品安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该“无毒、无害”。“无公害食品”是目前我国不得已而为之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将来在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或国际食品法典)为依据,因为按国家法律规定行业标准要符合国家标准,后者是建立在危险性评估的科学基础上考虑充足的安全系数,更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机食品”的产量远小于“绿色食品”,且价格较高,难以满足大众对食物供应的要求,不适合我国国情。“绿色食品” 遵循了国际上提倡的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的新模式,比我国目前仅对终产品进行卫生要求的普通食品更能保证食品的“无公害”或“无污染”等食品安全性要求,应予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