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燕
Zhang Yanyan
摘要: 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名词术语都是先有了英文名称,然后有了各种译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很多领域各项技术都有了交叉和集成。目前,在各领域中各执一词的名词术语也有不少。这些名词的定义、含义基本相同,而在汉语定名时却各不相同,常令人感到困惑。
我从事测绘期刊编辑工作,在工作中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次,一个作者投来一篇题为《卡尔曼鲁棒滤波器在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的文章,当时大家都不明白“鲁棒”是什么意思,后来与作者联系,才知是“robust”。作者是学自动控制的,因为文章中涉及GPS(全球定位系统),属于交叉学科应用,所以投到测绘期刊。
“robust”一词,在自动控制、导航领域,一直采用音译,译为“鲁棒”,“robust Kalmal filter”就是“卡尔曼鲁棒滤波器”。但是在测绘学科领域中,一开始也是采用音译“鲁棒”,20世纪50年代后又采用了直译“稳健的”。“robust estimator”(测量中的一种平差方法)就称之为“稳健估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测绘界平差权威周江文先生的倡导下,已逐步约定译为“抗差”,取之“抵抗粗差干扰”之意。于是“robust estimator”就译为“抗差估计”,“robust Kalmal filter”为“卡尔曼抗差滤波器”。这个译法得到了测绘界的一致认同,明白简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日。
同样,如“root-mean-square”,物理学、电工学中定名为“方均根”,而在数学学科中定名为“均方根”。此外,一些名词在汉语定名时,虽然指的是同一概念,但文字也存在着不同。例如《科技术语研究》1999年第2期中宫建平先生提到,对同一生物组织结构,《生理学名词》中定名为“髓袢”,而《组织学名词》中定名为“髓襻”,按《现代汉语词典》,“袢”同“襻”,所以两个学科应协商选用其中一个名词为好。还有物理学名词“黏度”,与化学工程中的“粘度”*,也是同属一个概念的名词而用字不同。这样就容易形成科技书刊中用字的差异和不规范及在派生学科中接着出现混乱。
所以最好在规范名词时也考虑一些交叉学科中名词的规范和协调或者有一个对应表,以便及时纠正定名中的不协调和不规范的现象。当然,如果提倡大家在专业名词使用中都使用英语汉语双语制,那么对这一类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 依据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1998年4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全国科技名词委于1999年底以后公布的规范名词已将粘(读nián时)改用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