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磬
Shi Qing
摘要: 读《科技术语研究》1999年第4期载魏寿昆《关于“碳”“炭”二词的用法》和蒋文忠、蒋颖《“炭”和“碳”的区别问题》,遂有本文。
我理解的“炭”字的用法如下:①炭是普通词,不是化学术语。②炭是黑色燃料。这是炭字的主要词义。用作复合词词素的如木炭、煤炭、焦炭。古代的石炭现今称煤,而“煤炭”则是煤的双音节同义词,是现代汉语喜欢用双音节词才出现的,并非煤与其他炭的总称,“煤炭工业部”显然只管煤不管其他黑色燃料。单音节词“炭”通常只是木炭的简称,如烧炭、卖炭翁、炭窑、炭火、麸炭、炭盆、黑炭等中的词素“炭”都是指木炭。此外,据现代汉语词典:某些方言也简称煤炭为炭,称挖煤为挖炭,但不通用。③来源或制法近于木炭、焦炭,同是燃烧的黑色产物却不作燃料而他用,如用作墨料、填料、颜料的炭黑(又有次级派生词“白炭黑”,不是黑色反为白色为炭黑词义之转化),又如用作吸附剂的活性炭;当然,木炭也可用作颜料。④由炭黑、木炭、煤炭、焦炭等为主要原料的制品,如炭砖、炭膜电阻。⑤因颜色像炭(黑色)而派生的词汇,如炭疽、面如炭色。⑥炭精,石墨的俗称,如炭精棒、炭精电极、炭精电弧。⑦石炭,古汉词,被日本人引入后沿用至今,与现代汉语煤同义,但现代汉语无石炭一词,石炭酸是化学物质苯酚的俗名,已废止。⑧炭素(日)= Kohlenstoff(德:“煤”+“素”)= carbon(英)= 碳(汉)。总之,我认为,现代汉语中的“炭素”一词可视为来自日语的外来语,由这个日文产生的派生词如上述蒋文中的“炭素工业”、“炭素材料”、“炭素行业”,沿用至今,是否应改为对应汉译如“碳工业”、“碳材”、“碳业”?抑或继续保留?值得商榷。⑨词义为“碳”(见下节)的非现代汉词,如炭原质、炭质、炭质材料等,似宜废止。
“碳”是化学术语,属科技术语。词义明确。有三义:①元素周期表中第6号元素的汉文名。“碳元素”,构词法类同汉语、英文、外语,强调“碳”是一种元素,从构词法角度没有问题,未见用于组词形成新的化学术语,但单独用未尝不可,常见于化学教科书,以强化碳是一种元素的概念。“碳素”,似为“碳元素”的缩合词,不是化学术语,却用于组词,如上述魏文中有碳素钢、碳素材料等词。“碳钢”似为“碳素钢”的缩合词,派生词如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但更可视为化学术语,其构词法同铬钢、锰钢、青铜、黄铜。“碳钢”中的“碳”有的以碳单质的形态存在,有的以碳的化合物(如碳化铁)的方式存在。放开视野,金、银、铬、锰、铝等金属元素均不以“金素”、“银素”、“铬素”、“锰素”、“铝素”等词组单独存在或构成派生词,非金属元素氧、氮、硅、磷、硫、氯等也不以“氧素”、“氮素”、“硅素”、“磷素”、“硫素”、“氯素”等词独立存在或构成派生词,“碳素”一词是否值得推广延续,并形成派生词“碳素材料”、“碳素工业”等,可商榷。若碳素材料、碳素工业的词义脱离“含碳元素的材料”而转义为含“碳单质”的材料,“以碳单质为基础的工业”,似更不可取,因碳的单质不叫“碳素”,见下述。②又指碳的单质,同金、银、铜、铁、锡、氧、氮、磷、硫、氯等元素名称同时也是单质名称。“碳单质”,构词法同“碳元素”,可单独用,不用于组词。偶见“碳质”一词,可视为“碳单质”的缩合词,不是化学术语,建议废止。强调某物料、材料、制品主要成分为碳单质,当可以碳为词素组成派生词,因此,我认为“碳砖”、“碳电极”、“碳纤维”、“碳材”等词均合情合理,似可成立。对比:“炭砖”与“碳砖”,同物异名。前者强调以“炭”为原料的“炭制品”,后者强调以碳单质为基本成分的制品,似都可成立。对比:“碳纤维”与“炭纤维”,前者是科技术语,意即以碳单质为基本成分的纤维,词义明确,无可非议;若考虑到这种纤维虽不是用“炭”制作的,却是燃烧黑色产物,色黑似炭,似也可成立,但我不认为是科技术语。同理,我认为“炭材”和“碳材”均可成立。③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以碳为词素构成。不赘述。
上面讨论“炭”的词义,没有如魏文给出的“炭”是不纯的“碳”的内涵和蒋文说的“炭”是混合物的内涵,因为我认为“炭”不是化学术语,是先于碳的古词,对它的词义的理解,主要应从“黑色燃料”理解,由该词义而泛化,从燃烧可燃物得黑色物质而有炭黑,从色似炭而有炭疽,从取材于炭而有炭膜、炭砖,组词之初衷未与其化学成分是不是单质碳相联系。尽管现今已经得知木炭、煤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元素或碳单质,但不能以此为理由用炭为词素构词。反之,若词义源自碳单质,在得知其化学组成为碳单质的新词,理应以“碳”为词素构词,故有以碳为主要化学成分的纤维——碳纤维。至于某以碳为基本化学成分的材料、物质或制品,纯与不纯,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与该不该以碳为词素组词,毫无关系。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物质。“纯”是相对的。工业纯、化学纯、分析纯……光谱纯、超纯……有不同水平的纯,都不是100%的纯。即便是理论上的100%的纯水,还有同位素异构分子存在,相对于100%的1H216O,仍不纯。纳米碳管纯不纯?不纯!杂质、填充物,都有,欲得高纯,很难,只因它的基本成分是碳单质,是碳单质的管状物,尺寸为纳米级,故名之。纳米碳管现有4种合成法,经常得到复合物,如填有镍、铁、锡、硒、硫、碳化钼等等,还是叫纳米碳管,不因此改成纳米炭管。以碳(单质)为主词,以性状修饰之,当有管碳、球碳等新词,构词法同单斜硫、晶体硅、灰锡、白锡。若将木炭改为木碳,活性炭改为活性碳,意为以木材为原料制备的碳单质,具有吸附活性的碳单质,构词法同岩盐、蛋白酶,从构词法角度,也可成立,只不过已经有了自古以来的老词,何必多此一举,以不改为好。
反之,若不坚持我国化学界的化学命名法传统,来个改革,废止“碳”字,以古字“炭”代之,则“炭”的词义将有:①第6号元素;②第6号元素的单质;③第6号元素的化合物(均以“炭”的词素派生)。否则,有以上三义者及由此派生的新词均宜用“碳”字而不用“炭”字,仅需保留已广泛应用的不强调以碳单质为化学成分而符合本文所述以炭为词素的普通词,这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最后,应附注,以炭代碳,以及类似的取消大量化学用字的想法,决非空穴来风,正在非科技界酝酿中,愿作另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