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奥地利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于今年签订了双边合作协议,并通过国家科学技术部纳入了中奥科技合作项目。该项合作旨在以双方现有的术语数据资源为基础,开展术语资源的增值性(Value-added)推广应用。为此,奥地利国际术语信息中心主任、国际术语网(TermNet)主席加林斯基(Christian Galinski)先生再次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进行了访问。
在访问期间,加林斯基先生为中国的术语工作者作了题为“国际术语学的新进展以及术语的市场化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讲道,传统的术语工作通常在个别的或少数几个专家之间,或者由术语员、术语编纂人员特别是词典编纂人员进行,后来发展到由术语工作者和学科专家联合开展。但是那时候的术语工作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所处理的术语内容也主要以文字为主。而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惊人的进步,术语工作在技术手段上朝着网络化和建立知识工程数据库,在工作方式上向着以分散式(而不是以集中会议)为主与多层次间的相互合作,在术语数据方面追求可利用性、互操作性、多语言和多媒体等方向发展。在谈到术语的市场问题时加林斯基先生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知识载体的术语在各行各业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术语为各类用户所能提供的服务可以是术语咨询、术语培训、术语数据库与术语知识工程的维护等多种形式。比如术语咨询服务可以包括如何使用各类标准、如何使用术语工具、如何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术语管理等等。这已经是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开展的术语活动。他举例说,一部小小的移动电话,它的技术说明和使用手册就可以是一部著作,而其上某个按钮的功能说明也许会在这种文字说明中出现若干次。这其中术语使用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是保证该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对用户提供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着产品的销售和竞争能力。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术语工作最终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中国目前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不论是将要出口到世界还是将要从世界进口的产品在许多方面都会加有更加严格苛刻的要求,因此对术语服务的需求注定是十分巨大的。
在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事务中心的业务座谈中,加林斯基还具体对术语工作的模式发表了看法。他说,以往某个术语机构特别是代表国家权威的机构,都采纳的是下述模式,即由一定数量的术语工作人员围绕着一定的术语数据库系统在开展术语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术语数据库或其他出版形式面向广大的术语使用者。这种术语工作必须花费大量的投资来维护术语数据库系统和从事术语工作的人员,而另一方面这样的术语工作是相对封闭的,需要宣传推广方为用户所知,要从用户获得回报是艰难和被动的。目前,上述模式正在改变。在将来理想的工作模式下,术语管理系统是通过因特网联系起来的分布式数据库,只有少量的专业术语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系统质量监控与管理。从事术语工作的人则是众多的学科研究人员和专家,各个专家也是通过网络与术语数据库系统相连。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科专家既是术语内容的创作者又是术语的忠实的用户,即他们在工作中不仅可以创制术语数据,而且同时需要使用大量的其他术语资源——需要术语服务。因此,他们在提供术语内容的同时也能通过网络共享了大量其他术语资源,其所做的术语工作由此得到了回报。另一方面,少量的系统质量监控与管理人员还可以为专家的术语工作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而不断充实、增加的术语资源还可以进一步利用进行增值性的开发,制作出多种多样的术语产品。这些产品面对的则是更为广泛的用户,所得到的收益则反过来全部用于系统质量监控与管理的设备和人员成本。目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术语数据库体系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发生着改变。当然这种改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开始阶段还是需要有相当的资金投入。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术语工作新的模式不久便会显示出它的优势,并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潜力。
加林斯基的这次访问无疑对我们术语工作今后的进步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周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