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荣俭
Lu Rongjian
摘要: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是表面上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的两个词,非专业人士很容易将这两个词混淆在一起。
“高层建筑”系指高的而又层次多的大楼,即北京市民俗称的“塔楼”。“高层建筑”一词似乎不大符合汉语的习惯(似乎是指楼层高度高的楼。例如,一般楼层的高度为2.5米,它的高度则超过2.5米),但已“约定俗成”,也就一直习惯用下来了。
“多层建筑”也是指层次多的楼。但“多”与“高”都是模糊概念,不定量的。两层以上的楼可以称“多层建筑”,50层(夸大地说)的楼也可以说是多层建筑,从这外意义上说,“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就是同义词。
“高层建筑”源自(或译自)英语的high-rise building。“多层建筑”则源自英语的multi-stor(e)y building。在著名的英汉字典中(如Oxford,Collin,Longman等字典),high-rise building均译作“多层高楼”(这比较符合我国语法习惯),而不是译作“高层建筑”,而multi-stor(e)y building则一律译为“多层建筑”。high-rise building一词的注释为“非常高的、具有多楼层的建筑物,设有电梯”,而multi-stor(e)y building一词为“具有多楼层的建筑物”,但没说“设有电梯”。但多层建筑物也可以有电梯,如北京7层的建筑物就规定设有电梯,发达国家低于7层的建筑物也有设有电梯的。
如上所述,“高”是定性而不定量的词,故建筑物有高层、中层(medium-rise)与低层(low-rise)之分,而这样的划分,又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例如,有些发达国家将十多层的建筑物也列为“低层建筑物”,而在我国,这些建筑物理所当然地是“高层建筑”了。
为了设计上的需要和根据我国的国情(抗风、抗震和消防等都根据楼层的多少规定了不同的标准),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定义了低层建筑为1~3层,多层建筑为4~6层,中、高层建筑为7~9层,高层以上建筑为10~30层,超高层建筑为30层以上,这样,“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就有了定量的意义了。但一般来说,7层及以下的建筑称“多层建筑”,因为7层以下的建筑一般没有电梯,7层以上的建筑称“高层建筑”。以上的规定,相信随我国经济的发展,高(塔)楼多了,也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