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大会经验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时代科技定名工作任重而需创新

陈太一*   

  1. 全国名词委信息科学新词审定组 总参通信兵部
  • 出版日期:2000-09-15 发布日期:2000-09-15

The Work of Denomination Sci-Tech Terms Is Arduous and Needs to Blaze New Trails in the New Period

Chen Taiyi   

  • Online:2000-09-15 Published:2000-09-15

摘要: 处于我国新时代的科技术语的定名工作,由于下列因素而深感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们这一时代名词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包括:
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概念,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名词、术语,亟待定名。
2.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有的名词所对应的内涵亦在不断变化、发展,这就需要对这些名词进行正确的释义,以取得共识。
3.科学技术所形成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后,许多新的名词术语亦从学术界的原有局部范围进入千家万户。即除学术界外,各种传媒、企业,以至千家万户都在运用这些名词术语。
因此,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名词的定名工作,特别是新词的定名工作面临着迫切、繁重的任务。
一、科技名词的定名工作,包括定名与释义两重任务
定名工作包括定名与释义两方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参与科技名词的新词定名工作以来,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体会更深刻了。
在新词定名工作方面,大家都感到,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词,特别是那些贴近群众生活的名词,需要早日定名,以利于交流。近年来,我们关于因特网、电子邮件、多媒体等方面的讨论和发布有较大的影响,大家感到这是十分必要的,并感到我们的名词工作需要创造性地工作,加速这方面工作的进行,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大家感到在社会结构进行变化改革之际,一些原来常用的术语如何正确地释义,也是一件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

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释义,进一步推广到“产业”的释义,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产业一词(英文为industry),我国最早的含义为“财货田产之属”(见《史记·苏秦列传》),后来扩展为“指各种生产的事业,也特指工业”(见《辞海》)。其实现代对产业的理解,已扩展为“一切系统地产生价值的工作(systematic work,esp.for the creation of value)”(见Longm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这种系统地产生价值的工作的成果包括产品和服务两大类,这样现代产业就包括了制造业、运营业……多种多样的服务业。前些日子,报刊上曾进行了教育是不是产业,教育能否产业化的讨论,这是一件头等大事,假如我们能把产业的释义取得共识,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由于教育是一种系统地创造价值的工作,它的产品是合格的人才,它为社会提供一种服务,教育当然是一种产业。
产业中有一种是公益事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工作和学会工作都属于这一类,对这一类产业,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又如,目前流行的术语如行业、中介机构,亦需要澄清其含义。现代意义下的行业,实际上包括下列内容:
(1)同业,同行业者(trade);
(2)专业;
(3)产业。
但在日常交流中,由于含义不清而在工作中引起一些误解。
二、任重而需创新
如上所述,科技名词的定名和释义工作,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单位很多,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是这方面的权威机构,她带领各有关专业的名词审定委员会系统地从事此项工作,先后出版发布了各类专业名词,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此外,从事各行各业标准化工作的部门,在制定各种标准的同时,都需要对所涉及的术语进行定名和释义工作。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同学科之间对于共用的一些术语需要进行协调以求取得一致。
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在一些新的术语出现之际,为了教学与学术交流的需要,亦在从事新词的定名工作。
各类企业及商业机构,以及大众传播媒体亦均在创造和运用一些新的科技术语。
除此之外香港、台湾也分别在进行着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
这些情况,增加了新词定名的迫切性和艰巨性,若再依照过去那样按计划定期发布的办法,将远远跟不上需求的步伐,因此需要创造新的办法,创造新的经验。
三、对近期新词定名工作的一点体会
全国名词委根据新的形势,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条腿是对各类专业名词的定名工作,仍系统地按计划进行。但根据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的这一现实,把名词的发布分得更细一些,例如当前急需移动通信及信息安全方面的名词,就先分别审定、发布这方面的名词,不必等到通信类、信息类的名词同步就绪后再发表,这样就大大加速了系统发布名词的速度。
另一条腿是对目前大家都关心、亟待发布的新词,组织了各学科的新词定名小组来进行研究,成熟后即时发布试行。广泛征求意见后再正式审定、公布。我参与了作为这种新形式试点的信息学科新词定名的工作,有下列几点体会。
(一)新词组的成员的面要相当广,包括了学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标准化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出版单位、传媒等方面的专家,每次讨论可以说是一种联席会议,各方面的意见都得到反映,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性意见比较可行。新词组的成员同时又应是动态的,即讨论不同的专业时,组内成员除一部分固定成员外,随着所讨论内容的不同而吸收一些新的成员参与讨论。事实证明,这种动态组成的方法,有其优越性。保留为数不多的固定成员,他们对于定名的原则及定名中曾出现过的一些问题有较深刻的体会,故在讨论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动态的新成员一般对于所讨论的该领域有较深刻的理解,这样组成的方法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
(二)新词定名工作与全国相关学科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通信联系。有些单位如南京邮电学院、总参61研究所等还成立了新词研究小组,这种做法使新词定名工作不再局限于北京一地,今后若能利用因特网在网上进行新词定名的讨论工作,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广泛性。
(三)新词的定名工作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但在试行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新词的定名首先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因为一个名词的确定或变更,真是涉及千家万户,所以必须十分慎重,需要查很多资料,经过多次讨论。例如因特网(Internet)是一个专用名词,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通用名词,这是经过反复查对,多次讨论而最后定下来的,现已被社会上普遍采纳。又如我们正在研究定名的光碟还是光盘,许多专家都分别搜集资料,调查了90年代以前英国和美国对disc和disk的运用习惯,又查对了90年代末期美国和英国的计算机词典中的新的规定,此外还查找了《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辞源》,并撰写专文在刊物上发表,然后再经多次讨论,从多方面考虑:如为什么要定为碟,这样定名带来什么好处,否则会引起什么问题等等,这一切工作都体现了新词定名的严肃性。
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我们也体会到在试定名(即先发布试行,广泛征求意见后再定名)工作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具体地说,就是对于一个新词,除了定一个名外,还可以增加一个“又称”。我们曾把E-mail定名为电子函件,后收集到各方面的反应,才体会到需要有一定灵活性的。E-mail一词,目前中文名多称电子邮件,但邮件(mail)一词包括两类,一为信函,另一为包裹。前者传递的是信息,后者传递的是实物,所以E-mail定名为电子函件是更严密的,并且亦符合邮电部对函件及邮件的规定,但是大家都已习惯了采用电子邮件,并且亦没有错,因此经研究后,对于E-mail除定名为电子函件外,又称电子邮件。
从这一定名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定名工作需要十分慎重,一个新词在社会上若已普遍采用,若无原则问题,最好不要更改。
(四)我们需要发现并形成一支热心于新词定名工作的专家队伍
名词的正名和定名工作,在我国是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好的传统。历代均有一批从事此项工作的专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名词定名工作是十分受重视的,并出现了如王竹溪先生等一批热衷于新词定名工作的专家。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方面是新词定名工作迫切需要,任务艰巨,但另一方面这一工作又是一项既费力气又无收入的工作,但一旦投入此项工作,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专家投入此项工作而能“乐而忘返”。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觉得从电子学会的吴鸿适、邱绪环、计算机学会的张伟、过介堃等专家的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他们一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同时又能在会议上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
(五)这一工作要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必须有坚强的领导
我们这些人能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那是在全国名词委的坚强领导之下才能展开的,可以说是“大树下面好乘凉”。每次讨论,名词委的新老领导都是亲自参加,并且是以专家平等的身份参加的,充分体现了发扬学术民主的精神。但我们觉得要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还必须上级领导机关予以更大的重视,要把此项工作看作是“科教兴国”的先遣工作,基础性的工作。因此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更多一点投入,例如为了统一汉语的新词定名工作,建议召开国际性的科技名词研讨会,及有台湾、香港地区参加的全国性科技名词研讨会,以更广泛地推动汉语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
* 陈太一院士是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信息科学新词审定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