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华
Zhao Kaihua
摘要: 1997年以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W.Ketterle研究小组发现(W.Ketterle et al.,Science,279,1005,1998),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原子产生的脉冲原子束是相干的,作为物质波,它们就像两束激光一样,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于是得到atomic laser的概念。这个小组后来观测到,这种原子束在“受激散射”机制的作用下具有放大效应。
国内已开始报道此事,并把atomic laser一词译作“原子激光”。我们认为,这个词英语原文与此译名都是不恰当的。回顾曾有过的名词,如准分子激光、氩离子激光等,“激光”前的定语皆指工作物质,而发射的相干波束都是光。但是atomic laser发射的是相干原子波束。仿照maser定名为“微波激射”的作法,atomic laser应订名为“原子波激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