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大会报告 •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同志在全国名词委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吴阶平   

  • 出版日期:1996-06-15 发布日期:1996-06-15

Speech in the Third Meeting of CNCNST

Wu Jieping   

  • Online:1996-06-15 Published:1996-06-15

摘要: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首先祝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会议的成功召开。卢嘉锡主任对全国名词委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总结和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计划说得很详细,我非常受益,非常赞成,已不需要进一步补充了。我自己对名词审定工作实践很少,虽然我参与了医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但实际工作都是在翁心植先生领导下进行的,我没做多少工作,我只能谈以下几点看法:
刚才卢老讲到了我们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名词审定队伍,完善了名词审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在十年中我们已经形成了科技名词队伍,这是一个很大的队伍,有1700多位高水平的科学家组成了这支队伍,而且作了很周到的工作,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只要再这样努力下去,我们的工作是会不断完善、可以更快进行的。名词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已达成共识,我就不再重复了。我只想补充以下几点:新词定名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要改变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势力是很不容易的。在将旧词整理好后,我们又需给不断涌现的新词定名,我觉得在新词定名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定得早,定得快。因为等新词为大家所知后,必已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名称,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所以怎样能尽快得到新词,这一点也很重要,我们应拓宽国内外渠道,及时地抓住新词。国外对新词有一套较好的获取手段,我们应同他们联系,我们既已同国外有了协调组织,我们可以让国外及早地将新词提供给我们。国内也有许多渠道如:各种学报、杂志、一些编辑委员会,他们也不断地收到文章,从中一定能发现许多新词。我希望我们的1700位专家能同这些杂志、学报联系,从中收取新词。但是从收取新词到研究讨论直至最后出书需几年。我有一个想法,我们是否可以每季度通过科技类报刊出一两版新名词及其初步定名,这个作法也许可行,这样不但可以引起大家对名词的重视,而且会听到许多意见,这对我们最后定名是会有好处的。这也可以减少“约定俗成”。另外一点是如何定名,对此我们已有一系列原则,但有一点容易为大家所忽视的是历史背景。有时我们在定名时实际是在创造名词,有其创造性。例如“围产期”即婴儿生的过程到出生后的一段时期,英文名为perinatal,而在国内就有两个名词,妇产科医生注意产妇,因而叫围产期,而小儿科医生注意新生儿,称其为围生期。外国名词没有这种差异,而我们创造性地翻译了这个词。另一个例子是有关历史背景的,大家听说过“男性学”认为是男子的性学(男—性学),但“男性学”也可理解为有关男子的学问(男性—学),所以“男性学”这个名词不好。“男性—学”含义广泛,可以包括“男—性学”,为了避免混淆,应改用“男科学”,与现在长期应用的“妇科学”对应。而且传统医学中早就有“男科”这一名词与妇科学对应。我觉得现在的《自然科学术语研究》非常好,这可使定名原则与具体实践、具体研究结合起来,使我们逐渐完善一些定名方法。这虽然是内部刊物,但我们正力争使其成为公开刊物。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望大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