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一
Chen Taiyi
摘要: 1991年参加了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吴鸿适教授曾在“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上撰文介绍几年来的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1],指出电子学是当代发展最迅速,应用面广泛的新兴学科,与其它基础和应用学科关系密切,术语数量很大,且具有广泛的交叉性。并指出电子学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是信息的采集、变换、传输、交换、存贮、处理和显示,它使人类跨入了信息社会的新阶段。
今将参加这一工作中的一些认识与体会简述如下:
一、电子学的特点
研究电子信息学科的术语,首先应弄清楚这一学科的特点:
1.电子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科学技术,它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一定的基础理论,也包含电子元器件,电子系统及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它的内部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并在外部与各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联系。
2.电子学的发展异常迅猛,技术的合并,例如通信与计算机的界限的模糊以至消失,导致了新的分支——信息技术的诞生。
3.综合的不断扩大;在微电子学方面,反应在集成度的不断增大,功能集成在向更高的水平冲击;在大系统方面,如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C3I系统),也反映了系统功能的综合在不断扩大。
4.电子信息科学的成就日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一些电子信息学科的术语日益出现于新闻传播媒介及日常生活之中。例如调幅/调频(AM/FM),甚高频/特高频(VHF/UHF),不同的彩色电视体制,如PAL,NTSC等。
二、电子信息学科术语及其命名的特点
由于电子学本身发展迅猛,故其术语有这样一些特点:即数量多,新术语的诞生速度快,学科内部与外部(如物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力、电工)等术语方面有交叉,故有大量的协调工作要进行。
众所周知,科技术语是用来表述科学概念的,术语分为命名与释义两部分,这里仅讨论术语的定名工作。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电子学中的一些新概念大都是由工业发达国家提出来的,因此汉语的科技术语的定名应与国际上已通用的相应术语保持概念上的一致,在概念一致的基础上,根据汉语构词的基本规则与原有的词汇加以科学的命名与释义[2]。因此,电子学中很多术语的命名与译名工作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电子学术语中,特别是在一些新的领域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同义术语。同义术语是指在同一语言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术语表示同一个概念[3]。同义术语过多,会导致术语使用的混乱,从而影响学术交流。
导致同义术语产生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学科的习惯不一致,如物理学中的介质和电子学中的媒质均对应于英语中的medi-um。英语中的telecommunication,在电子学中为电信,自动化中则为远程通信。对于这一类同义术语,在使用中不致造成混乱,故采取各自采用原定名不求统一,而注明“又称”的方法。
2.同一术语,在不同学科之间,由于理解上有些差别,也使得同一概念用不同的术语来称谓它。例如英语中的robustness,在自动化中采用“鲁棒性”,电子学中则为坚韧性,这一些同义术语的存在,无伤大雅。
3.由于标准化工作没有做好,对于新产生的同义术语未能及时处理。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下面还将讨论。
4.由于某些翻译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未经深思熟虑而生造术语。
5.有些来自西方的术语,前人虽已做了很好的翻译定名工作,并已刊登在有关工具书中,但不为人知,或因书价昂贵而未能普及以致造成混乱。
6.全国范围内,缺乏研究协调机制,有些术语经混乱使用后,过几年再定名,增加了统一的难度。
三、电子信息学科术语命名的原则与举例
科技术语命名时要考虑的术语特性大致有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汉语特性、国际性、科技语体特性和现实性(约定俗成),要做到“名符其义”和“望名生义”[2]。
鉴于电子学方面的大量术语源自国际,故如何使术语的国际性好,即概念与内涵与国际一致,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们认为要做好定名工作,对那些源自国外的术语,第一是要弄清楚该术语在不同场合时所表示的概念。其次是要正确掌握汉语的组词规则。今将我们的一些体会归纳如下,并附一些例子来说明。
1.正确理解原术语在不同使用场合的内涵。
例一:message一词有很丰富的涵义。(1)是泛指信息源所产生的消息,由它载荷信息;(2)信息;(3)在电报通信中指报文;(4)在数据通信中指电文;(5)指信函。由message派生的messaging则有时是指“传信”,最近又构成一种有存贮转发功能的电信函业务。
例二:node在电子学中它有二个涵义。在网络中它是结点(junction point),在波动中是指“波节”,这在一些工具书中,如《英汉电子学精解辞典》(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早已指出,但未引起普遍注意。
例三:service原义是服务。但在某些场合又是指业务。这是因为对那些服务提供者而言(ser-vice porovider),他们是经营一种业务,如电话业务、数据业务。因此ISDN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例四:medium它有三个涵义。(1)媒质、介质。(2)手段、方法。(3)平均的、中等的。故在电子学中定为媒质(传输媒质)和通信媒质(作为一种手段,这样和报纸传播媒介上的术语取得一致)。
2.正确掌握汉语的构词规则[3、4]。
现代汉语有单音词和复音词之分。古代是以增加单音词,并使一部分单音词词义不断丰富,作为当时词汇发展的主要途径。现代则是以增加复音词作为词汇发展的主要途径。
复音词(或复合词)的组词规则为:由同义词组成的双音词,要把该词看成一个整体,即保存一般意义。例如道路,辽远,“道”与“路”这里无宽窄之分,“辽”与“远”也没有很远与较远之别。由不同义词组成新的双音词,一般为上面的词修饰下面的词,例如“大路”、“马路”、“电路”等。
例:network应定名为“网络”或“网”而不采用“网路”。这是因为网和络为同义词,故“网络”与“网”等效,而“网路”则易误解为网络中的路。
3.通过加前缀的词组构词法创造术语[5]。
即有关通信方面的术语,在适合的条件下,用前缀“信”来构成复合词:
例一:channel为信道。channel一词,在信息论及数据通信中,一般称为“信道”;但在有线电通信中,则称为通路,并且把voice channel称为话路,telegraph channel称为报路,故目前并存,不强求统一。
例二:gatewgy称为信关(又称网关),bridge称为信桥。
4.在概念中能加以明确区分的术语,应择善而定。
例:electronic mail目前通用的汉语术语是电子信函及电子邮件。查mail[6]是指信件及包裹在内的邮件,鉴于这里指的是信函不含包裹,故优先选用“电子信函”,又称“电子邮件”。
5.通过术语的命名,对汉语中某些词的含义也予以定型化。
例:在无线电频谱中,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划分为若干频段,它们分别为:VHF(very),UHF(ultra),SHF(super),EHF(extreme),根据无线点管理委员会的定名,它们分别为甚高频,特高频,超高频,极高频。若这种表达不同级的比较词:甚,特,超,极得到推广的话,对于汉语术语的定量标准化,亦是有益的。
6.为了书写及印刷的方便,国际上出现了大量缩略语,有的已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了,如TV,VHF,UHF,FM,AM,PAL;IEEE,CCITT,CCIR,ITU,ISO,OSI,VLSI,ASIC,VSAT,C3I等,直接运用这些缩略语已是不可阻挡的了。
7.命名时应考虑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例如在通信业务中,telex在我国已很普遍,定名为用户电报或电传。较后才发展的用户电报业务,称为teletex,相应的译名有智能用户电报、高级用户电报和高速用户电报。我们查阅了好几种文献[7、8],这种业务采用带有存贮器的电子电传打字机或字处理机,与用户电报相比,它的传输速度快,字母表亦大,故以“高级用户电报”为宜,又称“智能电报”,这样当将来出现智能度更高的业务时,可以起到留有余地的作用。
四、若干建议
1.要重视现代科技术语学的方法论及推广两个方面的工作,最好能举办现代术语学的研讨会,短训班等。
2.在经审定出版的专业名词中,若同一术语在不同场合使用时有不同涵义,最好能注明此词用于何处。
3.要重视通用术语的研究与审定工作,因为这些术语的应用面很广,影响更大。这一工作最好能与现代汉语的标准词典《辞海》结合起来。
例一:“产业”一词用得相当广泛,但确切的定义是什么,据辞海[9](1)指私有的土地、房屋等财产;家产。(2)指各种生产的事业,也特指工业。如产业工人;产业革命。
实际上,现代产业的涵义包括了生产制造业及售后的服务业,特别是在出现了软件及系统工程等行业后,需要对产业的涵义予以更新。朗曼的英语词典[10]对产业(industry)所下的定义是:“有组织的工作,特别是产生价值的工作”。这一定义概括性较强。
例二:对应于英语的system这个术语,汉语术语有系统、体系、体制、制度等。根据辞海,它们的定义分别为:
系统:自成体系的组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体系: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如理论体系、语法体系,工业体系。
体制: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划分的制度。
我们查对了国外有关词典,对system一词的译文大致相同,但各有特点,例如[6]中的释文似更完善。过去我们对系统与体制的区别,大致认为前者是一个实体的组合,后者可以是一些非实体(如规范)的组合;但从一些词典的释义来看,似乎两者并无区别,因此曾建议今后统一采用“系统”以对应英语中的system,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麻烦;例如cipher system一词,可以指实体的密码系统,亦可指是一种密码体制,若统称密码系统,就不成问题了。
为此,建议专业人员能对科技中当今常用的一些通用术语列出单子,然后参照国外的一些有权威的新词典,充实这些术语的新内容,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4.要加强新术语的研究与试用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技术语不断诞生,一类是新生术语,另一类是对旧的术语赋以新意。前者有些术语,如informatics,telematics,teleservice等要确定对应的汉语命名并非易事。后者如sensor一词,来源于sense(感觉、感知)因此sensor对应的汉语术语为敏感元件及传感器,一般印象中它是一种比较小型的器件或装置,但在现代一些有关大系统的文献中,把一切感知外部世界的设备如雷达、侦察卫星称为sensor,这样一来,它对应的汉语术语可考虑为感知器或感受器,但和perceptron(感知器)又容易混淆了,因此归根为我们要研究sense与perception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确定对应于sensor和perceptron的合适的术语,这一点对于保证汉语术语的国际性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知,当国际上出现新的术语时,我们应及时进行研究,并在适当范围内通报试用,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的术语,再由权威机构定下来,这样有利于克服混乱现象。故建议有关学会的名词委员会加强这一工作。据了解,中国电子学会的“电子学报”及中国通信学会的“电信科学”将辟新的探讨新术语的栏目。
5.如上所述,术语的译名和定名不是一回事,但两者密切相关,为了做好定名工作,工具书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议对已有的工具书要加以评价、宣传、推广。
例如王竹溪先生所编著的《新部首辞典》是一本空前的巨著,对于确定汉语科技术语,十分有用,但其价值,未普遍为人所知。开始我觉得他的新部首不易掌握,最好能有一笔画索引,后来发现,只要掌握前两个笔画,到正文中是很容易把字找出来的。
下列工具书亦很有参考价值:《英汉科学技术词典》,清华大学外语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英汉电子学精解辞典》,鲍克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1985。《英汉电信词典》,人民邮电出版社编,1991。此外,IEEE的标准词典(Dictionary of IEEE Standards,1988)若能及时组织翻译出版,亦将有利于电子学科技术语的研究。
最后声明,我是现代术语学的业余爱好者,一方面由于爱好书法,而涉及古文字、说文、尔雅、训诂而进入术语学;另一方面由于创办新专业,翻译书和写文章而涉及科技术语,以上感受与想法提出来乃是为了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