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INSKI,C.;NEDOBITY,W
Galinski,C; Nedobity,W
摘要: 1.引言
知识传输的最终目的是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扩大着的差距。如果没有辅助信息和培训活动,知识传输最终是不能成功的。
发展中国家首先需要建立一些机构,能为其发展目的检索自己研制的信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一些机构为其提供世界各地的发展信息。在这样的机构中,所有国家都应以合作者身份不分等级地在一起工作,避免发展中国家处于从属地位。实践表明,国际合作信息系统就是这样一种机构,在其内部,发展中国家既可以组织他们自己的信息,又可以存取其他国家的信息。显然,合作的中心是信息的交换。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传递,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作是不可能的。鉴于一个系统网络内的合作是解决许多术语问题的唯一途径,国际术语情报中心(Infoterm)已经开始发展术语网(Term Net)。
解决术语问题是知识和技术有效传输的先决条件。建立一个先进的多功能术语文献管理系统,就能实现发展中国家多年的希望:弥补知识的差距,打开世界范围合作的高技术产品的新市场。
2.术语的多功能
一方面,术语(包括叙词表、分类表)代表信息的一个特殊种类,从而是全部信息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术语在概念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有序功能。以系统形式(包括叙词表的叙词和主题分类的类)记录的“概念记录或条目”是文件的单元,可以看作是主题文献工作的一种类型。
为了解决“信息危机”的各种问题,在下列领域,即:
——专业学科交流
——信息和文献工作
——知识工程
——机器翻译等领域内,通过适当的方法,使概念可用于连接数据与概念系统。
鉴于概念数量大、术语形成过程中较少考虑语言学因素、及在某一确定学科领域中不同类型的概念系统可能存在相同的概念,因而计算机系统是不能自动地在语言学和辞书编纂学方法基础上,可靠地区分术语(实现识别概念的先决条件之一)。
3.解决知识处理和信息普遍可用性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一个大的学术机构或团体中,以文字或其他方式贮存的下列形式的信息,可看作是文献:
目录著录 (关于图书、论文和其他出版物)
事项款目 (关于信息的特别项目)
正文章节 (包含特别叙述)
计划单元 (以书面或其他存贮形式)
软件单元或模块 (或许可做成通用的书写形式,例如打印)
客体信息 (一个客体的信息=个别概念;
一类客体的信息=普遍概念)
概念条目 (包含某一概念及其关系的信息)
叙词表条目 (包含该词汇概念及其关系的信息)
分类 (具有适当概念定义的分类法)
由于术语的多功能性质,或许能设想出一个解决当今“信息危机”的方法。这信息危机来源于巨大的信息膨胀、产生有用信息的多种形式、不同的存取系统以及信息系统间的差异。
一个高度有序的术语数据库(即在术语数据库中,概念和概念系统容易被理解,特别是可以达到知识的有序化),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一个高质量的术语数据库可具备以下功能:
——连接一个组织的几个不同管理信息系统的连接体(如产品信息、零件信息、工作方法等)。现有的联系方式多半是不适当或十分不适当的;
——作为存取一个组织内部各种形式文献的工具;
——国内外合作人之间开展合作的通讯辅助设备;
——翻译外语文本的辅助设备;
——作为机构内部培训计划(例如用户培训,合作者的培训等)的工具。
术语数据库的进一步发展,可用于机器辅助翻译系统,并可作为知识库和专家系统的核心及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和连接模块。
4.建立知识传输中心的计划
在研究经费紧张的国家,需要有获取别国从事研究活动和成果的深入信息的机会。在特定的国家范围内,要有分析和评价这些信息的可用性与实用性的能力,也需要额外的培训和研究经验。一部分信息可通过由地区或国际主办的信息系统获得,另一部分通过“无形的”学院,即研究人员通过通信或开会交流信息而获得。后者的机会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以协调中心为核心的研究者网络而得以扩大。因此,建议建立这样一个中心,这也有利于在高级多功能术语文献工作基础上的知识传输。
4.1 知识传输中心的特点和功能
(1)高级多功能术语数据库与高级文献工作系统结合,如果需要,还包括其他模块。
(2)下列项目的处理和数据流管理:
——术语数据:
——术语(如某一学科的术语集)
——叙词表
——分类法
——其他文献工作语言(电子辞典和其他辞书编纂数据)
——编目数据:
——传统编目数据
——文摘
——文献及其逻辑单元的内容信息
——事项数据:
——专家(姓名、地址……)
——研究机构
——科研项目
——正文文献工作:
——语境(上下文)
——定义
——逻辑单元
——版面设计单元
——高级图象数据:
——图象数据库
——办公自动化
——数据通信
(3)处理科技交流和文献工作方面所有重要语言的字符表(包括特殊符号):
——拉丁文字稿(大约700个字符或字符组合)
——西里尔文字和希腊文字稿(大约300字符)
——阿拉伯文字稿(大约150字符)
——中文稿(大约15000字)
——日文稿(大约7000字符)
(4)在各国术语工作规划方针基础上的国家级信息和知识管理。
(5)运用世界各地的网络,在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6)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CAI)。
(7)翻译备用。
4.2 目前可行性考虑
从技术上看,所有特性和功能都是可实现的,尽管通用软件还无法满足其复杂和精致的要求。国际术语情报中心的术语文献工作方法的发展,它在发展术语文献工作系统方面设计系统的经验,以及它在术语学、文献工作、分类方法、信息技术等领域内最近几年的标准化活动,已清楚地表明,建立综合的计算机化知识传输中心是可行的。
由世界各地的专家们组成的若干国际工作小组,已经在对未来知识数据库(具有高级多功能的术语文献工作系统是其指导和控制部分)的方法学与实践上的不同方面,开展着工作。他们的经验也能运用到知识传输中心的计划与实施工作之中。
金万平 译自《Infoterm》11-88
梁际翔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