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也谈“网格”——兼论移用普通语词的术语

周其焕   

  1. 中国民航大学,300300
  • 发布日期:2007-06-15

Also on the Term “Grid”——About the Terms Transferring form the CommonWords

ZHOU Qihuan   

  • Published:2007-06-15

摘要: 汉语吸纳外来词语可以借音(即音译)或借义(即意译),近来又认可了借形(即字母词)。借音和借形都增加了汉语异化程度,但也使汉语吸收了新的语素,扩展了造词材料,有利于词汇的丰富和扩充。借义把外来词语完全汉化了,因此是术语定名的首选方法。由于供构建新词的语素材料有限,借义法往往运用借喻、引申、类比等各种方法移用已有具体意义的语素或词构建新词,所谓旧词新用,栅(极)、网格、蜂窝等许多术语都是这样形成的。
早期极区航海或飞行时由于纬线收敛于极点,经度变化快,一过极点南北向突变,不能用经纬度定向定位,因而在地图或航图上专门构建网格(grid)供定向定位,这就是网格法。航空名词中有“网格坐标系”和“网格航向”两条术语。又如,覆盖全球上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时变化,影响着穿越大气层电磁波的传导延时,为了有助于各地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时进行修正,规定按特定的网格法发布近实时修正数据,便于使用中根据用户所在点位作内插修正。数学、力学、船舶工程、测绘学等学科中都有应用网格法的术语。其他学科例如电力网中的网格术语也有其特定意义。“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属于管理学科的术语,同样有其特定意义。以上术语“网格”在概念上的局限性都仅对应物理上的维度或与地理相关,不论其网格是画面上的、影射的或虚拟的。
信息技术更为广泛地移用了“网格”概念,衍生出逻辑维度上的网络。因特网本身和物理维度相关较少,除了其物理网络的基础设施和地理相关外,在信息运输上都是在更高的逻辑维度上运行,其“网络”的虚拟层次更高。
无论什么学科,网格法总是在物理上或逻辑上拟设了一个网格,为了实现资源(也包括数据、信息、人力、服务、管理、监督等软资源在内)共享和协同解决问题,它们都是散处点的有机集合,其共性是明显的。
移用生活日常词语作术语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和歧义,但在学科定名时编写好适当的对应定义,就可以解决该问题。再举个例子,如窗口(window)这个术语,航空上飞机进近着陆中用来预示空中路线是否正确,是否能完成安全着陆,为此在进近路线的上空虚拟一个着陆进近窗口,如果飞机在窗口中通过,说明后继路线可以引导飞机到跑道头接地点安全着陆;如果在窗口擦边或外面通过,则判定飞行路线已偏,只能放弃着陆而复飞。航天上航天器发射前判断与入轨位置、条件相适应的发射时间段设定一个发射窗口。雷达传感器探测目标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电磁波透射窗口就是对应穿透能力强的频率(或波长)。电子计算机显示页面上可以设定不同功能的表达窗口。进近窗口、发射窗口、透射窗口和表达窗口这四条术语相同的中心语“窗口”分别对应了不同概念:虚拟空中位置、允许时间、频率或波长、页面上的占位,但其共同点都是为了设限。
各个学科在定名时有必要进行学科间的协调,比如以往曾经出现过“网格”与“格网”之争,在网状格局抑或格形网体之间作选择,从中心语对应属性来说,是格局而不是网体,所以定名为“网格”,否决了“格网”。协调工作包括辨明同名术语贴切性的选择和定义上的相容性,解决由于不同学科不同定义而出现的矛盾,协调外延上的重叠程度,当定义我中有你或你中有我时怎样处理才能恰到好处。一般来说,任何学科的术语没有独占性,其他学科也可用,可以有相同定义的等义术语或相似定义的近义术语。
在词汇动态发展中,赋予旧词新义而生成新词或术语的方法很普遍。移用普通词语作术语属于旧词新义的正向移用,有人称之为术语通俗化,以上的例子都属这一种。移用术语到日常生活用语中属于旧词新义的逆向移用,有人称之为普通词语术语化,这种例子不少,很流行。例如科技领域的“工程”一词现在满天飞,如“希望工程”“爱心工程”“菜篮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用得很合适,有的却并不妥当。
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进,词汇也日益丰富起来。词汇发展的演进,有利于人们在思考和描述事物时,在分析上更仔细深刻,在归纳上更概括抽象。术语移用普通词语和旧词新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造得好,用得好。定名工作中要选词贴切,定义适当。学科间的协调关键是相容而不是悖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