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八日七夜的访问中国大陆之行,除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之外,也使两岸文字用法出现微妙变化。连战启程之际,台湾媒体仍惯常地使用“猫熊”这个名词,但当北京确定向台北赠送“熊猫”之后,台湾媒体报道也自动调整,改为大陆用的“熊猫”。
很少有一种动物如熊猫这般没有固定俗名,怎么叫都行。有“马更正”之称的台北市长马英九曾表示,自己查证过,正确叫法是“大猫熊”,那么,熊猫的叫法又从何而来?
台北市立动物园副研究员越明杰表示,80年代后有研究,从血液和免疫球蛋白等分析,发现约1800年到2500年前,猫熊系从熊科分支出来,于是台湾学界皆称panda为猫熊,只是,经过再进一步的分析后,认为猫熊的牙齿和消化系统都和熊不同,于是后来又自成一科“猫熊科”。1937年中国赠送美国芝加哥动物园熊猫时,英文文件上写着bear cat,于是大家直接翻译称猫熊为熊猫,熊猫的叫法遂在中国大陆开始沿用迄今。
(樊静/摘自《参考消息》200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