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中国术语学建设研究会专栏 • 上一篇    下一篇

术语学与百科全书的编纂

王渝丽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版社
  • 发布日期:2005-03-15

Terminology and lexicography of Encyclopedia

Wang Yuli   

  • Published:2005-03-15

摘要: 一、术语学在中国的发展
术语学是门综合了信息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的专门研究概念的定名、应用及相互交叉的科学。它的创始人是20世纪30年代的奥地利学者E.维斯特。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奥地利和加拿大术语学家为它的传播作了很多的工作。1984年奥地利术语学家,E.维斯特的学生H.费尔伯教授到中国介绍了术语学及其应用;1986年加拿大国家翻译署专家A.朗德利教授在北京介绍了术语学在加拿大建设术语数据库的应用。
1987年由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组织了我国首届“术语学理论与应用研讨会”。参加者约为160多人。会上ISO/TC37主任、奥地利术语学家C.加林斯基先生系统地讲授了术语学理论与应用。我国科研、生产、教育、标准化及出版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其工作中术语学和标准化工作,并进行了研讨。术语学在中国的传播,使我国标准化工作、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以及辞书编纂工作更趋于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科学院和新闻出版署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近20年来,我国的一批专家学者为术语学的应用和发展,为术语标准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人们更加认识到术语在科学技术的传播、工农业产品和出版物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术语是专业领域的词或词组,是学科领域描述相关知识的最基础的信息承载单元。术语是各种知识的基础要素,标准化是信息准确交流的保证。因此,国家制定了有关术语工作,包括术语学理论和方法、术语制定、辞书编纂和信息技术等标准,并根据发展需求,作了多次补充和修订。特别是《确定术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GB/T10112—88)成为制定国家各个领域和行业标准的术语的基本标准。现在该标准修订为《术语工作的原则和方法》(GB/T10112—1999)。在辞书编纂方面的国家标准从1988年就开始制定,并不断修订。现有的是《辞书编纂的一般原则与方法》(GB/T 19103—2003);《辞书编纂符号》(GB/T 11617—2000);《术语工作 辞书编纂基本术语》(GB/T 15238—2000)。这些国家标准为辞书出版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二、术语学与百科全书的编纂
中国有悠久的辞书编纂历史。辞书往往作为一种标准书而被使用者和编纂者所广泛承认。百科全书是以条目为主体,概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全部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它不以提供系统阅读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读者查考和寻检知识时使用的辅助工具。
百科全书是作为一种大型工具书,其编纂工作是一项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各项编纂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也为了保证全书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在条目设置、释文编写、图片配制、编排方法、检索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要求,这些就是百科全书编纂体例。并在体例中明确规定了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术语。特别是在条目纂写中,强调了所用术语要标准,概念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从1978年到1993年,历时15年,我国首部现代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胜利完成。它有7.9万个条目,66个学科,汇聚了我国2万个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共计74卷,是一项浩瀚的文化工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释文内容的科学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为国内一流水平。其名词术语得到广泛采用。这些名词术语不但数目多,而且涉及面广。不少条目的术语都附有严格或可直接引用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十多年来,已得到社会上的好评,被人们作为查询知识的权威工具书和标准答案。它获得1997年国家图书一等奖。
1993年至200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电子资料为基础,根据有关的术语标准、辞书编纂标准和建立术语数据库的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建立了我国首例面向概念的综合性百科术语数据库,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开发了通用辞书编辑平台。
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计算机系统设有辅助建库系统和编辑自动化系统。在建库工作中紧紧抓住了标准化这个关键,其术语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均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计算机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创造性地完成了百科术语数据库的全文检索系统,这是一个体系结构先进、开放型的全文检索系统,综合了包括快速数据库索引、中文切词、区域查询等多项技术。数据标记符合国家和国际有关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置标语言(SGML,XML)进行术语条目的信息编码,有效地解决了百科术语条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它不仅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提供了编辑自动化的手段,而且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检索知识的平台。由于该数据库系统开发难度大、技术起点高;在中文辞书编辑自动化方面独具特色作到了编辑出版一体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综合大型术语数据库领域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大百科全书》学科覆盖面很宽,涉及了人类所有知识的门类、学科领域,包括数百万知识点、概念和术语。为了充分利用我社十多年编纂百科全书积累的资源,建立了百科术语数据库。它包括百科全书库、术语库和图片库。其中术语库,是把可进入国家标准术语和一般术语的内容分别进行加工,按照术语学原则和相关国际标准进行制作,每条术语设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英文对应词、定义、学科领域、学科代码、来源、编辑、修订人、日期等10项。现共计有18万条术语,并不断增加。德国康斯坦丁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均使用了该术语库的术语。
电子出版物和网上出版物的迅速兴起和普及,使得百科全书也正在由单一文字图片信息的纸介质出版物向纸张、光盘、网络等多介质和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媒体集成发展。跨介质出版物已成为新世纪出版发展的趋势。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已经建立了跨介质制作发布系统和学术著作网络出版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分类体系正在形成。为了满足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有必要在百科全书原有知识框架体系上进一步细分和综合,并开发更强大的标引和检索系统,以适应不同领域和职业的多种需要。为了适应各领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信息的迅速膨胀,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服务需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已经开始研制知识元数据库管理体系,按照术语学及其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建立知识元框架体系和知识元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辞书编纂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特别是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词汇和辞书编纂相互关系更加密切,术语学在辞书编纂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术语工作——辞书编纂的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也补充了新的内容,并结合汉语特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电子出版物的内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正在编纂中,它继续遵循着术语学和其相关的辞书编纂标准,利用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的计算机编辑自动化平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百科全书。

Abstract: It is introduced the terminological developing in China,and terminology application of lexicography of Encyclop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