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
Wu Tong
摘要: 多年来各界习惯于将broadband 译为宽带,将wideband译为广带,很少出现异议。许多国外专业辞典中甚至认为“broadband与wideband是同义词”[1~3],或认为“wideband transmission 相当于broadband network”[4]。但近来国外在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技术的研讨及BWA(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标准的制订中,对broadband与wideband作出新的定义,从而在国内科技界中出现了对broadband与wideband两名词传统译名的异议。新的论点为:broadband指传输速率高于10Mb/s、比wideband网络具有更高性能指标的传输系统,而wideband的范围在narrowband(窄带)与broadband之间,即1.5Mb/s~45Mb/s (T1/E1~T3/E3) ;并在国内一些报刊中出现了广带(broadband)、宽带(wideband)的新译名。
“宽”与“窄”的概念原为相对的,所谓的宽带(broadband)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技术领域中曾有过多种不同概念。如:在模拟载波(FDM)发展的初期,宽于话音级(3kHz或4kHz)的频带就算是宽带;在早期的广播系统中,20kHz以上的带宽即属宽带;多路FDM系统出现时,基群带宽(48kHz)以上的频带为宽带;在PCM(脉冲编码调制)系统中,速率高于64kb/s的数字信道为宽带;在初期的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业务中,1.5Mb/s或2Mb/s(T1/E1)为宽带;及至B-ISDN(宽带ISDN)业务出现后,1.5/2Mb/s(T1/E1)却成为窄带ISDN(N-ISDN)。由此可见,宽带与窄带并无绝对的衡量尺度。
随着社会的需求与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质量与速率不断提高,原有的“宽带”概念也不断地被新的概念所取代,对broadband、narrowband、wideband三名词赋予新的定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对于broadband与wideband的传统译名是否有必要来一个颠倒,应当审慎对待。宽带(broadband) 、广带(wideband)的译名已惯用多年,并已形成了大量的复合词组,一旦将原有的译名颠倒,将产生许多令人们困惑的混淆,例如是否应将大家所熟知B-ISDN改称为“广带ISDN”。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外技术研讨会以及BWA标准制订组仅仅对broadband与wideband作出新的定义,并未改变broadband与wideband两名词本身的形式(仍保持其原有的拼写形式不变),也未根据新定义另创造出新的名词以取代原有的名词,国外的原文既保持未变,是否有必要更改其中文译名。作为已定型的传统名词,不宜随意更改,甚至不可能更改,例如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时至今日,这种模拟制系统已经落后,已被淘汰出局,但作为历史上的传统名词,谁也无权取消其Advanced的称号,有关broadband与wideband的一系列名词及其译名的情况亦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