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情报门”还是“情报丑闻”?

程丽霞   

  1. 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 361005
  • 出版日期:2003-12-15 发布日期:2003-12-15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Intelligence gate”

Cheng Lixia   

  • Online:2003-12-15 Published:2003-12-15

摘要: 近日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常出现“情报门”、“凯利门”等词。前者指伊拉克武器情报事件,后者指武器专家凯利自杀事件。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但盛传一时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些批评家怀疑有关情报部门故意“渲染”伊拉克武器的威胁程度,以便于为英美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寻找理由。这一事件在英美等媒体上称为Intelligencegate。
接着,英国国防部武器专家戴维·凯利被怀疑曾向BBC记者透露英国政府在伊拉克违禁武器报告中的情报使用问题,还被召唤到英国下议院外交政策委员会的有关听证会接受质询,三天后凯利自杀。西方媒体用Kellygate指代这一事件。许多人对这两起新闻事件有所了解,但为何称之为“情报门”、“凯利门”?“门”又作何理解呢?
一、“门”的由来
许多人不解“情报门”、“凯利门”中的“门”。“情报门”译自英文Intelligencegate,“凯利门”译自Kellygate。看其英文才发现两词中都有-gate。gate一词在英文中有“门”的意思,而作为构词成分,《韦氏案头词典》是这样解释的:-gate源自Watergate(水门事件),用来指那些对违法行为进行掩盖的政治事件或大的丑闻。
Brinton[1]指出,-gate在水门事件发生后开始脱离其原来在“水门大厦”中的含义,逐渐演化为一个构词词缀,可用来表示任何类似水门事件那样的丑闻。因此,Intelligencegate、Kellygate中的-gate不是“门”而是“丑闻”,两个词语分别指伊拉克武器情报丑闻和凯利自杀丑闻。
二、由-gate构成的词语及中文译文
既然-gate是构词词缀,那么它应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为了统计由-gate构成的词语及对应的中文译文,笔者收集了1972年以来类似这一用法并以-gate为后缀的新词语,除Watergate外共有12个(见表1)。
由此看来,后缀-gate构成的词语都是表示某种丑闻,而且所牵涉的对象一般都是政治界的风云人物。表中所列的中文译文都引自中国的新闻报刊。在这些译文中,除了最近的Intelligencegate、Kellygate二词外,只有zipgate中的-gate被译成了“门”(当然也有的报纸将它译作“丑闻”),绝大多数的-gate都翻译成“丑闻”。
三、“丑闻”比“门”更可取
翻译外来构词语素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音译,如将miniskirt译成“迷你裙”;另一种是意译,如将zero-level译成“零层面”。一些外来构词语素如果翻译得当,会很快被本族语者认可并接受,而且会与本族语素结合构成大量新词,例如,由“迷你”构成迷你音响、迷你收音机、迷你电脑,由“零”构成零风险、零投诉、零起步等。这一过程是外来构词语素的形态化(morphologization)过程,其结果是这些外来语素逐渐演化为具有本族语特点的构词词缀。
gate本身确实有“门”的意思,但是作为构词成分,它有自己特定的含义:表示某种政治丑闻。将Intelligencegate中的-gate译成“门”既不是音译,也不是意译。另外,将类似于Intelligencegate、Kellygate这样的新闻词语译成“情报门、凯利门”是否有碍人们对这些概念的正常理解呢?笔者对某高校一家属楼内的居民作了有关对“情报门”这一词语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共发送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其统计结果表2:


数据表明,普通人很少知道“情报门”的“门”源自1972年水门事件的“门”,再加上自那时起英文中由-gate构成的新词一般都译作“×丑闻”,所以大部分人对这一新的形式“×门”感到陌生。
笔者建议将-gate译成“丑闻”,原因有三。第一,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清楚、令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新闻内容。“情报丑闻”可以使Intelligencegate的含义一目了然、便于理解。第二,gate一词虽有“门”的意思,但参与构词后,gate已被赋予新的含义,特别是与那些不良政治行为有关时,-gate就是“丑闻”的意思。第三,gate正处于形态化的过程,即由原来实义词虚化为具有一定构词能力的后缀[2]。这一形态化过程是在英语文化背景之下发生的,gate源自Watergate,而汉语中的“门”没有类似的用法。况且这30年中由-gate构成的词汇如Whitewatergate、Monicagate都翻译成“丑闻”,普通人很难将它与30年前的“水门”联系上,很难联想到这里的“门”有“丑闻”的意思。因此,人们对“门”当“丑闻”讲这一用法还需要一个认知过程,再将这一外来语素应用到汉语构词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一时期内如果有表达类似概念的需要,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通俗易懂的“丑闻”。
由此看来,Intelligencegate译成“情报丑闻”更可取。汉语中的“丑闻”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也是处于形态化过程中的类词缀。这样,“丑闻”不仅符合新闻语言的要求,而且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与词缀-gate更加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