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溯源 • 上一篇    

杜氏三杰:我国科技术语工作的先驱

潘云唐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 出版日期:2003-09-15 发布日期:2003-09-15

Three Distinguished Mr.DUs—Pioneers of Chinese Terminological Work

Pan Yuntang   

  • Online:2003-09-15 Published:2003-09-15

摘要: 我国科技术语早期研究和著述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中,有出自浙江绍兴的杜家三杰,即杜亚泉、杜就田、杜其堡。
杜亚泉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他原名炜孙,字秋帆,号亚泉,别署陈仲逸、伧父、伧叟、高劳等。“亚泉”这个号用得最多,最为人知晓。他早年在绍兴中西学堂任教,后赴上海,设立“亚泉学馆”,并创办中国第一个综合性自然科学刊物——《亚泉杂志》,设立“普通学书室”,编译自然科学、史地、政治等书。他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理化部主任、《东方杂志》主编。1933年12月6日在绍兴病逝。
杜就田是杜亚泉的堂弟,他的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未见详细记载。
杜其堡是杜就田的侄子,杜亚泉的堂侄。他号若城,以后编撰出版书籍时,交替使用过“杜其堡”、“杜若城”二名字。他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在少年时代就随堂伯父、近代科学家杜亚泉到上海,先后就读于上海华童公学和圣芳济中学。中学时代就掌握了英、德、法三门外语,并积累了不少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1916年,他18岁时,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科,与著名矿冶专家孙越崎(1893~1995)及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地史学权威孙云铸(1895~1979)都是同学。他在校潜心攻读,积极思考,终于具备了地质学、矿物学的专门知识。
杜其堡192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理化博物部任编辑,在该部主任、其堂伯父杜亚泉领导下从事编译著述,历时近10年,以后在翻译、编撰教科书、词典工具书及科普著作等方面成就辉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回到故乡绍兴。后因患肺结核病,于1942年秋在故乡与世长辞,终年仅44岁。
早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仅31岁的杜亚泉就翻译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中学教科书《植物学矿物学》和《最新矿物学》。紧接着,杜亚泉编译的《最新中学教科书·矿物学》又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至1913年10月出了第11版。光绪三十三年(1902)九月,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初等矿物界教科书》,原作者系日本理学博士横山又次郎,而译订者是杜亚泉和杜就田。此书于1914年3月再版。又过了一年,即光绪三十四年(1908),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杜就田编辑、杜亚泉校订的《新撰矿物学教科书》,该书至1919年5月出到第10版。清宣统二年(1910)三月,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中学矿物界教科书》,由王季点编译,陈学郢校订,杜就田补订。在民国元年(1912),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杜亚泉编纂的《矿物学讲义》,是专业学校乃至高等院校教材,此书至1916年6月出到第3版。民国三年(1914),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杜亚泉编纂、徐善祥校订的《共和国教科书·矿物学》(中学校用),此书至1920年6月出第17版。
由上述可见,辛亥革命前后(清末民初),是杜氏堂兄弟科学编撰的高产期,他们主要是编撰、编译大、中学校的矿物学等类教科书,这当中翻译引进了也创造了很多新矿物名称和术语名词,为日后大型词典工具书的编纂奠定了基础。他们知识面很广,不限于地质矿物学。杜亚泉还编有《自然科学教科书》,又著有《叔本华处世哲学》、《博史》等。特别是他作为商务印书馆的领导层人士,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如他本人编纂出版了《动物大辞典》,在其堂侄杜其堡编纂《地质矿物学大辞典》中他起了极大的指导、协助、支持作用。
杜其堡自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后,勤奋努力,三年功夫编撰了一本中学教科书《矿物学》,经翁文灏、任鸿隽校订,于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又过了三年,他又新编撰初级中学教科书《矿物学》,署名杜若城,于1926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不到一年出到第5版,足见此书用量之大。此后,他又编写了《矿物测验及截片法》,署名杜若城,经杜亚泉校,于1931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馆领导王云五亲任发行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在显微镜下研究、鉴定矿物岩石及介绍岩矿制片方法的教学参考书。1933年12月,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他署名杜若城的《矿物一瞥》(1~4册),并于1934年10月再版,编入王云五等主编的《万有文库》第二集。1935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他的《矿物学》,署名杜其堡编、杜若城编各一本。他还写作出版了很多以蒙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地学科普著作,如《河海的成因》、《山岳的成因》、《地震的成因》、《火山的成因 》、《岩石学》以及《岩石发生史》等,深受青少年儿童欢迎。
杜其堡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地质矿物学大辞典》的编纂。上世纪20年代,随着教科书及科研专著大量出版,编纂各科词典工具书势在必行。地质矿物学方面,1921年中华书局刊印了《博物词典》,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其中只有近500个矿物学名词。1923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刊印了丁文江、翁文灏授意下由董常编纂的《矿物岩石及地质学名词辑要》,章鸿剑为此书作了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地学词典工具书、类书。全书正文66页,内容丰富。但其印刷量及影响面毕竟还是有限的。
杜其堡在前人基础上,从1926年起,用四年的时间独立完成了《地质矿物学大词典》的编纂。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正如翁文灏在“序”中所说:“惟包罗既广,性质复专,欲以一人之力兼通各科,编辑完善,为事甚难,故各国专门辞典大概合多数积学名家之力,以共完成。”杜其堡不仅得到商务印书馆专家、前辈支持,也得到整个地质界专家学者支持。其堂伯父杜亚泉处于领导岗位,予以大力支持、帮助。其叔父杜就田对其古生物学之某些条目进行修订,并题写了书名。农商部(后相继为农矿部、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审阅了书稿,并嘱托赵亚曾、田奇、钱声骏三位青年学者对全书词条逐一校订。
此书内容包括地质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等,共有8000多个词条,每个条目均注有英文和德文,其后都有详细解释,间或加以必要的插图。书后附有英汉对照及德汉对照名词索引。此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1930年以前的地质矿物学教育和研究水平。它是我国第一部地质矿物学辞典,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部矿物学辞典。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自然科学辞书的空白,在我国地质矿物学书籍出版史、教育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书1930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精装、封面凹版印刷。1933年6月又出版缩小本。中国台北文光图书公司于1976年5月影印再版,足见其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