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广角
-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汇笔会 ,作者曾泰元
2023年9月,名酒加咖啡的酱香拿铁,名酒加巧克力的酒心巧克力,双双在中国市场上卷起了千堆雪。原本就声名不坠的茅台,这回跨界联手,顿时又成了网红香饽饽。
特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收了“茅台酒”,谓之“清香醇美,驰名中外,为国产名酒之冠”。语文百科兼修的大型综合性词典《辞海》也收,言其“有‘国酒’之称,曾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酒液清澈,醇香馥郁,味感醇厚”。
特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亦收,评之曰“以酒色微黄透明,酱香特出,香而不艳,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而著称。它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
茅台是白酒的一种,是白酒的首席代表。白酒是蒸馏酒,以粮谷为主要原料制成,度数高,为中国特有的酒种。白酒作为这一类酒品的通称,传统上多半英译为liquor(烈酒)或spirit(烈性酒,常用复数形spirits)。2020年,音译的baijiu被收进了英国知名的《柯林斯英语词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反映的是baijiu这个词在英语世界流通够广,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地位稳固确立,最终才能获得品牌英语词典的认可,正式成为英语单词的一员。
数据表明,中国白酒早在康乾盛世就已闻名海外,并以其旧称samshu或samshoo(可能源自粤语,汉字或写成“三烧”,疑是“烧酒”之讹)为英文所收,获录于以牛津为首的多部权威英语词典。然该词已然过时,现只见诸旧时文献。
茅台酒的历史悠久,成名甚早,但真正扬威国际,却要等到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此之后,茅台又多次荣获国际金奖,并蝉联国家名酒之冠。常理判断,茅台的官方英文名Moutai应该早就进入西方文献,流通于世,并为英语词典所收,成为认证通过的英语单词,但事实却略有出入。
茅台酒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茅台确已为英语词典所收,取得了英语词汇的身份证,但拼法并不是官方译名的Moutai,而是接近直觉的Mao-tai(或首字母小写的mao-tai)。商标上的Moutai不是传统的威妥玛拼音(如是,应拼作Mao-t'ai,撇号是送气符),也不是更早之前的邮政式拼音(当时的茅台只是个小村落,邮政式拼音只覆盖到较大的城市),贵州西南方言的茅台接近官话,只是声调不同,因此Moutai的拼法可能不属于任何体系,是个未根据规范、相对随性的音译。
英语词典收录的Mao-tai,应该是省略了送气符的威妥玛拼音简化版。威妥玛拼音有其语音学理据,不过送气符(撇号“'”)和变音符(ü上面两点)使用不便,于是逐渐省略脱落,最后造成了“一拼多读”的混乱,比如威妥玛的ch'u(初)、chu(朱)、ch'ü(屈)、chü(居),简化后全都变成了chu,造成一个拼法四种读音的不合理现象。
有两个技术性的细节需要留意,和英文拼写的规律有关。Mao-tai原本是专有名词,首字母大写,如同世界上许多名酒的英文,后来转为普通名词,首字母也就小写了。另外,英文的拼写有简化的趋势,少打一个符号、少空一格、少敲一个键,能省则省。因此,“茅台”原本严格按照威妥玛拼音拼为Mao-t'ai,演变到后来,有省略送气符的Mao-tai,也有省略送气符、首字母小写mao-tai。语料库的数据表明,两个音节之间的连字符也有省略的情况,于是“茅台”也可拼成maotai了。
收录茅台的品牌英语词典有10余部,包括牛津(Oxford)、韦氏(Merriam-Webster)、兰登书屋(Random House)、美国传统(American Heritage)、柯林斯(Collins)等词典家族的大小产品,其中又以《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为首。OED的覆盖面极广,有足够的历史纵深,以追本溯源为使命,对茅台的收录篇幅最大,搜罗的资料最详尽,让人得以一窥英文里茅台的前世今生,是其他词典取经挖宝的重要参考。
OED以Mao-tai为主要拼法收了茅台,记录在案的异体有Mao tai、mao tai、Mao-T'ai、mao-t'ai、Maotai、moutai,体现的是连字符和送气符的有无、首字母的大写小写、是合写还是分写。除了OED之外,绝大多数的其他词典都以mao-tai为唯一的拼法。
OED的词源明载,Mao-tai是来自中文的借词,乃茅台酒的简称,其中的茅台是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镇名,酒则是liquor或spirit。OED把茅台定义为“一种烈性酒精饮料,产于中国西南,传统上以小麦和高粱的发酵混合物(作者按:酿酒的曲)置于罐式蒸馏器蒸馏而成”(A strong alcoholic drink traditionally made in south-western China by distillation in a pot still of a fermented mixture of wheat and sorghum.)。茅台的制作工序繁复,OED的释义有如微型百科,精简到位,可圈可点。
茅台目前在OED里最早的书证,是1962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大河彼岸》(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他和我喝了点湖南的烧酒茅台,为当下举杯祝酒。(He drank with me a bit of mao-t'ai, the fiery liquor of Hunan, in raising toasts for the occasion.)”原文把“贵州”误植为“湖南”,茅台是贵州的,不是湖南的,斯诺误解、误记了。
值得注意的是,《韦氏大学词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表明,mao-tai的“首知使用”(first known use)出现于1943年,比OED早了近20年,但韦氏并没有提供佐证。另外,茅台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成名,之后又多次荣获国际金奖,为何迟至1962年才有第一笔的英文文献记录?其间近50年的空白让人费解。
1965年,澳洲学者奥斯卡·门德尔松(Oscar Mendelsohn)出版了《酒饮与饮酒词典》(The Dictionary of Drink and Drinking),书中把中国茅台和法国白兰地相提并论:“中国罐式蒸馏器制造的烈酒茅台驰名远东,就如同科涅克之于西方世界。(Maotai, Chinese strong pot-stilled spirit as celebrated in the Far East as is cognac in the Western world.)”科涅克又称干邑,是法国白兰地的代表。
OED收录了一条1967年的书证,让我不觉瞪大了双眼。英国记者丹尼斯·布拉德沃斯(Dennis Bloodworth)在其《中国窥镜》(The Chinese Looking Glass)写道:“知名的中国白酒,如茅台、玫瑰露、白干,有着私酿酒那般大的酒劲儿。(The famous Chinese white wines—Mao-T'ai, Mei-Kuei-Lu, Pai-kan—have the mule-kick of a bath-tub gin.)”中国的白酒被译为white wine是个明显的错误,white wine是白葡萄酒,不是中国的白酒,作者不可能不知道,他却反其道而行,刻意为之。我大胆推测,这应该是作者破格,希望白葡萄酒的white wine也能兼指中国白酒,如今观之,这个尝试功败垂成。
OED有一条书证取材自1970的英国《观察家报》(The Observer):“一杯茅台,浓烈的中国版伏特加。(A glass of mao-tai, the potent Chinese equivalent of vodka.)”澳洲学者门德尔松把中国茅台比喻成法国白兰地,英国《观察家报》则把中国茅台和俄罗斯伏特加画上等号。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茅台登上了国宴,之后便声名远扬。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第一时间报道了尼克松访华,其中一句话成了OED的书证:“尼克松先生微微地喝了点茅台,此乃高粱蒸馏制成的中国烈酒。(Mr Nixon consumed little Mao Tai, a potent Chinese drink distilled from sorghum.)”
尼克松访华的次年1973年,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报道了茅台,把茅台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推向了另一个高峰:“自从尼克松总统亲口尝过之后,中国国酒茅台在香港市场的价格就涨了近10倍。(Mao tai,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had increased almost ten-fold in price on the Hongkong market since President Nixon set his lips to it.)”
OED在2023年7月大幅改版,改版后,每个词目(headword)都多了一个词频图表。点开Mao-tai的词频,可以看到1960—2010年的数据。数据显示,Mao-tai的词频在1960年代初是个高峰,估计和斯诺《大河彼岸》在西方产生巨大的反响有关。另一个高峰出现在1990年代末,原因不明。在1973年《泰晤士报》之后,OED只收了1980年、1987年各一条书证,尚缺1990年代和更晚近的。Mao-tai词频的第二个高峰让人费疑猜,需要进一步的考察研究。
Mao-tai在OED中(1960—2010年)的词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