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辨析与杂谈 •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的含义及其翻译

王德华;杨俊成;王祖望*   

  1. 中国科学院
  • 出版日期:2004-03-15 发布日期:2004-03-15

“Acclimation” and “Acclimatization”,Their Concepts and Chinese Counterparts

Wang Dehua,Yang Juncheng and Wang Zuwang   

  • Online:2004-03-15 Published:2004-03-15

摘要: 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是生态学(Ecology)、生理学(Physiology)、热生理学(Thermal Physiology)、热生物学(Thermal Biology)、生理生态学(Physiological Ecology)(或生态生理学,Ecological Physiology或Ecophysiology)、环境生理学(Environmental Physiology)、比较生理学(Comparative Physiology)等学科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我国出版的学术著作、教科书、文献以及一些生物学英汉词典中,关于这两个术语有多种翻译,并且多数没有将这两个术语区别开,如“顺应”、“习服”、“适应”、“服习”、“风土驯化”、“服水土”、“气候适应”、“新环境适应”、“气候驯化”、“引种驯化”、“水土适应”、“风化”、“适应(气候、环境)”、“气候(环境、水土)适应”、“驯化(作用)”、“驯化”等等。2003年国际生理科学联盟热生理学委员会公布的第三版《热生理学名词术语》(Glossary of terms for thermal physiology)中,对Acclimation的定义是:在实验条件下面对某些气候因素的改变,有机体所产生的生理或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降低由于胁迫引起的紧张状态或增强其对紧张状态的耐受性。Acclimatization的定义是: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有机体在其一生中为了降低由于外界压力变化所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生理或行为变化。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在语义学上是没有区别的,但它们表达的含义已经明显不同。Acclimation描述的是有机体的一个适应性变化,这个变化指的是在一个控制环境中有机体对一个特定气候因子所产生的生理变化,是实验诱导的,而Acclimatization描述的则是有机体面对自然气候条件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牛津生态学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Ecology,M.Allaby ed.1998)中对Acclimation的定义是:在环境中,动物为了能够耐受一个单因子(如温度)的变化而作出的反应。这个术语多用于实验室内进行实验的动物,一般指一个单一因子的变化。Acclimatization的定义是:为了能够耐受环境的变化(如季节性气候变化),动物产生的一个可逆转的适应性反应,包括多个因子(如温度和食物的可利用性等)。这个可逆性反应是生理学的,但也可以影响行为(如当动物面对温度降低时由于生理的代谢调节而出现的冬眠行为,或者寻找建巢的场所、材料和食物等)。这个术语有时也指植物在面对异常的环境条件时所产生的一个生理调节范围。
《动物生理学:机理与适应》(Eckert Animal Physiology: mechanisms and adaptations,5th edition,2002,D.Randall,W.Burggren and K.French eds.W.H.Freeman and Company)中,对Acclimation的定义:由于长时间暴露在一种环境条件下(如高温或低温),有机体的一个特定功能的持续改变。指的是生物的表型(或表现型,phenotype)对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主动适应方式,在生理学、行为学甚至形态学等方面,逐渐调整以适应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在实验室内实验引起的或者在野外由研究者引起的。Acclimatization的定义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多种环境条件下而引起的一系列持续的改变。指动物在它的一生中,在其故地由于长时间暴露在一个自然产生的新的环境条件下,动物个体在生理学、生物化学或解剖学等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在野外自然条件下产生的。一般讲,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这两个过程都是可逆的。
《动物生理学:适应与环境》(Animal Physiology:adaptation and environment,K.Schmidt-Nielsen ed.200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中对Acclimatization的解释是:在自然环境中,动物经受的环境条件在夏季和冬季是明显不同的,在夏季的动物所耐受的高温对冬季的动物而言是不能忍受的,同样冬季的动物所耐受的低温,对夏季的动物来讲也可能是致命的。随着气候的变化,动物的温度耐受能力的这种变化,就称为Acclimatization。在实验室内通过将动物放在一个固定的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就可以实验模拟与野外相同的效应。为了将这种实验室内产生的适应或调节与野外自然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相区别,这个过程称为Acclimation。Acclimatization是对自然气候条件的调节,Acclimation是对人工条件的调节。
《简明生物学词典》(冯德培、谈家桢、王鸣歧主编,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在“驯化”条目中,英文是Acclimatization,并解释为:人类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又称“风土驯化”、“气候驯化”、“引种驯化”等,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加上不断地选择,促使其遗传型向着人类所需要的方向改变,导致新品种的形成。我们认为翻译为“气候驯化”是可以的,但解释是不准确的。按照这个解释,相对应的英文术语应该是Domestication(驯养或家养化)。
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强调的是生理学的变化(有时也包括形态解剖和行为学的变化),但不包括遗传学的变化。这两个过程一般是可逆转的,但时间尺度不同,面临的环境条件不同,一个是单一的因子,是在实验室内;一个是复杂的多个气候因子,是自然产生的,在野外。需要指出的是Acclimation这个术语在有关植物的文献中指植物冷耐受性的季节性变化(这时与Acclimatization是同义的),但在动物的研究中则一般局限于指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短期调节。很清楚,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与适应(Adaptation)、顺应(Conformation)等术语虽有相同的成分,但内涵还是不同的,如有些“适应”是不可逆转的,是可以遗传的,同样“顺应”是指生物的生理调节能力有限,必须按照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生存。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将Acclimation译为“驯化、实验驯化或室内驯化”,将Acclimatization译为“气候驯化、野外驯化、自然驯化或季节驯化”都是可以的,既符合术语所表达的含义,又将二者区分开。
* 王德华、杨俊成教授为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王祖望教授为生态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