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中文姓名的英译问题

王仁*   

  1.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学系 北京 100871
  • 出版日期:2000-03-15 发布日期:2000-03-15

Wang Ren   

  • Online:2000-03-15 Published:2000-03-15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本来姓名是一个使对方认识的标志,他的英译也应为对方方便着想。在出国访问时用的名片印上汉语拼音,可以向对方说明一下如何读音(例如“Wu”念吴,“Qi”念奇),何者为姓,何者为名。若长期住在国外(例如俄罗斯),最好有一个(俄语的)译名。西文学报引用俄国文献时,常用英文拼法把人名写成英文。在一般性来往中,我想按照姓名汉语拼音是没有问题的,大家应该遵守。但是在大家要互相引用的论文方面,由于习惯不同,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约定。特别在我国开放初期,论文作者英文署名的五花八门造成了外国读者弄不清楚何者为姓,何者为名(有时问我,我也说不准),曾造成过许多笑话,在文献统计中也造成许多错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接触多了,情况已有好转,但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用计算机做统计时仍然出现混乱。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缺少一个约定,没有一个大家应遵循的统一的规则。
二、问题的现状
现在我国的期刊对中文姓名英译采用的许多办法,多数是正规地按汉语拼音办法,以姓在前,名在后。有的期刊为强调起见,把姓都用大写,有的在姓后加个逗号,已逐渐为外国读者接收,但仍然出问题,估计是新手,或用计算机做统计造成的。目前多数中外科学论文在参考文献栏中,都采用以姓在前,后跟一个逗号,然后跟以名字的缩写,采用这种方法问题较少。然而也确实出现把我国作者的名字当作姓列在前面,包括名字中的短横在内。
造成论文英文署名复杂性的原因出在外国学报上,西方作者固然以姓在后,许多华裔作者也是这样写的,于是把按拼音办法写的我国学者文章也同样看待了,造成姓名颠倒。我在给西方学报审稿时,常提醒主编注意要把名序取成一致。我所接触到的学报多数用统一格式,似乎问题不大。另外的问题还常出在一些国际会议文集,包括一些在国内编的,由于主编者不注意,论文中有的是汉语拼音写法,即姓在前,名在后,有的是西方写法,特别是其中有许多外籍华人和西方作者用的都是西方写法。在同一本书中出现多种写法,而且都是华人,就更造成混乱。
三、建议的办法
我觉得投到国外学报的论文还是入乡随俗,按该学报文种的习惯为好。国内学报的英文摘要还按汉语拼音,然而发的英文版则要加点区别,或将姓全用大写,或在姓的后面加一个逗号。可能后一种方法更好些。为增加信息量,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用大写,两个名字中间加一短横,若用缩写就不要短横了,如刘永康的姓名可写为LIU Yong-Kang;Liu,Yong-Kang;Liu,Y.K.;Y.K.Liu。我觉得这样写方便了西方读者,并会使计算机更易于识别。这是一些个人意见供讨论。
* 王仁院士是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