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术语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名词审定工作中的定义问题

李玉英   

  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北京 100717
  • 出版日期:2000-03-15 发布日期:2000-03-15

The Problems about the Definition in the Work of Unifying Chinese Terms

Li Yuying   

  • Online:2000-03-15 Published:2000-03-15

摘要: 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术语的丰富以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使术语的规范化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对《大气科学名词》增加定义的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要搞好术语的规范化,名词的定义工作是基础。因为只有从术语的概念出发对术语加定义,才不会出现一词多义,或一义多词的错误定名。下面就术语定义的意义、原则和形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术语定义的意义
从现存的五种情况来说明术语审定工作中定义的重要意义。
1.通过定义可避免混用、错用近义词。
例如大气科学名词中“气候变迁(climatic variation)、气候变化(climatic change)、气候演变(climatic revolution)”三词经常混用。通过大气科学名词的定义工作,分别给三者加上了明确的定义,在今后的使用中可根据各自的概念对号入座:
“气候变迁”是指太阳发射周期、非周期的变化,或地球轨道参数的长周期变化,而引起的时间尺度为104—106年的气候变化。
“气候演变”是指地壳构造的活动和太阳变化的时间尺度超过106年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气候变迁”、“气候振荡”、“气候振动”、“气候演变”的总称。
2.通过定义可避免将两个同义词误当作两条不同的术语使用。
《大气科学名词》中收了“沙[尘]暴(sandstorm)”、“尘暴(duststorm)”两条术语,经加定义后,发现它们是同一概念,即“大风扬起的地面尘沙,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审定中决定选取“沙[尘]暴”,去掉了“尘暴”。
3.通过定义可避免将概念不同的术语当作同义词使用。
例如石油科技名词中freezing point最初定为“凝点”,又称“冰点”、“结晶点”。经过剖析这三个术语的内涵,发现它们并不是同义词。“冰点”和“结晶点”不能作为“凝点”的同义词。它们只能作为概念不同的三个术语列出,其定义分别为:
“凝点”是水或其他液体开始凝结或固体化时的温度;“冰点”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开始凝结或结冰时的温度;“结晶点”是物质开始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时的温度。
4.同一术语,不同的地区其含义各异,只有加了定义才不会误用。
例如“海事(maritime peril)”一词,大陆和台湾的用法完全不同。大陆的“海事”是指航海中航行管理与航海法规,而台湾的“海事”则包括航海、轮机、船艺、航运业务、造船、海洋气象、船舶通信、危害品、海军军语、港埠工程、港湾、水产等,其范围宽得多。同一术语因处在不同地区,它的概念宽窄程度相差甚远,不加定义予以区分,会引起概念混乱。
5.术语加定义能纠正术语定名中的错误。
例如“潟湖”与“泻湖”混用多年。“潟湖”的定义为,浅水海湾的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嘴或沙坝所封闭(或半封闭)而成的湖泊。“潟”是咸水浸渍的土地;而“泻”是水流泻的意思。根据术语的概念和“潟”与“泻”的内涵,选定“潟湖”是符合含义的科学名称;“泻湖”是误称。
二、术语定义的原则
名词委术语规范化定义不同于普通词书,应建立自己的统一原则。现提出以下五条供参考。
1.实质性 定义要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即内涵定义。
例如“云顶高度”定义为,“云体回波顶部所到达的高度。雷达探测中有时将回波顶高作为云顶高度”。定义中只取它的内涵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属于外延可以去掉。
2.准确性 定义中用到的词、句要准确表达术语的内涵。
例如“饱和比湿”的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比湿”。定义中的“压强”不准确。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泛指词。而这里专指物体受到的大气压力,应改成“气压”才准确。
3.简明性 术语定义所用的语句要最明确和简洁。
例如“农业气象灾害”的定义:“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生产过程造成的危害”。其中“对象和农业生产过程”可去掉。精练成“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4.不用自身定义。
例如“气温”的定义,(1)大气的温度;(2)表征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这里的定义(1)是自身定义,并没有说出其内涵,等于没定义;定义(2)准确清楚。
5.定义中用到的术语,应提前定义。
例如“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其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应该是已有定义的名词。
三、术语定义的形式
根据术语的不同属性,采取相应的定义形式,才能准确无误恰到好处地揭示其内涵。现将定义形式大致归纳如下:
1.种差加属式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雨量器”定义为“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定义中种差为“测量降水量”,属为“仪器”。
2.专指式 定义特指某一事物。
例如“大气偏振”定义为“太阳光中的自然光经地球大气中的水分子和气溶胶的散射而改变为部分偏振状态的现象”。定义中特指太阳光中的自然光。
3.形象式 借用声、动作、物体来描述一种事物。
例如“雷”定义为“沿闪电通道的气体迅速膨胀而发出的隆隆响声”。
4.比较式 以两种事物作对比,借以显示两者概念之异同。
例如“半潜船”定义为浮态介于排水型船和全潜船之间的船的统称。定义中用比较船的浮态来区别半潜船、排水型船和全潜船。
5.比喻式 选用形似的事物阐述事物之间的异同。
例如“机帆船”定义为“备有风帆装置,形似帆船的小型机动船”。
6.定量式 用数量来区分不同事物。
例如“顶波浪”定义为船舶首向与波浪行进方向的水平夹角在180°±15°之间的波浪”。
7.用途式 根据不同用途来区分不同事物。
例如“空化水箱”定义为“主要用于测试螺旋桨或其他物体产生空化现象及其性能的能调节压力的循环水箱”。
8.结构式 从结构来区分不同事物。
例如“单锚腿系泊装置”定义为“以单根锚腿与固定于海底的基础相连接的单点系泊装置”。
9.混合式 用几种方式一起揭示事物的内涵。
例如“碎石锤”定义为“由落锤和套锤组成,挂于吊杆上,靠自重抛落,以击碎冰下石块、岩石的重型凿锤”。其定义是结构加用途式。
10.材料式 根据材料区分不同事物。
例如“玻璃钢导流罩”定义为“用玻璃钢作为材料制成的声响导流罩”。
11.假设式 假设条件下发生的事情。
例如“核冬天”定义为“假设热核战争后烟尘阻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气温降至-15—-25℃而形成类似冬天的严寒气候”。
12.公式式 利用公式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揭示其内涵。
例如“泰勒直径系数”定义为δ=nD/VA,n表示螺旋桨转速、D为直径、VA为进速。
13.图形式 用图形直观其内涵。


对某些以外部形态为区别特征的术语可用图形定义,或以图形作辅助手段。
例如“风玫瑰图”定义为“用极坐标表示各方位风向频率或风速大小的图”。
14.因果式 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
例如“风暴潮”定义为“由于风暴的强风作用而引起港湾水面急速异常升高的现象”。
15.时空式 揭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存在的时间。
例如“季风”定义为“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分别称夏季风与冬季风”。
16.表格式 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其内涵
例如“云族”的定义为,根据云层经常出现的高度进行分类,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