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讨论 •    下一篇

统一科技名词术语与科技进步

汤丙午   

  • 出版日期:1988-06-15 发布日期:1988-06-15

The Unification of Natural Sciences Terms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 Bingwu   

  • Online:1988-06-15 Published:1988-06-15

摘要: 经国务院批准于一九八五年四月正式成立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最近公布了第一个成果:《天文学名词》。现在委员会按学科已建立了30个分委员会,有了一支由近千名专家组成的名词审定队伍。他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努力进行着各个学科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并将成熟一批公布一批,作为我国政府授权公布、国家统一规定的科技名词术语,供全国各方面遵照使用。
汉语科技名词术语是我国主导语言文字——汉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汉文是世界上各种民族语言文字当中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它在我中华文明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挥过伟大的中介作用,它所构成的文化宝藏是整个人类文化一个光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进步到了最近这三百年,由于应用科学技术,发展了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进展大为加速。特别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后,工业发达的国家,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成长,社会发展则更是一日千里,突飞猛进!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以越来越短的时间迅速转化成生产技术、转化成用以更新换代的新产品;同时科技、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得到迅速传播和交流。经历过四、五十年代前后两个时期的老一代人们,都亲眼看到了曾经以工艺经验加上劳动者的个人技巧所构成的生产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科学分析和实验成果所代替,现代生产技术越来越多地由硬化了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的新型生产装备和劳动者的知识所构成。因此,所有已经步入工业化社会的国家,所有进入了世界市场并在一个紧密联系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中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无不重视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汉语在近代三百年交流、引进西方科学和文化的过程中,又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发挥着新的作用。汉语的科技名词术语在这一时期很快地丰富起来,活跃在人们中间,也就成为整个汉语文字中一个更有分量的组成部分了。
汉语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制定和颁发执行,是继续有效地发展汉语文字的需要,也是直接为我国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服务的需要,归根结蒂是尽快发展我国生产力的需要。在进一步开放和改革的总形势下,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下,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当然是十分明显的。
我国的方块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单音节符号文字,它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拼音文字不同,绝大多数是形声文字。虽然在历史上它支撑过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虽然它字词丰富、数量庞大、涵义细致,也出色地适应了近代西方文化(其中包括许多深刻、广泛的科学名词、概念)向中国传播的需要,但是能否继续支持科学技术、物质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需要呢?特别是它是否还能顺利地活跃在品种繁多、依靠最新科学技术开发出来的各种现代化信息装备当中,继续为中国人民服务呢?这是不少人曾经忧虑过的一个大问题。一位很有见解的老专家对我说过他的想法:西方技术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挑战,表现在汉字方面的,有过三次,看来这三次都解决了。第一次挑战是有线电报。美国发明家莫尔斯于1837年发明了有线电报。莫尔斯原是一个青年油画家,幻想以电波传播的速度(当时说是每秒四十万英里,实际是每秒三十万公里)传递文字信息,许多人说他疯了,妻子也离开了他,但他经过多年努力,倾家荡产,终于成功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就是以长短码表示26个英文字母,在几百、几千公里以外,传送英文或其他拼音文字信息。能够把文字信息以这样高的速度传播开来,这在当时对社会进步是多大的贡献啊!英国香港大东电报局在十九世纪末,就将海底电报电缆铺到香港,在那里登陆了。当时,不是拼音文字的汉字,在电报应用面前受到了第一次挑战。这次挑战还是在清朝李鸿章那个时候,由天津的一个机构用四位阿拉伯数码对应特定汉字的办法解决了,虽然麻烦点,汉字也可以打电报了,应当说电报问题解决的是比较好的。第二次挑战是打字机的出现。不需更换字母的拼音文字打字机,在英文、德文、法文、俄文中广泛推广应用使手工书写的文字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复写和油印,这对提高办公效率促进社会的进步又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汉字怎么办?像汉文、日文这类音节文字打字机虽然也发明了、广泛应用了,但结构庞大,一个大大的字盘,还需要熟练的打字专业人员,就普及和方便而论就比拼音文字逊色不少,应当说这一关过得并不太好。譬如说,电报和打字机结合的拼音文字电传机也广泛应用之时,对汉字说来直到计算机技术应用之前就没能制造出汉字电传机。西方技术的第三次挑战是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从数值计算发展到文字应用是对汉字的最严厉的一次挑战。对于这个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曾尖锐地指出:计算机的汉字应用问题是决定着计算机能否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必须充分予以重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关键问题的突破上,无论是进展速度、还是应用水平,情况都十分令人高兴。以汉字输入方案为例,在不长的几年里,我国已开发了五百多种,目前正在组织优选、确定标准的工作。汉字的终端显示、办公自动化的实用化等,虽然都刚刚开始,但是其发展趋势十分令人乐观,现在已经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不仅能很好地应付这次最重要的挑战,而且我们将牢牢地抓住世界新技术革命所提供的这一机会,出色地解决计算机汉字应用的问题,为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钱三强同志在为出版各学科名词术语的序言里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学科、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相应地出现大批新的科技名词术语。统一科技名词术语,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立,国内外科技交流,学科和行业之间的沟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科技图书文献的编纂、出版和检索,科技情报的传递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使用,对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在这段文字中,除了多方面阐述了统一科技名词术语的作用以外,特别指出了计算机的推广应用所提出的更紧迫的要求。我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钱三强同志在这里为什么以如此肯定的口气提出这个问题呢?我想这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今后几十年必将对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和巨大的影响。
历来人们总想知道未来将是什么样子,人们将在什么样的新条件、新环境下工作、生活,现代的科学预测工作已能使我们在许多领域里对未来的发展得到一个大体清晰、可靠的判断。那么计算机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呢?在计算机应用这个领域里,开始在四、五十年代,它仅仅作为一种可用的技术装备,作为科学计算的工具,以极快的运算速度为人们演算复杂的数学问题;六十年代计算机语言软件发展了、机器有了系列化、大批量的商品化生产,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装备大量用于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方面,特别是金融企业、商业、行政管理和统计方面非常普及;七、八十年代,以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为转机,计算机技术广泛渗透到各种传统产品和传统生产技术当中,向智能控制的方向迈进。在大型机、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又开始直接支持人类复杂一些的脑力劳动,象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测试等也大量应用起来。近年来,特别是结合计算机对文字和图形的处理功能,开拓了情报检索、办公自动化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并且还在发展着决策支持、辅助教育、医疗诊断、自动翻译等计算机专家系统。这个发展的过程表明,开始计算机用快的速度、大的数量在处理着数字,后来计算机则同样以快的速度和大的数量处理文字,这是一个最重大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是一个计算机应用有最伟大前景的苗头。近四十年来,计算机得天独厚,在集成电路技术、磁存贮技术、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支持下,其技术经济指标获得了人类产品史上绝无仅有的极大提高,奠定了社会广泛使用的基础。更可庆幸的是,不仅计算机发展惊人、后劲仍然很足,而且与计算机相关的数字通信技术也在近十几年出现了更加诱人的前景,特别是光通信的发展、其技术潜力完全可与计算机技术相匹配,而且还大大有余!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结合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手段,将为人类语言、文字、图象的记录、传播、处理、储存和显示,提供一个全新的条件。
我们祖国是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的诞生地,公元105年东汉桂阳人蔡伦向朝廷奏报,宣布了纸张的发明,一变过去“缣贵而简重”的困难局面,但造纸技术在全世界推广应用却经历了一千年之久。印刷技术在造纸和制墨技术的支持下逐步发展,刻版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很盛行,并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影响到欧洲和非洲,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大量书籍必须印刷,及至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才发明了活泥字版,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活版,并用油墨印刷,才奠定了后来的印刷术基础。但是目前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照像排版胶印技术,由于在编辑、录入、存贮、传递各方面突出的优越性,正在迅速地淘汰着铅印。纸张或许不会被全部淘汰,但是在许多方面被别的技术介质取代,则是无法避免的前途了。
上下几千年,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科技腾飞、知识激增”的时代,过去我们的知识记录在纸张上,传递在信使间;如今磁带、光盘、计算机数据库以巨大的存储容量记存着各种知识和数据,而且可以极快地查找检索。例如:一张30公分的单面光盘就能存贮两万页文件,而厚厚一本“辞海”也不过两千页!而传递呢,光纤通信现在可以用每秒几百万,几千万的脉冲速率传送信号,这些编了码的信号就是文字、就是知识、就是图象。他们以光的速度在玻璃纤维中传递。还要说明一下,上述的远远超过文字和纸张的信息技术的新载体,还只处于开发的初始期!
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审定颁布,现在还是印在书上,早晚将进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其实现在已经有许多行业、许多单位正在建立着各种专用的业务性数据库。无论文字的载体是什么,是传统的文字及其记载方式,还是信息社会计算机文化的新形式,都需要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约定,只不过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深入应用的当代,更有尽早统一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