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大会闭幕式上各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 上一篇    下一篇

第四组代表发言

刘涌泉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 出版日期:1985-06-15 发布日期:1985-06-15

SUMMARIZED SPEECHES OF GROUPS IN THE CLOSING CEREMONY OF THE MEETING--4rd working group

Liu Yongquan   

  • Online:1985-06-15 Published:1985-06-15

摘要: 首先,代表我们组对大会圆满成功表示祝贺。
我们这一组差不多都是搞语言研究的、搞编辑的、搞教学的,而不是术语学中所说的field specialist(各学科的专家),因此没有谈到成立分会以及经费等问题。这两天,我们认真地对两个条例进行了讨论,并且谈了一些一般性问题,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条例中应该明确写明建立术语数据库问题,以反映术语工作现代化的面貌。
2)关于建立少数民族术语分会问题:我们原则上同意,但要从长计议,因为那方面的问题也相当复杂,是自造还是借用;是借用汉语的,还是借用其他语言的,等等,需专门讨论。另外,还要跟民委等单位磋商。
3)人名、地名问题:人地名与术语是两回事。人地名是一种记号,要名从主人,而术语是我们的词汇,在我们的语言中还要生根开花。术语是词典中的正文,而人地名只能是附录。
4)应搞好组织协调问题:国家标准局有搞术语的机构,并负责同国际上的术语组织联系,而且也是一个术语立法机关。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要出版七十卷百科全书,每个词条都是术语,而且将产生巨大影响。委员会如何搞好同这两个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5)尽快地把名词研究室组建好,迅速开展工作,勿使会议成果落空。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1)我很同意钱老报告中谈的那个观点:术语学的研究水平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的确,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先进的民族已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前夕(前些时候美国在太空上举行记者招待会就是一个证明),后进的民族直到今天尚无文字,这就是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差别。
我国的语言文字在历史上曾达到高度的应用水平,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在采用新技术提高语言应用水平方面落后了一大截。我们的术语工作比起发达国家来也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的术语学还没建立起来,术语还相当混乱,有些原则问题,如音译意译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势必影响四化,影响国内外学术交流,因为科技现代化是四化的关键,而科学技术最基本的载信单元是术语,术语混乱必然要影响学术交流和学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会影响民族的统一。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解决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这是政治方面的事。但是,科技、文化方面如何保证和促进这种统一,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前年我有一篇文章谈到术语标准化和民族统一问题。我发现台湾香港有不少术语与我们的叫法不同,如我们叫“软件、硬件、程序、磁盘、终端”,而他们叫“软体、硬体、程式、磁碟、端末”。我们叫“导弹”;他们叫“飞弹”。我们叫“宇宙飞船”;他们叫“太空梭”。如果长此下去,分歧愈演愈烈,不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要知道,语言的共同性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台湾和港澳的术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叶笃正先生谈到,在术语工作方面,“现在是百业待兴。”的确如此。但是,我觉得,发展方向问题首先值得研究。去年九月份的名词室召开的座谈会上我有个发言,题目是:“三个‘面向’同样适合术语工作”。主要论点是: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同样适合术语工作。面向世界,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术语应向国际化靠拢。术语是分层的:纯术语、术语和准术语。其中纯术语专业性最强,除专门家外别人不易了解;准术语已经接近一般词汇。在纯术语范围内,似乎可以多考虑向国际化靠拢的问题。面向未来,就是要向前看。我们要照顾传统,不同学科要区别对待,但不应受传统束缚,而应面向未来。对未来科技发展有利的就大胆去做,不利的就坚决要改。面向现代化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使术语编排工作自动化,建立术语数据库,实现网络化,形成一个为全国翻译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术语中心。
音译术语好,还是意译术语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国际上是音译的趋势。汉语呢?事实证明,很多音译词站不住脚。原因何在?众说不一。有人说是汉语不易接受音译词;也有人说,不是汉语不容音译词,而是汉字不容音译词。在没有词的界限的汉字文章中夹杂一个用汉字音译的术语,的确是不好栖身的,因为每个汉字本身都有意义,往往看不出这个音译术语是从哪儿起到哪儿止,念起来也很费劲,不受欢迎。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主张造新字,有人主张用生僻字的原因,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想使术语在汉字群中区分出来。
日语中的外来语很多。我们曾对日语的计算技术词汇进行过一次统计,发现其中四分之三是外来语。使用那么多外来语,且未引起混淆,原因是他们利用了另一种字体——片假名。一般词汇用平假名,外来语用片假名,泾渭分明。尽管他们的文章中也没有词的界限,但没有发生模糊不清的现象。如果都用平假名,我看,他们的外来语也站不住脚。
从这里想到不少人(包括胡乔木同志)提倡的夹用拼音字问题。恐怕这倒是一个办法。象COBOL、FORTRAN、GO、TO语句,夹在汉字中间一目了然。但是,如果有人提倡用汉字音译,那是自投陷井,死路一条。
音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意译方面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不容易,“一名之立,旬月蹰躇”。这样立的词,还常出问题。如天文上的polytrope“多层球”,现在发现译名不确,因为其含义既无层又无球,需要改。是不是当初也可用拼音字母音译呢?1984年第9期《翻译通讯》上有一篇文章“译名用意译比直译或音译好”。作者对一系列通用术语的译名进行了批评和校正,如“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应改为“直线代数”、“回水(back-water)”应改为“顶水”,甚至象钱学森先生定的“系统工程(System engineering)”也需改作“整体筹划论或统筹论”。作者黄万里先生说,“这一学科内容根本没有工程”,“名不当义,使大多数人迷惑不解”。黄先生是主张意译的,但是看了他的文章,使人倒不敢苟同了,因为一般人做不到。
至于如何用汉语拼音来音译术语,还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它不能象人、地名那样处理,前面说过,人、地名是一种记号,应“名从主人”,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照抄。而术语是我们词汇的一部分,移植进来后,还要生根开花,因此要照顾到中国化问题。用语言学的术语来说,既不能标音(transcription)也不能转写(transliteration),而要考虑采取一种折衷方式。
语言文字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术语也同样。合乎发展规律(科学性)、发展趋势(时代要求),工作就搞得好。“约定俗成”就是合乎发展规律,否则就站不住脚。我们可以拿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点。台湾反对我们使用拼音,死抱着注音符号不放,但注音符号是不科学的,进不了国际信息交流网。而我们的拼音,1977年联合国地名国际标准化会议决议采用它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又投票通过采用它作为情报网络、图书馆和文献管理中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这说明,合乎科学的东西就能站住脚,就能得到国际公认。去年,台湾顶不住了,也采用拉丁字母注音(即改造的国语罗马字),不过与我们的拼音还有些不同。
(3)信息化社会对术语工作的要求更高了。
1)速度要快:当今的时代要求我们“快”字当头。五、六十年代时,人们就提出了“情报爆炸”问题。据说,科技文献的出版量每8-10年翻一番。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已经翻了三四番了。因此,我们再用五十年代那种办法和速度来审定名词是不行了。如果过去每年审定五本,那么现在就要审定15-20本。而且还需另辟新途径——建立术语数据库。
2)系统性、科学性要高:过去的术语主要是为人使用,系统性差一些,变体多一些,还无妨,人们还可以理解。例如,人们可以接受“大陆架”或“大陆棚”。但是,机器要求严格,上位概念下位概念要分清。变体问题要事先考虑周到,否则拒绝接受。如只存入“大陆架”,则“大陆棚”查不到。
3)便于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现在,人们有个误解,好象汉字能进出计算机,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汉字能进出计算机,这只是一般打字机的作用。另外,它能造表、编辑排版,还能进行汉字的统计,这是它比打字机强的地方。但是,如果想使计算机具备更强的功能,而且是更主要的功能,进行中文信息处理,那就发生问题了。用汉字书写的文章无词的界限,而任何中文信息处理系统(情报检索、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及其他人工智能系统)最基本的加工单位就是词(Word),而不是字(Character)。外文文献中词与词之间有空格儿(Space),统计词汇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如果对中文词进行统计就困难了。由于长期使用汉字的结果,词的概念在一般人心目中没有建立起来,如果划分词,各有各的划分法,包括专门家在内,分法也不统一。因此,统计的结果,不会象外文统计那样科学。中文信息界为了提高加工速度,正在研究词的自动切分问题。但是,这个问题难度较大。例如,“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与“发展|中国|家兔|养殖业”或“发展|中国|家用|电器”这几个短句中,前五个字都相同,却应该作不同理解。人在阅读时常常要进行两次扫描才能理解。而机器就困难了。我们再看另一个短句,难度更大:“美国会通过生产一种新式武器”。前三个字如何切分(理解)就发生了问题。是“美|国会”,还是“美国|会”?两种切分语法上都成立,而且意思也讲得通。如果这是报纸上的一个标题,作第一种切分是正确的。但如果后面有下文,而且是“来加强自己的实力”,则第二种切分是正确的。如果下文是“并批准”,则仍应该是第一种切分。请看,这要绕多少弯子!机器要有足够的智能才能分辨清楚。如果提供这份材料的人(作者,或翻译者)原来就根据自己的意图分开来写(美国+会/美+国会),那该多省事。在这里,我们又想到了夹用拼音术语问题。拼音术语可以象日本的片假名那样使句子的切分变得容易。例如,“我们使用BASIC语言的GO TO语句来……”起码可以给这个句子的切分留下几个刀缝儿。当然,术语工作与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关系远不止这些。这里不多谈了。
4)最后再谈一点:目前人们都在谈论,世界正进入信息化社会。所谓信息化社会,据我们的理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包括语言文字信息的储存、分类、统计、检索、转换、传输、控制和模拟等),目的是建立现代化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文字得到最佳利用,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发挥最大效能。
术语数据库和其他数据库是这个现代化语言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我国的术语数据库能早日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