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热点词\难点词 • 上一篇    下一篇

“证”、“症”、“征”应用一议

杨骏翼;姚磊   

  1.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 100842
  • 出版日期:2003-12-15 发布日期:2003-12-15

Yang Junyi

  • Online:2003-12-15 Published:2003-12-15

摘要: 一、背景
“证”、“症”、“征”是医学专业书刊和医疗文书档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个音、形、义相近的字,但目前不少人对这3个字的使用常有混淆,甚至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一是使用者缺乏对字义的探究和鉴别;二是目前对这三个字的使用尚无规范可循。
“证”字在医学上的使用源自中医,但中医论著也有“症”出现;在西医进入中国后,“征”、“症”的使用逐渐增多,同时现代的中医书籍中也常引用一些西医的专业术语,如“症状”、“体征”等,中西医的交叉使得这3个字的应用更加混乱。
二、引证
1.《汉语大词典》
(1)证:通“症”,病症。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只愿的依本分伤家没变证,慢慢的传授阴阳。”一本作“症”。
(2)症:症候、病象。
【症状】有机体因发生疾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如发热、头痛、咳嗽等,多指患者主观不适。
【症候】①疾病;②毛病;③症状。
【症象】症状。
2.《辞海》
(1)证:症候。
【证候】中医学名词。指患病时出现的互有联系的一群症状。证候反映了疾病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部位,如表证、里证;正气和病邪的盛衰,如虚证、实证;疾病的性质,如寒证、热证;病机的变化,如闭证、脱证等。辨别不同的证候,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适应证】适合于采用某一诊断或治疗措施的疾病或情况。
【禁忌证】指不适应于采用某种诊断或治疗措施的疾病或情况,或采用后反而有害。
(2)症:疾病的症候情况。如重症、对症下药。
【症状】病人患病时所发生的异常感觉。如患感冒时的发热、喉痛、头痛、食欲减退等。广义的症状还包括体征,是临床上用作诊断的重要依据。
【症结】腹中结块的病。《史记》中有“尽见五藏(脏)症结。”
【症瘕】中医学病名。指腹内结块。以坚硬不易推动,痛有定处为“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
【症候群】即“综合征”。
(3)征:迹象。
【综合征】同时出现的一群症状,代表一些相互关联的器官或功能紊乱,但还不能确定其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且常可出现于几种疾病或由于几种不同原因的病所引起。中医中的证候,如脏腑分证、六经分证等,其表现的症状,类似于综合征。
3.《现代汉语词典》
其中的解释基本同《辞海》。
(1)证:①证明;②证据,证件。
(2)症:①中医指腹腔内肿块的病;②疾病。
(3)征: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
三、讨论
总的说来,对“证”、“症”、“征”这3个字的应用须格外小心。为减少误用,力求规范,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症”即指某一种疾病,或某一种疾病的症状,或单指某一种症状;“征”与“症”所表示的范围较小。而“证”是相互关联的器官或功能紊乱的总和,对一组临床表现的概括,概念的范围较大。对于综合征,因有“综合”二字,已有“集合”之意,再用“证”,就重复了,故选用“征”。
2.“症”多指主观感觉,“征”多为客观检查所获得的信息。
3.最初中医几乎只用“证”,根据《汉语大词典》对“证”的解释,有时也通“症”,故出现了由以前的“证见”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单指具体症状时的“症见”。
4.对西医学名词的翻译,其实是在中医对这3个字的理解的基础上的扩展,故中西医对这3个字的使用是相通的。
按照上述理解,笔者在图书编辑加工时对“证”、“症”、“征”三字的选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