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引导语 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曾经说过:“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他之所以这么讲,是与他早年的一段经历有关。萨缪尔逊当学生时,一位哈佛的同学要他在所有社会科学原理中,指出一种既正确又重要的理论。萨缪尔逊这个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高才生,一下子竟被难住了,未能给出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此后30年中,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直到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一年即1969年,才找到了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答案。萨缪尔逊认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又重要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屈一指的。
术语故事 迈克尔·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迈克尔·乔丹是NBA的篮球明星,他的篮球技艺比其他大多数人都强。很可能的是,他干其他事情也出类拔萃。例如,乔丹修剪草坪也比其他很多人都快。但是仅仅由于他能迅速地修剪草坪,就意味着他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我们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原理来分析一下。比如说乔丹能用2个小时修剪完草坪。在这同样的2小时中,他能拍一部运动服装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2万美元。与他相比,住在乔丹隔壁的小姑娘凯丽能用3个小时修剪完乔丹家的草坪。在这同样的3个小时中,她可以在麦当劳店工作并赚30美元。
在这个例子中,乔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是2万美元,而凯丽的机会成本是30美元。乔丹在修剪草坪上有绝对优势,因为他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干完这件活。但凯丽在修剪草坪上有比较优势,因为她的机会成本低。
在这种情况下,交易的好处是巨大的。乔丹不应该修剪草坪,而应该去拍商业广告片,他应该雇佣凯丽去修剪草坪。只要他支付给凯丽的钱大于30美元而低于2万美元,双方的状况都会更好。
术语释义
比较优势是1817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比另一个国家相对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说明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存在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优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即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学说要求各国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实行国际贸易,以便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它奠定了自由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使得国际分工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世界正是沿着李嘉图在近200年前指出的路实现着经济全球化。
辛向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