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审定技术科学名词应以我国习用概念体系为基础

程肃之   

  1. 北京科技大学
  • 出版日期:1992-06-15 发布日期:1992-06-15

The Examination of Terhnical Science Term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inese Concept System

Cheng Suzhi   

  • Online:1992-06-15 Published:1992-06-15

摘要: 有人认为,我们审定自然科学名词,既然是附以相应的英文名词,那就应与英、美的概念体系(及其术语体系)相一致。这种认识,对基础科学而言也许是对的,因为世界各国在此领域中的概念体系基本相同。但是,对技术科学而言,这种认识就值得商榷了。
在技术科学领域中,各国的概念体系并不都相同,比如英、美的概念体系就与我国和前苏联不同。
我国几乎所有学科在50年代都从俄文翻译引进了一整套名词。虽然自60年代以来我国改用了自编教材和技术规范,但是概念体系及其术语体系仍与50年代相同,至今仍是如此。这就是说,我国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前苏联基本相同。我们以这套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培养了四十年科技人才,在生产、科研实践中也使用了四十年之久。假如现在我们审定技术科学名词要改为与英、美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相一致,那就会给我国科技人员造成概念混乱,因之难于被接受。
现以冶金行业、机械行业及涉及制造机械(包括仪器仪表)的各个行业都会使用到的金属热处理这个领域的几个名词为例,来说明我国(和前苏联)的概念体系和术语体系与英、美的差异。
一、我国(和前苏联)习用的概念及其名词,英、美则没有
例1:

例2:

二、我国(和前苏联)习用的名词,其概念与字面对应的英美名词并不相同
例3:

英文名称temper brittleness直译为汉文也是“回火脆性”,但其定义与上不同,只是指汉文的“可逆回火脆性”而言。
例4:

英文名称tempered martensite直译为汉文也是“回火马氏体”,但其定义与上不同,它是汉文的“回火马氏体”、“回火托(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三者的总称。
三、我国(和前苏联)习用的名词,其对应的英文名词早已被废弃
例5:

与此对应的英文名称tempered troostite早已被废弃。
例6:

与此对应的英文名称tempered sorbite早已被废弃。
四、与我国名词所表达的概念(定义)相同的英文名词,由于命名原则、方法和习惯等的不同,在字面上与我国名词并不对应:

上列实例明显反映出我国(和前苏联)的概念体系以及命名原则、方法和习惯等与英、美的差异。所以我国审定技术科学名词,从总体上说,应以我国习用的概念体系(及其术语体系)为基础。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习用的名词,都不能改动。对于(i)与现行国际通用标准不符的;(ii)词不达意的;(iii)造成混淆的;(iv)已落后于世界科技发展现状等的汉文名词(实例见下表),都是应该予以改动的。对于英、美和其它国家(德文、法文、日文等)的名词,在保持汉文术语体系的前提下,应适当地予以吸收。

注:例7-18例所列的十三个概念的定义(和有关注释)以及汉、英、德、法、俄、日六种文字中的每一文种的所有同义名词,请参看《金属学及热处理词典》(程肃之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①1991年11月19日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召开术语协调会,会议认为ISO公布的retative atomic mass比原英文名atomic weight概念更明确,可以取而代之,但中译名仍沿用“原子量”,没有改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必要。——编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