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立勤
Shao Liqin
摘要: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委员会作会议总结。主要想说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简单地把会议情况回顾一下;第二是说一下当前的形势对名词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第三是谈一谈这次讨论过程中大家介绍了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对名词审定工作提出的新的建议;第四是怎样落实好本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继续开创名词工作的新局面。
一、简单地回顾大会的情况
本次会议已经完成了预期任务,即将结束。各级领导对本次会议非常关心,卢嘉锡主任给大会来了信,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科学技术部程津培副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胡启恒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蓝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沈国舫副院长和中国科学院郭传杰副书记等领导同志在百忙之中参加了开幕式。参加会议的代表共有150人,其中有港、澳地区的代表,像姚伟彬先生、吴志良先生和于常海先生专程赶来参加会议,为大会增添了喜庆,体现了科技名词工作紧紧跟随祖国和平统一的历程。在本次大会上,路甬祥、程津培、胡启恒、江蓝生、郭传杰等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对领导讲话和大会工作报告进行了充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会议讨论修订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两个文件的讨论稿,并对过去几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经验交流。会议开得十分成功。我对各位代表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和感谢!
二、当前的形势对名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本届委员会承担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它将成为名词统一事业的一个新起点。我们要在总结过去15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名词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为什么说当前的形势对名词委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呢?有以下几点:①我国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巨大的发展。一方面新的名词数量大、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这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依靠广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②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依赖于能够承载、传播科技知识的名词体系。在这个方面有两个可能性: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使用,大家目前大量地使用英语,但另一方面从科技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一直收到很多科学家的建议,专家们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一个很好的系统,用它来构建网络的一种工作语言以及由这种语言来构建新型的计算机体系,可能会对推动将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我们所说的中文体系不是说现在这种简单的中文体系,把英文或字母编码,然后变成可用的中文体系,而是说以我们中文自己的逻辑系统、思维习惯来构建一种新的计算机体系,以及将来可能构成网络的一种体系。这就对中文科技名词的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特点要求科技部从国家科技发展宏观形势和整体利益的需要出发,给予科技名词工作,尤其是中文科技名词工作更多的重视。③大家都谈到要扩大审定名词的范围问题。例如,社会科学术语的工作现在已经比较紧迫地提到日程上来。实际上不仅是社会科学的术语,现在就是科技界自己提出来的术语也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比方说“知识创新”,就有很多科学家好像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是现在“知识创新工程”、“知识创新体系”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可以说已经有很多紧迫的事情提到日程上来。从今后的发展来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强,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在此过程中,名词审定的范围,名词工作做得好坏,势必影响两大科学的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因此,这方面的工作也非常需要加强。从这几方面来看,在新的形势下,对名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届委员会的任务是很艰巨的。
三、我们的经验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刚才有7个分委员会代表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情况,有几点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①天文学分委员会提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议,很有意义。如果各个分委员会都有这样的新词小组,根据实际需要尽快定名,再通过全国名词委工作网站迅速向全国传播,这样就能够大大推进新词工作的开展。李启斌教授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建立汉语术语学理论的建议,也是全国名词委近年一直预备开展的工作。这项工作具有其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欢迎这样的建议并呼吁各位专家学者都积极参加这项研究工作,争取早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②化学分委员会介绍了101—109号元素的定名经验,其中既反映出专家们一贯的严谨学风,又体现出新词定名紧跟科技发展的特点,反映出科学家的水平和他们的智慧。尤其是他们在定名工作中,积极与台湾专家磋商,取得共识,双方公布完全一致的定名,对今后推动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③信息科学新词工作组在科技新词的发布试用工作中先走了一步,取得了许多切合实际而丰富的经验,值得各学科在新词工作中认真加以借鉴。例如,他们采取了动态的组织机构和灵活的定名方式,保证了新词工作既严谨、又快捷地进行下去。科技新词工作相对于传统的审定工作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各分委员会都可以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新词工作进一步地推行开来。④心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委员会是近年成立的两个学科分委员会。心理学名词分委员会成立以来,在中国心理学会的支持下,经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即完成了工作任务,并为审定第二批心理学名词作了一些积累。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新词量很大,很多名词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他们的工作极具挑战性,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科技部领导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该学科的审定和两岸名词对照工作正在顺利进行。这两个学科所取得的新的经验无疑都是十分成功的,值得新成立的分委员会参考和借鉴。⑤大气科学名词委员会重点介绍了他们开展两岸名词对照工作的经验,这也是全国名词委第三届委员会提出的重点工作之一。他们在发言中提出的一些做法和待解决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两岸名词对照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对照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两岸专家耐心研讨,寻求一致。工作中两岸各学科专家都表现出了学术界固有的科学、民主精神和求实、唯真的气度,为增进两岸相互了解和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值得我们称赞和尊敬。⑥铁道科学分委员会在宣传推广规范名词的工作中很有特色,他们通过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发行站推广名词书,又争取铁道部的支持,铁道部科技司发文要求全路推广、使用规范名词,并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广审定工作成果,出版了汉、英、法、德、俄、日六种语言对译的《铁道科技名词》,极有力地促进了规范名词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希望各学科分委员会参考他们的做法,通过本学科、行业所属的部委、学会和专业组织,借助一些行政手段,增加宣传和推广工作的力度,使专家多年付出的心血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由于时间限制,我们仅安排了7个分委员会作了大会发言,还有更多的分委员会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希望在大会之后能够进行更多、更广泛的交流,以更好地推动我们的工作。
另外,在本次大会上,港、澳地区委员也作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一些工作设想和建议。我们诚挚地预祝他们的工作获得成功。
在讨论过程中全体委员一致认为第三届委员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一届委员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全体代表一致赞同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计划,并集思广益、出谋献策,对本届委员会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大体上归纳起来有以下9个方面:
1.全国名词委应当扩大名词工作的领域。主要提出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加强与社会科学院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开展社会科学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其二,加强综合性学科和具有我国特点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比如:通信、环境、中医药等学科。其三,全国名词委还应对民族地区代表提出的组建民族地区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建议予以重视,利用现有条件,指导和帮助民族地区科技名词本民族化的工作。
2.加强推广工作,使得15年的工作成果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加大推广工作的力度,争取立法和制定规章以推广应用规范名词;把是否使用规范名词作为书、刊、报、教材能否评奖的条件;争取政府部门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予以推广。另一个方面要考虑如何方便普通老百姓的使用。我们是分专业来审定科技名词的,但作为老百姓、用户来说遇到一个词不能一个一个专业的去查,所以要建立一些手段,方便用户的查询。
3.加快新词审定工作进度。会议上提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或者叫“临时定名”、“临时试用名”;尽快建立网站,可以在网上开展名词的讨论和征询意见。比方说一个词,社会上有几种翻译的方法,你认为哪个名词翻译得比较确切,像这样的选择性问题专家可以很快地回答。当然名词工作不是那么简单,有的名词不费多大力就可以定名,有的名词则要花很长的时间,要经过很多人的讨论才能最后定名。对于有些争议不是很大的名词可以采用网络这种简单的方式有利于快速地征求大家的意见。还有的代表认为任何科技术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它的语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类名词要根据科技发展的情况来迅速地作出反应。如果有比较大的人、财、物的投入,新词审定速度是可以加快的。
4.改善审定工作的物质条件。代表们在发言中一再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强对名词工作经费支持,改善专家学者的工作条件,调动各方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关于这个问题,我是科技部的,我首先表态要增加投入。过去大家都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名词工作不像别的项目,可以按照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是不是重大,是不是学科的前沿来对待。它并不是轰轰烈烈赶时髦,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这项工作既要快速,又要成系统,同时要持久,应该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另一方面,名词工作要真正地做好,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可以说是趋向无穷大。一个词还未定好,新的名词又出现了,而且旧的名词又需要修订。对于这样大的工作量,投入不可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工作条件要逐步地改善,要达到一条词多少报酬的标准是有难度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为了名词工作,还需要大家有献身精神。
5.进一步加强与标准制定部门的联系和协调。突出的问题是同国家语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关系。科学技术名词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文字,也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标准。国务院对名词委的工作非常重视,虽然其工作主要是依靠专家来进行,但是名词委员会的级别是很高的,要求也比较高。今后名词委要加强同语委和技术监督局的联系和协调,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6.加强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7.多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和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
8.加快网站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名词审定和推广工作。
9.对《全国名词委组织条例》以及《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修订意见的问题,大家回去以后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意见,如果大家的意见基本上一致,就可以先试行。
四、落实好各项任务,开创名词工作新局面,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认真宣传本次大会精神。各分委员会是名词审定工作的主体,多年以来各分委员会的专家们为科技名词工作奉献了很大精力,并且时时关注着这一工作的进展。本次会议结束以后,我们要通过采用各种有效形式,把会议精神转达给各分委员会委员,并通过他们做一些宣传工作,使全社会更加了解科技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扩大科技名词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以取得全社会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2.结合分委员会所承担的任务,贯彻落实第四届委员会工作计划。第四届委员会工作计划已对今后四年的工作进行了大体安排,每年度还要作出阶段计划。各分委员会最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希望会后能经常与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取得联系,提出本学科名词审定的设想和实施方案,以便全国名词委及时充实和调整工作计划,更好地为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希望已审定公布规范名词的分委员会协助全国委员会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我们的全国委员和各分委员会的委员都是各学科领域知名学者、专家,很多人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在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的同时,广泛宣传使用规范名词的重要意义。在宣传推广中,要进一步取得有关部委的支持,增强行政推广的力度,在这方面,事务中心要多做些工作,与有关部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以取得他们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开展第二批名词审定工作的分委员会都要在增收新词的基础上,扩大一些收词量,既要保证公布名词的权威性,又要增强时代感和实用性,以利于社会使用。科技新词工作在继续做好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工作的同时,其他各分委员会都有些学科生长点,也要注意收集新词,采用灵活的收集和审定方式,尽快通过全国名词委发布试用,以引导社会,减少科技名词使用混乱的现象。此外,要加快全国名词委网站建设的速度,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和加强科技名词审定工作。
3.继续开展好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全国名词委近几年来开展了一些学科的对照统一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本届任期内仍要稳步进行。已开展工作的学科要争取早日出版对照本,尚未开展的学科,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台湾方面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在第四届委员会中,香港、澳门地区共有7名委员,为加强内地与港澳地区科技、文化交流开创了十分有利的局面。我们衷心地希望港澳地区委员能充分发挥在这两个地区的社会影响,推动内地和港澳地区间的科技名词交流工作。
4.要继续开展术语学理论研究,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15年来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我们在审定原则及方法、编排体例和审定程序上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做法,这次代表也都提出很好的意见,作了一些修订,另外,在术语学理论研究、命名规则、“音译或意译”问题、加注定义的形式与标准、缩写方式的应用等等方面,欢迎各位专家积极向《科技术语研究》投稿,活跃科技名词研究工作,加强学术探讨活动。在对外交流中,希望全国委员把科技名词术语学问题列入探讨内容。全国名词委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争取召开国际性或地区性的术语学研讨会,以加强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同民族地区的交流和联系。同时,希望各民族地区的委员在开展本地区民族语言研究工作时,加强同全国名词委的联系,共同搞好我国各兄弟民族间的科技名词交流工作。
5.加强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的自身建设。自从1995年中编委批准成立了全国名词委的办事机构——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以后,事务中心在完成全国名词委中心任务、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扩大与社会各界交流方面都开展了广泛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公条件也有所改善。今后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出色地完成名词审定工作。要继续办好《科技术语研究》,逐步增加刊次,用以活跃学术交流工作。要把刊物办成发表见解、沟通思想、探讨理论、研究政策、交流经验、促进发展的学术园地,为提高审定质量创造基础条件。
各位代表,以上是我代表委员会所作的会议总结。两天来,代表们非常辛苦,白天积极与会,晚上还继续研究文件,保证了会议的成功。在这里,我代表委员会再次表示感谢,并预祝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