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Prion中文定名的建议

毛江森   

  1.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杭州 310013
  • 出版日期:2003-03-15 发布日期:2003-03-15

A Suggestion on the Chinese Denomination of “Prion”

Mao Jiangsen   

  • Online:2003-03-15 Published:2003-03-15

摘要: Prion这一名词正式见于杂志是在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报道了他在研究羊疯痒病(Scrapie)中的发现,指出其病原与病毒的性质完全不同,认为此病原体是一种分子量很小的蛋白质。在文中Prusiner写道:“由于这种引起羊疯痒病的因子与病毒、质粒及类病毒(viroids)完全不同,建议用一个新的名词‘Prion’来命名这一感染性蛋白颗粒……”20年来,这个名词已被广泛接受,被认为是一类以脑神经元细胞空泡样变、淀粉样空斑、脑组织呈海绵状为特征,波及动物及人类的长潜伏期、进行性、致死性脑病的病原。它能引起动物中如羊疯痒病、疯牛病等,人类的克-雅氏病及Kulu(库鲁)病。在哈佛大学Fields教授主编的《Virology》一书中,“Prion”已作为一章详加论述。1997年Prusiner因此项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近年来,由于疯牛病在西欧的大量传播,以及提示其病原体可由牛传至人,而引起人类克-雅氏病(简称V-CJD),Prion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但是,Prion尚未有正式的中文定名,迄今在中文文章中使用的Prion中文名有近10种。其中,一类是与“病毒”挂钩,如原病毒、类病毒等;一类是英文发音的直译,如普里昂蛋白;一类是与蛋白挂钩,如毒性蛋白。这些中文名可能都有一些道理,但最终定名应只有一个。根据Prusiner教授创用“Prion”一词的原意,谈一点个人意见供参考。
1.Prion中文名用“原病毒”等由病毒衍生的名词不妥
Prion中没有“原”的意思。Prion可能是Proteinaceous infectious中的P-r-o-i-n 5个字母适当拼接而成的,在有些书中,如哈佛大学Fields教授编的《Virology》一书中Proteinaceous的Pro及infectious中的in是加重的字体,Prusiner教授特别指出发音是“Pree-on”(而不是“Prai-on”和“Pri-on”)。
Prion应与“病毒”脱钩。病毒(virus)作为一类微生物已有十分明确界定的特征,特征之一是“含DNA或RNA”,而Prions迄今为止,特别是取名者Prusiner教授强调用各种方法均未查出核酸,所以Prion是指“蛋白性感染物”,而丝毫没有病毒的意思。这在1982年Prusiner发表在《Science》的文章中已表达得很明确了。
在病毒学领域,有个名词叫provirus,在文献中已使用长久,中文有译成“原病毒”或“前病毒”的,它的含义与Prion是完全不同的。
2.建议Prion的中文名定为“朊毒”
Prion既然在意义上是指“蛋白性感染物”,冠以“朊”字是合适的。
它的感染性及致病性可简单地用“毒”来表达,正像virus用“病毒”来表达一样。
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对Prion的中文定名应是准确反映它的含义,而不是去评论它。虽然至今仍有少数人怀疑这类病原尚不能完全排除微量核酸的存在与作用,但是,这种意见不应反映在Prion这个名词的中文定名中。也就是说,我们的中文定名工作不是要求我们去创造个人认为是“合理”的名词,而是忠实地尽量准确地表达英文名词原来的含义,使其中文化。
①这里刊登了毛江森院士对prion一词命名的意见。本刊曾于2000年6月出版的第2卷第2期对此开展了讨论,读者阅读本文时可参阅各位专家的意见。——本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