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翔
Liu Yixiang
摘要: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才感到问题有些大了,应该讨论讨论。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分析:
作为表意文字,汉语与表音文字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词是由字构成的,甚至字就是词,这越在古代越是明显,而且,汉语的字都是单音字。汉语中的联合词组如果是由单音节词组成的,每个字就是一个语素,如天地、上下左右、仁义礼智信……;如果是由双音节词组成的,由于每个双音节词都有一个主语素,为了简洁,没有必要将两个双音节词都保留下来,可以将各自的主语素予以组合,中间也不用连词或顿号。比如,日头和月亮写成“日月”、物理和化学说成“理化”、桌子和凳子写成“桌凳”……虽然每个词素各自表示着不同的概念,但谁也不会误会。科学和技术在某些语境中被写成“科技”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不但符合汉语的特点,也是汉语的优点。
与汉语不同,表音文字——比如英语——的词不是由字构成,而是由字母拼成的。它的最小单元是词,而且绝大多数的词都是多音节的,其词义不像汉语那样体现在字形中,而是被规定的。词义与其完整的音节结合得非常紧密,不可能拆散和截取,因此英语中的联合词组总是借助于连词“and”或符号“&”等实现联结,不像汉语那样可以自然组合,更不像汉语那样可以将其中一个词的主语素截取出来与另一个词的主语素组合成该联合词组的简写形式。但这不是说表音文字不可能简写。它也能简写,但不是像汉语那样,可以将每个词素的主语素截取并予以组合,而是只能将专有名词或固定词组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排在一起,而且一般要用“&”等互相隔开。每个大写字母就代表着自己整个词的意义,比如STS就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简写。因此,西语的这种“简写”被许多人正确地称为缩略语。马大猷院士称其为“符号”、“简称”,不能按语词来用的观点我认为更正确。①而在汉语中,就没有这个限制。因此,英语中的科学和技术各自都是完整的多音节词语,不可能抽取出“科”和“技”这样的部分。这一点在我们把“科技”翻译成英语时表现得非常明显,因为再高明的翻译家也只能把它翻译为“科学和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而不可能翻译为“科技”。这不是“不为也”,而是“不能也”。
汉语的“科技”既不是将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也不是合二为一,因为合二为一是把两个变成了一个,而“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联合词组。谁也不会将它当作既不是“科学”又不是“技术”的另外一个莫名其妙的“科技”。它形式上是“一”,实则是“二”。
因此,以西语世界没有“科技”这个词批评汉语的“科技”不科学或不规范是没有道理的,一种语言现象只能从其语言系统的自身特点去分析。
① 马大猷的看法。科技术语研究,2004,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