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术语辨析 • 上一篇    下一篇

常识也当留意

徐向东   

  • 发布日期:2007-02-15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Common Sense

XU Xiangdong   

  • Published:2007-02-15

摘要: 写下这个题目,缘于读到的以下文字:生物种群之间有原始合作、寄生、附生、共生、共栖、捕食、竞争等关系。如鲫鱼与鲨鱼,一般都认为是寄生或附生关系,但鲫鱼有时也为宿主做些清洁工作,这时即为共栖了。
乍一看,没问题。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什么问题?常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鲫鱼与鲨鱼。
鲫鱼,是人们常见的淡水鱼类,体侧扁,头部尖,无须,脊背隆起,尾部较窄,有的品种长可达20多厘米。此鱼刺多肉嫩,食用价值很高。
鲨鱼,是人们熟知的海洋鱼类,种类很多,也叫鲛、沙鱼。身体一般为纺锤形,稍扁,胸,腹鳍大,尾鳍发达。个别种类头上有一个喷水孔。性凶猛,行动敏捷,捕食其他鱼类,经济价值很高。
鲫鱼与鲨鱼,一淡水,一海水,倘若没有特异功能,根本游不到一块儿。如果各自交换生活环境,也就落一个完事大吉,绝对谈不上寄生、附生乃至共栖等等。
但既然“有时也为宿主作些清洁工作”,显然应该有这种鱼了,于是查。查来查去,相当吃力,只查到一种名为“”的鱼,其习性和鲨鱼寄生、附生以至共栖靠点谱儿。资料显示:,海洋鱼类,亦称“印头鱼”。体延长,呈亚圆筒形,长达80余厘米。头扁平。大口,下颌突出。第一背鳍分化为一椭圆形吸盘,位于头顶,常吸附于大鱼身上或船底而移徒远方。以大鱼吃剩的残渣为主,也捕食小鱼及无脊椎动物。鲨鱼里大块头不少,足可以让寄生、附生以至共栖啦。
那么,为什么“”误为了“鲫”,看看字形,两个字实在是太像了,双胞胎一般。兼之文章作者或许字迹稍微潦草,抑或编者看花了眼而又不知淡水鱼和海洋鱼类有所区别的常识,可不就错了呗。
由此看来,常识也当留意哟。
徐向东副编审: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