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大会报告 • 上一篇    下一篇

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部分代表的发言(摘录)*

  

  • 出版日期:2000-09-15 发布日期:2000-09-15

Speeches of Partial representatives in the Meeting (Abstract)

  • Online:2000-09-15 Published:2000-09-15

摘要: 程裕淇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学名词已公布了一批,今后还要继续搞下去,并且要大力发展在新词方面的规范化工作,及港、澳、台方面的统一工作。以往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可以总结许多共性的东西来。以后要重点抓这些共性问题,我们第四届委员会也应该很好地做这些工作。我们尤其要结合目前国家实际发展的需要,比如在结合国家知识创新工程方面,要抓住重点,开展工作。
褚善元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媒体、教材、标准是名词推广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要制订具体措施来做这件事。
董琨 (社科院语言所)
第四届委员会的设想与工作要点都提到了如何将名词委的工作扩展到社会科学,社科院的一些专家学者已探讨过社科术语规范化的重要性问题,认为很有必要开展这项工作。语言所首当其冲,考虑名词工作应先从语言学做起。
贺寿伦 (中国水产学会)
交叉词的问题,有时跨度比较大,协调起来有困难。希望全国名词委加快网站的交流,便于我们联络、交流及加快工作。另外,还要强调就是加强名词统一工作的宣传工作,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并且还要加强使用的监督作用,体现出我们的权威性。
贾捷华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少数民族语言规范化的问题,涉及部门多。主管部门能否很好地进行一下专题研究,以提高工作效率。
康景利 (理工大学)
应在国家级教材的评审中加上“术语审查”一项,以加强规范名词的推广工作。
雷震洲 (信息产业部)
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新词产生速度快、数量多,审定工作速度也应加快。应尽快建立网站,在网上开展名词讨论和征询意见。
李保国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新词在开始流行使用之后,再改起来很难,所以要在刚出现时就进行规范统一工作,比如报纸和期刊出现新词最快,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名词委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交流、讨论、推广工作,可以加快工作速度。在强调权威性的推广工作方面,应该加强使用中的管理环节。比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推广使用。
李启斌 (中科院北京天文台)
信息交流要建立一个快速机制,如:专家之间互留地址、电话、E-mail地址。与港、澳建立联系、开拓渠道。推广规范名词要采取积极渗透、无孔不入的办法,例如抓住书、刊、报的评奖机会,采取“不使用规范名词就不能评奖”的措施。
李行健 (国家语委语文出版社)
从规范化的角度来说,名词委应与语委配合好,以期最佳效益。推广工作应大力加强。审定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以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建议新闻出版署应采取一些措施。一些与群众生活比较密切的术语应先定。一些语言现象值得研究,例如字母词的问题,音译还是意译,应当组织专家讨论确定。
李志江 (社科院语言所)
会议提出要重视对术语学研究,这很必要。要培养专门人才,使他们在术语学领域上有很好的基础。应把15年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教训总结一下,如组织、程序问题,以提高效率。
刘瑞玉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统一名词应该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的特点。普遍指大多数人要接受,稳定就是要少更改,二者要都做到,也许是不太容易。
统一名词这是意义深远的事。做好这项工作是个百年大计的事。全国名词委这些年不屈不挠地做了大量工作,努力要让大家能接受统一名词,让其具有权威性,这种精神很好,但真要做到名词统一是很难的,例如,统一名词的推广工作有时发号施令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做工作,也要探讨推广使用的方式方法。名词只要推敲得合适,就容易为人接受。
马大猷 (中科院声学所)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名词统一的成绩,这是中国第一。周总理很早就要求严济慈先生做这项工作。名词工作长期有一个大误会,以为名词只是翻译的问题。我们应制定、规范名词,外国的叫法只应作参考。我国名词目前有干扰,搞情报、翻译工作的同志有的只是根据字面翻译过来的,而不太懂科学。名词应该根据它的实质给出中文名称。
沈国舫 (中国工程院、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名词1989年第一批名词公布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再补充新词,因为还需要积累。但是最近想要做一些补充工作。最近我参加世界银行会上的中国环境联合发展委员会工作,因为要设一个林草专业组,在工作中涉及名词问题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生态环境建设”一词,这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个大政策之一,而这个词英文没有,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英语,所以怎么翻译就不好办了。他们是用“生态恢复重建”一词,而我们国家计委已经将“生态环境建设”定出了规范,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是重点。类似还有“退耕还林”等,我们与国外明显缺乏统一与沟通,为国际合作工作带来了不方便。
所以,像上面这类事,是新的情况、新的进展,我们希望我们专业学科以及相关学科一块儿协商,今后把相关的名词定得好一些,及时一些,内容规范、科学一些。
原来国务院关于规范使用名词的文件,要求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遵照执行,这个概念还是说的是名词工作在学术领域内来理解、要求。推广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政府部门用词随意性太大,而政府部门也是创造新词的发源地之一,我们希望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对政府部门的用词也要有约束力。要想办法和政府、两岸四地几方面协调,和其他学科协调。
宋大祥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我们动物学第一批名词公布后,还未再进一步开展工作,所以我们还要将遗留的问题及增补新词工作开展下去。在方法上,不能轻易改动已用词,但该改的必须还得改。而新词增补工作是目前最重要的,需要名词委经费支持。再有就是涉及交叉学科的协调,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应该进一步研究讨论。
在统一名词的推广应用方面,目前重视不够。比如各高等院校,在教材、教学中就重视不够。应该作为教材、刊物的评审标准之一,可以采取多种手段与渠道。
田在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大陆的科技名词与港、澳、台的科技名词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互相之间应经常交流,才能缩小差距。
王景川 (国家知识产权局)
在专利审查中,也遇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名词混乱问题。有一些名词的使用必须带有强制性。名词委的名称,在“三院”参与之后,应改为“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王永炎 (中国中医研究院)
我们中医药学委员会是本届大会新加入的,我们这时候加入进来,我认为是抓住了机遇,很必要的。中医药正面对向全球推广,中药出口在中国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将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学术规范、技术标准这类工作,是各个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这种工作应该由国家经费支持。中医药在理论及方法上有它独特的方面,如何开展中医药名词的规范统一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国外,外国人根据他们的理解写的关于中医药的文章存在很多问题;而在国内,搞中医的人写的论文翻译成英文也不成样子,很不规范。关键就在于中医药名词不统一,翻译混乱,比如将“肝火旺”翻译成liver fire(肝着火),闹出笑话。这样下去,对中医药的推广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王之烈 (内蒙医学院)
关于已公布名词(解剖学名词)加注定义,我们认为对常见的词可不加定义,否则反易混淆。比如拇指,就不用加了吧,谁都知道的,而对特殊的、易混乱的、学科交叉的,可以加注。
王祖望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生态学科的名词发展相当快。新词出现的量大,频率高,学科交叉程度也很高,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曾经想在很短的时间一鼓作气把名词统一起来,结果发现很困难,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干的速度赶不上发展的速度。根据目前现状,在与经济学科、社会学科交叉方面,我们感觉是最难的。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来了,我很同意她的观点,我们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必须很好地联合、协调起来。
翁心植 (北京朝阳医院)
现在审定工作速度太慢,在工作流程、时间上希望名词委制定一个条例,在时间上加以限制,比如初审、复审等的时间限制,必须几个月完成,这样加快速度。
吴希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报纸、期刊现在用词混乱,这与我们宣传不够有关。宣传、推广、运用的力度应加大。如应有法律上的规定。
吴钟灵 (新华社)
国际文化、外贸、军事交流涉及到大量名称的问题,因此,名词委的协调工作很重要。我从事译名工作对此深有体会。名词委出的科学家名录应是最权威的。我主张出译名册,作为一种资料存下来。
徐乾清 (水利部)
名词的审定与推广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小学课本若严格使用规范名词,可以使名词得到很好的推广。研究部门同名词的联系较为紧密,而产业部门则不然,名词委应同后者建立更多的联系,以促进规范名词的推广应用。
杨凯 (国家测绘局)
科技的本质含义是具有民主性的,但规范的名词不应是百家争鸣之一的一种科技成果,是具有权威性的,应有一定的行政力度。建议名词委通过高层次渠道与台湾进行协调,最好与台湾有关方面认可的机构或个体群合作。对于新词,应采取动态的方法,应及时发布,不要让新词乱了再纠正。
姚伟彬 (澳门大学校长)
澳门用的名词来自大陆与台湾。统一是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办法是用Internet在澳、港建立一个名词工作网站或是在澳门有关报刊开辟专栏,介绍大陆名词用法,通过它们进行推广。
张伟 (中科院计算所)
任何名词术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语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已公布的名词需要进行一些修订,这样的修订工作应当加快进行。
张耀 (总装备部科技委)
全国名词委冠以“全国”,就意味着名词工作应涉及军队和地方两个方面,有必要在国防系统中推广使用规范名词。
全国名词委应尽可能地多掌握国内外动态,主动与出版词典的机构联系,介入其工作,起一定的输导作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资金、积极性、推广力度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名词事业的发展。
(本刊)
* 注:按姓氏音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