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大会发言 • 上一篇    下一篇

开发具有我国特色的自动化名词术语系统

王子平   

  1. 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
  • 出版日期:1987-06-15 发布日期:1987-06-15

Develop a Characteristic Chinese Terminology System of the Automatics

Wang Ziping   

  • Online:1987-06-15 Published:1987-06-15

摘要: 一、前言
方毅同志于1985年4月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贺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是我国科技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尽快实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术语数据库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这段话是十分正确和重要的。根据这段话的精神,我们认为,应建立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数据库。而要建立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数据库,就应该先建立一个相应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系统。因为,只有在有了术语系统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建立一个相应的术语数据库的问题。这对于我们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而言,就应该紧密结合当前自动化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还需要开发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自动化名词术语系统。
二、名词术语审定工作与开发术语系统的关系
我们认为,这两项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应该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因为如果在进行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时,有了一个比较正确全面的术语系统的开发思想和开发方法〔例如已有了一个切合实际需要的,较全面的名词术语系统的层次结构图(Hierarchy chart)和正确的系统开发步骤和原则〕,就会有助于名词审定工作更加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对审定范围也会更加明确;此外,在这种系统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名词审定的结果,也就很易于构成所希望的名词术语系统。显然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是十分有利的。
现在仅以自动化名词术语的审定及其相应术语系统的开发为例,来进一步说明上述论点。为此,需要先扼要地介绍一些我国自动化名词术语的简况。
三、我国自动化名词术语简况
大家知道,我国的现代自动化技术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所使用的自动化名词术语,大多由国外引入。由于我国的汉字又有其独特的构词方法,无法从外国的拼音文字直接转写,故多需加以意译。再加上国内长期以来,对于自动化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缺乏应有的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故国内自动化名词术语的订名和译名,显然十分混乱。当然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又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本属于同一个概念的术语,由于译自不同的外文文种,故产生了不同的汉语译名。例如伺服系统和随动系统,就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前者来自英文“Servo System”,后者来自俄文“следящая система”。又有的是,由于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个术语本身的概念所理解的深度和角度不同,或者是由于不同的译者对汉语用词的观点和水平的不同,致使同一个概念的术语却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汉语名称。例如鲁棒性,粗壮性和强壮性、以及韧性、稳健性等均来自robust这一个词;测辨与辨识均来自identification。对同一个“Modern Control Theory”有人称为现代控制理论,又有人却称为近代控制理论,殊不知“现代”和“近代”两个词在我国来讲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Optimal Control”有人称为最优控制,又有人认为叫它最佳控制为好。“System Simulation”虽然目前大多称为系统仿真,但仍有称为系统模拟的。“Kalman filter”有人称为卡尔曼滤波器,却又有人认为叫它卡尔曼过滤器更合适一些。象这类现象尚可举出很多。此外还不时会看到另外一种现象,即两个不同概念的外文术语却有一个相同的汉语名称。例如Pu1se和Impulse不少人均称之为“脉冲”,因此对Pulse function和Impulse function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均称为脉冲函数。至于对外国人名的翻译就显得更加杂乱无章。同一位外国人,在中国会有好几个名字,象大家悉知的E.Routh和A.Hurwitz,对前者就有劳斯和罗斯两种叫法,对后者则有“胡尔维茨”、“霍尔维茨”,甚至还有叫他“古尔维茨”的。对于同一个Ляпунов多数人称他为李雅普诺夫,但也有人称他为廖普诺夫的。如果译者在其汉文译名后附以原来的外文名字,初学者尚可鉴别其为一人。但不幸的是,有不少译者并无这个习惯,全凭自己的主观发音而定,因此往往会闹出不少笑话。象上述这种混乱现象,对初学者而言,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对日常教学、科研和中外学术交流,也都会带来极不好的影响。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汉语自动化名词术语,不仅混乱,而且确有跟着外国文献跑的现象。这充分说明了自动化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审定工作如何同开发一个自动化名词术语系统的工作结合起来呢?下面将进行简单介绍。
四、术语系统的开发
那么,这个所想象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自动化名词术语系统是什么样子,该如何下手开发呢?我们认为,从系统的观点看,全国自然科学(包括各个自然学科分支)名词术语,应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构成一个大系统(或称为总系统)。这个大系统从其性质上讲,应属于概念型系统(Conceptual System),简称概念系统。大家知道,概念系统是不以实物为其组成成份(Components)的系统。其特点是它的各个组成成份的属性(Attributes)是用符号、图形或文字等来表征的。
对这个大系统的层次结构图的初步设想如附图所示。从附图可以看出,我们自动化名词术语系统,是总系统下属的一个子子系统。是属于技术科学子系统下面的一个子系统。在自动化名词术语系统下面,还应该根据当前自动化技术本身,按所包含的各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分别建立若干个相应的子系统。上述这些子系统,可把它们所包含的各种概念,按其在概念上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地归属分类。这样最终即可以构成一个如附图所示的,按概念归属关系所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的概念系统。
当然,对每个概念应分别给予一个单独的名称(对易混淆的名词或新名词,尚可附加一定的注解)*。应避免再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术语的归属、分类、排列,应根据相应概念的类属及相互依赖的关系来决定。同一类现象的概念、同一类设备的概念,一般应放在同一个子系统内,同一子系统内的术语的排列顺序也可以加以适当地规定(例如“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部份”)。为了便于进行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每一个汉语术语按规定应选择一个最适当的英文术语与其相对应。这样就可以从本学科的概念出发开发出一个有一定规范的、有汉语特点的自动化名词术语系统,这样也就自然达到了对自动化名词术语的审定和统一的目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1.这样的审定是有系统地审定,不是杂乱无章地审定;2.可避免或减少上述被外国文献的名词术语牵着走的现象;3.显然,这不再是英译汉,而是在汉语术语审定之后的汉译英。
当然,这项工作的难度和广度都是相当大的,决非少数人可以做到。这就需要动员相当多的力量,采取有力措施,给予必要的条件,依靠广大自动化科技工作者,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领导下,在自动化学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完成。
五、小结
正如以上所述,我们打算结合我们自动化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工作,开发一个自动化名词术语系统,作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系统的试点,以便为将来全国的术语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经验。我们还准备在所建立的自动化名词术语库中,引入一定的智能功能,以便使用户在检索、使用时,更加方便。
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注:订名时,应充分考虑汉语的构词特点及有关的订名原则。
主要1.B.S.Blanchard,W。J.Fabrycky:Systems Engineering And Analysis,1981.
2.王子平:关于自动化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一点建议,自动化(双月刊),1986年第五期。
3.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讨论稿),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