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新科技·新概念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词介绍——endovascology

汤敬东1, 景在平2   

  1. 1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 发布日期:2005-03-15

New Word: Endovascology

Tang Jingdong, Jing Zaiping   

  • Published:2005-03-15

摘要: endovascology中文译名为“腔内血管学”。是由景在平教授提出和构建一个新英文的名词,定义为:通过腔内微创技术手段,对全身血管系统疾病进行腔内诊断、腔内治疗、腔内研究的学科。
Endovascology中文译名为“腔内血管学”。是由景在平教授提出和构建的一个新英文名词。在国内、国际相关专家认可的基础上,于2003年12月在上海召开首届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Endovascology-I)。大会经讨论将腔内血管学定义为:通过腔内微创技术手段,对全身血管系统疾病进行腔内诊断,腔内治疗,腔内研究的学科。
一、新词背景
血管疾病在发病人群中日益表现为“全民化”,在发病部位上日益表现为“全身化”,在治疗趋势上日益表现为“微创化”。全民化以生活富贵化和人口老龄化为基础,全身化意味着多并存病化,老龄化和多并存病化决定了治疗趋势的微创化。
二、新词发展
微创化(mini-invasion)在全身血管系统疾病诊治中又进一步集中体现为血管腔内化(endovascular)。这不仅体现在血管腔内诊断(endovascular diagnosis)上,更体现在血管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上,也将进一步体现在血管腔内研究和教学培训上。这种血管腔内化的总目标是微创化。两者结合就形成了血管腔内微创化(endovascular mini-invasion)。
血管腔内微创化不仅引发了一场诊治血管系统疾病的技术革命,更引发了一场观念的革命。血管腔内微创化既是对全身血管系统疾病传统诊治经验的革新,也是对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影像诊断,腔内器具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相应新技术新经验的集中体现,是这一系列高新技术将血管腔内微创化从分散状态逐渐集中孵化为一门单独的临床科学门类——腔内血管学(endovascology)。
三、新词内涵
在血管腔内微创化的统一观念下,原来被人为割裂的血管系统(vascular)——如脑血管、心血管和周围血管逐渐被统一认识为一个自然完整的系统。有了这种对血管系统的统一认识,才会有对血管系统疾病和其发病基础统一性的统一认识。这些统一认识是腔内血管学得以产生的重要观念基础。
在血管腔内微创化的统领下,传统的相关学科——如脑血管、心血管、周围血管以及血管影像和血管介入等学科就由原来的相离状态转化为相融趋势。这有力地促进了腔内血管学的产生。
四、新词意义
腔内血管学的出现,除了直接体现出其腔内治疗的微创化以外,还通过其血管腔内观测的直接化和全息化,为临床科研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和拓展出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并且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临床教学培训的内容和模式。
综上全部内容,腔内血管学将以全身完整血管系统疾病为基础,以多学科联合组织为纽带,以腔内微创为纵轴,横串起血管疾病的腔内诊断、腔内治疗、腔内研究和腔内培训的全部内容,在国内和国际的相互交流中充分发挥腔内血管学新概念的重要作用。

Abstract: Endovascology is a totally brand new concept.It is professor Jing Zaiping’s word. It means that the branches of knowledge whic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stematic vascular disease by the endovascular mini-invasion tech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