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兵;谢学敏;秦鹏
Zhao Xiaobing, Xie Xuemin, Qin Peng
摘要: 教育部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社 联合发布
回首二○○四,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球大事不断。但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中国科技乃至世界科技均取得了突破,在许多领域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科技词语,这些科技词语成为了人们日常谈论的焦点,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社和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0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
非典灭活疫苗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SARS病毒灭活疫苗Ⅰ期临床研究,证明疫苗是安全的,并初步证明有效。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场灾难,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取得了抗击非典的最后胜利。从这场斗争中,我们吸取了很多深刻的教训,研究非典灭活疫苗也成为了当务之急,这种疫苗的初步研制成功使我国在分子生物医学以及预防医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就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这是在2004年的食品工程的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项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成果。我们都知道,所有生物的DNA上都写有遗传基因,它们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简而言之,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火星探测
2004年4月26日,“机遇”号完成了第90个火星日的任务,在“勇气号”顺利完成探测任务后也一举通过所有“考核标准”,美国宇航局(NASA)的孪生火星探测器计划至此正式宣告取得圆满成功。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纷纷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了宇宙中许多尚未涉足的星球。美国勇气号火星车和机遇号火星车于2004年1月相继成功登陆火星,并在火星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其中,机遇号在对火星另一面探测时,其表面曾数次出现霜,同时还观察到火星壮观的云层。这些结果表明,火星上存在着不同的季节,同时从火星岩石的采样中也找到了火星曾经存在过水的有力证据,火星探测是人类在空间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嫦娥工程(绕月探测工程)
2004年3月25日,国防科工委在北京召开“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暨大总体协调会,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做工作报告,对“嫦娥工程”进行了总动员。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至此,“嫦娥工程”正式开始启动,并力争于2006年底发射绕月卫星。
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
在2004中国国际教育科技博览会暨中国教育信息化论坛开幕仪式上,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试验网正式宣布开通并提供服务。该试验网目前以2.5G的速度连接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CERNET2核心节点,并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相连接,开始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提供高速IPv6服务。它的主要特性是: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更安全。它的开通,标志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世界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中国北极黄河站
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8日投入使用。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海洋与海冰系统、气候系统的变化对我国灾害性冷空气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北极地区的空间环境扰动影响着空间天气,并直接影响到我国航天器的应用。所以,建立中国北极黄河站的意义非常重大。
双模手机
提起手机,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通讯工具,人们一直在关注着它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也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所谓的“双模”就是指手机可以在两个网络模式下工作,灵活地在GSM网络和CDMA网络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哪一个网络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就可以将手机切换到那个网络模式下进行工作。
曙光4000A
中国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快,世界第三的10万亿次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将在京签约协议,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成为我国国家网格最大的主节点机。
曙光4000A峰值运算速度位列国内第一,世界第三。除CPU以外的软硬件均为我国自行研发,它采用了2000多颗64位AMD Opteron处理器,是我国首台兼容32位应用的64位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在主板、软件、监控、管理、面向网格的使能技术、网格零件等十个自主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光池”(储存电磁波立方体)
2004年1月7日,日本信州大学、大阪大学和筑波物质材料研究所联合研究小组宣布,开发出一种由掺有二氧化钛粒子的环氧树脂制成的、充满空洞的立方体,这种立方体能够神奇地把电磁波储存起来。专家认为,这一技术不仅将能够用来储存电磁波,并将其转变成电能,还可用来制造能够储蓄光的“光池”。研究小组下一步将致力研究白天可储存光能,夜间再释放的“光池”,以及用空中电磁波作电源的手机等实用技术。
大风蓝色预警
中国气象局于2004年8月24日公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办法规定,每当台风、暴雨、高温等突发灾害性天气来临时,公众可以从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和位于城市显著位置的电子显示牌中看到新的预警信号。目前发布预警信号的突发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沙尘暴、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和道路结冰,共11种。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所谓的大风蓝色预警也就是大风的使用危害等级为最高,破坏性也最强。这项办法的出台,为农业生产以及预防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00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是从国内首个动态流通语料库中提取而成。它的理论基础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普教授创立的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理论。我们将2004年全年14种主流报纸约合4亿9千万字的语料汇入动态流通语料库,并经过切分、频度计算、散布度计算、流通度计算等一系列处理流程,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实验确定阈值,根据阈值自动过滤出全年语料中各个不同类别频度、散布度、流通度最高的词语。同时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由社会语言学专家以及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分析、选择,确定出候选词条。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由网民来对候选词条进行投票,收回投票后,对投票结果进行统计,确定最后的流行词语,并报请相关单位进行审核,向社会公布。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五次发布,从第四次发布,即2004年春夏季开始,增加了科技类十大流行词语的发布。
纵观2004年科技类十大焦点名词,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词语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当然这其中有很多词语也是首次出现,比如像光池、转基因食品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身边出现的新事物都非常敏感,尤其是和人们的生存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更是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在岁末年初,国际及国内媒体先后发布了2004年国际及国内十大科技事件。而2004年科技焦点名词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映世界科技乃至中国科技的发展,也是对2004年全年世界科技及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回顾、一个缩影。盘点2004,展望2005,我们坚信2005年世界科技及中国科技的发展一定会给我们带了更大的惊喜!
(执笔:赵小兵 谢学敏 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