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分享
1996年笔者在英国访问期间,英国爆发了疯牛病,这使人们对疯牛病的病原体prion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也包括prion的中文定名。为此,笔者曾在《生命的化学》1997年第4期上写了一篇短文《建议将Prion译为朊病毒》,文中简要地叙述了
术语学著述中常通过列举一些有影响的术语学派来描述术语学的发展状况,但就实际现状来说,这样做已经很不适宜。更为重要的是,“术语学派”从来不是一个有明确定义的概念,连被称为“学派”的国家的学者都不接受这种说法。因此,我们对这一提法的使用要慎之又慎。
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德国、奥地利等西方国家术语学流派的影响,术语学在俄国应运而生。从俄国术语学流派的形成到术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术语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术语学加强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术语研究向纵深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语言” “言语”和“话语”是语言学的三个重要概念,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论述,有不同程度的含混,本文从语言比较、语料库、俗用、变体、专用等角度讨论了三分的事实、理据与作用,最后对三个概念作了相应的厘定。
探讨了创新与创造概念之间的异同。认为创新与创造虽然都具有新颖性这一共性,但它们之间仍有一定的区别,即创新概念的外延比创造要小。从学术上讲,人们不应该误把创新等同于创造,更不应该不顾其原始含义,完全用创新去取代创造。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探究导致科学家人名翻译错误的几种常见情况,并提出译名工作中的3点注意事项,为科技及其相关领域的翻译、出版等工作提供实用参考。
Executive summary 是英文文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术语,而它的中文译法却多达十几种。本文对此进行了资料收集、分析和对比,并在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译法,旨在促其术语化、规范化。
众所周知,为了避免理解过程中出现模棱两可或产生歧义,科技英语文体在表达上强调确切性、清晰性以及客观性。同样,科技术语翻译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对应译名表达上的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与严密性。也就是说,科技翻译中也同样要求做到表述确切、明白,尽量避免歧义。而事实上,从概念表述的角度来看,科技术语的对应译名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等值。因此,在科技术语翻译过程中有时也需要借助于相关的“模糊”处理原则来再现原文所负载的语义内涵。
明清时期中国引种了大量的外来植物,它们被称为“舶来植物”。因为植物品种繁多,以及中国各个地区方言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很多“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使人们常混淆不清,给农业、中药学等带来了诸多不便。鉴于此,本文对明清时期的14种舶来植物的名称作了初步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