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分享
从军语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阐明了组织军语系列化建设、开展军语学科建设、推进军语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军语信息化建设、完善军语法规建设等军语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军语建设要把握坚持需求牵引、搞好联合攻关、注重质量第一、努力开拓创新的基本原则。
多语种军事术语数据库系统是集军事术语数据存储、规范、发布、检索、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信息服务网络。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确保军事信息畅通无阻,首先应扫除语言文字交流的障碍,进而为实现军事领域的高效联合奠定基础。
在世界性的术语学工作中,北欧地区以其文化同质性和语言多样性独树一帜。但是北欧地区的术语学工作,主要侧重于实践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理论体系。分析北欧地区的术语学现状,以期为中国的术语学理论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针对国防缩略术语不断涌现、猜证难度大、查询不便等突出问题,尝试综合运用计算术语学、术语知识工程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揭示国防领域不同语种的缩略术语构成机制和规律,构建多语种国防缩略术语查询系统,以期促进国防缩略术语使用处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海峡两岸土木工程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两岸土木工程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方法与原则,分析了基础对照研究阶段两岸土木工程二级学科分类及名词对应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处理分歧的建议,并对成果的应用和对照的前景做了展望。
语言学界在译介ethnopragmatics这一术语时,理解和翻译存在一定分歧,根据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主张将其翻译为民族志语用学。
文章分析了航空术语的翻译与民航发展的关联,选择一些代表性的航空术语为个案,阐释了术语稳定性和动态性之间的对立统一。术语的稳定性和单一性并非绝对的,而是随着时代发生动态性变迁。随着科技进步与认识的深化,术语必须不断修订和完善。
同一事物或概念可能同时在不同国家出现或探讨,翻译时保持译入语与源语术语名称的一致是术语规范化要求。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科技俄语翻译经验,从术语规范化角度,提出科技文献翻译中术语的定名方法,以期促进术语名词统一及行业术语管理。
汉语在专名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平,但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专名混乱问题表现突出。专名学研究长期缺位,对其他文化了解有限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要走出困境,不仅要加强专名学研究,实现汉语专名的规范化、标准化,还需要了解、借鉴国际专名学研究成果。
“青少年”在学术界和公众领域是常被使用的一个名词,但不论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是实际应用情况,会发现“青少年”一词容易混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界限,不宜作为学术名词使用。因此,提出用“少年(adolescent)”作为指示13~18岁的未成年人(儿童)的概念。
为更好地遵循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文章就所发现的医学类汉语推荐使用规范名词学科间定名不同、规范名词与同义词相互又称、热点名词与语言类工具书的差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麻风名词有3000余年历史,有厲、疠、癘、癞、冥病、恶疾、癘风、大风、天刑、麻风等,978年(宋朝)最早使用“麻风”。箕子、豫让作伪麻风,周夷王、楚鄂王、冉耕、曹时、王粲、拓跋焘、周兴嗣、崔谌、仲年德如、卢照邻、刘攽、祖可为麻风名人患者。
简要介绍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冥王星的两颗新发现卫星:第四颗和第五颗卫星的定名历程。并对科技术语定名的若干基本原则和学科专业的传统习惯等相关方面做了必要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