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 •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作报告

  

  • 收稿日期:1900-01-01 修回日期:1900-01-01 发布日期:2005-09-15
  • 通讯作者: 潘书祥

  • Received:1900-01-01 Revised:1900-01-01 Published:2005-09-15

摘要: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并隆重纪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20周年。这次会议将认真总结与回顾第四届委员会以及20年来的名词工作,商讨和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因而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在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统帅我们的各项工作,保持科技名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第一部分:历史与回顾
一、我国名词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曾保持着一个世界领先的地位。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文明,成就了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而伴随科技发展产生的科技名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科技发展、传播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名词是科技交流、知识传播的载体。在《山海经》、《墨经》、《论衡》、《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浩繁的科学著作中,甚至在《诗经》、《尔雅》等文献中,那些丰富的、闪耀着科学的光辉、历久不衰的科技名词,既标志着我国古代科技之发达,又充分地证明了我们祖先在从事科学技术实践的同时,高度重视并从事着科技概念的命名工作。
我国也曾有着因漫长的封建统治和闭关锁国而造成科技落后的近代史。在那些年代里,一些爱国的有志有识之士便试图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探求强国富民之路,在此过程中,科技名词的引进和统一就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令人感慨的是,在清朝末年那种积贫积弱、百废不举的年代,在有识之士孜孜以求地努力之下,1909年,清政府大学部竟然也成立了科学名词编订馆,成为我国第一个审定科技名词的机构,可见科技名词工作是何等之必须,也使国人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名词规范化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建国伊始,即于1950年4月6日批准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任命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为主任委员。该委员会下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时事、文学艺术五个组。经其审定的科学名词,深受学术界的欢迎,对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促进作用。不幸的是,“文化革命”使这项重要的工作被迫中断。
1978年3月,中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祖国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唤醒了沉寂多年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名词工作专家纷纷呼吁并上书国务院,请求恢复和建立科技名词审定机构,开展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科委根据形势需要联名上报国务院,请求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先后于1978年底和1984年底两次批准“两科”的报告,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确定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方针、任务、业务范围和职责等重要事项。
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担任委员会主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昭示着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进入了新的时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6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二、20年的基本经验与工作成就
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名词工作的保证
科技名词的规范和普及推广工作既属于国家行为和政府公务,也具备社会公益性质,因而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参与。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以来,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许多领导人多次给予全国科技名词委批示、贺信、题词和莅会指示,严济慈、卢嘉锡、路甬祥等领导还先后亲自主持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国务院于1987年还明确批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为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在1990年又发出联合通知,对全国各有关部门和行业提出四点明确要求。自名词委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从政策、财政等各个方面均给予科技名词工作以极大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名词工作者,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发展。
2.逐步提高和加深了对名词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科技名词规范化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的基础工作,这一工作对于实现科技现代化、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于国际上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年的名词工作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科技名词包含着丰富的科技和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技名词不仅仅只是学术交流的工具,科技名词统一工作不仅只是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而且也是保障语言健康、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工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路甬祥主任在名词委常委会上说:“当前的形势发展对名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要放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大局、科技文化大局上进行战略定位。”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这项工作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大局、科技文化大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国际上的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竞争,也包括软实力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科技和文化上。没有科技创新和先进文化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最近,我们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具有非常深远的重大意义。我们所从事的名词规范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为中华文化迅速走向世界,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方面,将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
3.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热爱名词工作的队伍
自1985年名词委成立以来,我们按学科成立了61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学科领域涵盖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等各个领域。迄今有2 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我们的工作,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名词工作队伍。此外,还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参与了书面审查、座谈、讨论、宣传推广和专业咨询等工作。20年间形成的科技名词工作队伍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前所未有。全国科技名词委及其各分委员会委员都是国内各学科和各行业一流的专家、学者,他们都是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其中还有200多位专家是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并积极地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国科技名词委建立的这支名词审定队伍,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又有一定的相关术语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有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他们坚持科学,追求真理,不计名利,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科技名词规范化的园地,培育着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今天,我们在这里表彰的对科技名词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广大专家、学者,才有了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才使得科技名词工作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4.制定了正确的工作方针政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审定原则方法和工作程序
在20年名词工作中,全国科技名词委采取了全面规划,依靠专家,统一协调,科学审定,正式发布的工作方针,按科技体系分学科进行名词审定。在学科安排上,遵循“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先主科后副科”等原则。在内容上除名词外还包括命名原则及符号等。同时,在名词工作中十分注意社会的需求,密切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使得名词工作逐步深入而全面地持续开展。对于名词审定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遵照术语学理论,根据汉语汉字特点,结合名词命名工作实践,逐步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的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形成一套严密规范的审定工作程序,并且,在工作发展中,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20年来,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均通过实行上述方针、原则和程序,保证了公布名词的高质量和权威性。在两岸科技名词工作中,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了“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以及“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开展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科技名词审定与海峡两岸名词对照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年来,我们已陆续公布了66种科学技术名词,共20余万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技名词体系。我们还建立了名词委术语数据库和工作网站,向社会提供无偿的查询服务。这一科技名词体系的建立,对于充实和完善各个学科知识概念体系,促进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国内外科技知识的交流与传播,特别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均起到了支撑性的推动作用。
全国科技名词委始终把两岸科技名词的交流与统一工作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性任务。1993年,具有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将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列为共同协议之一。此后全国科技名词委率先行动,推动和开展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这些年来,经过艰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共开展了20多个学科的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其中已有5个学科出版发行了两岸名词对照本。共同的历史与文化,是连接两岸骨肉同胞的纽带,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促进了两岸科技、经济和文化交流,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起到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6.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建立并保持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渠道
科技名词规范化关系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名词委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得到科技界的支持,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名词统一工作;我们的工作得到各行各业的支持,很多相关学科领域的主管部门、学会、协会、基金会给予名词工作以人才和物力的支持;我们的工作也得到新闻媒体和出版业的支持,他们在名词推广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工作还得到不少公司、企业、机关院校、名词使用单位以及广大读者的支持,他们在科技名词推广和应用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0年来,我们一直保持和扩大同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我们与相关部门在共同建立科技名词规范化组织机构,研究汉语术语学理论,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及会议,协调和推广规范名词方面,都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在国外,我们也十分重视同国际术语学界及有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同国外术语学组织和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参加各类型的国际会议以交流研究成果,并正式成为国际术语学组织成员。我们与联合国翻译署保持了长期合作,联合国各类工作文件的中文版本里均采用名词委公布的规范名词。我们还与奥地利、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芬兰、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术语学组织和术语学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互访活动,为中国的科技名词工作打开局面、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7.始终注重审定工作与理论研究方面的开拓与创新
20年来,我们始终重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领域和形式、方法上的开拓与创新,根据科技发展的形势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局开展工作。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及时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和“汪辜会谈”后的两岸有利形势,开展了科技新词的发布试用工作和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陆续发布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天文学以及其他一些学科中出现的科技新词和101~110号元素新的汉语定名。同时,各学科分委员会在审定科技名词时,也加强了增补新词的工作。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也逐渐拓展到现在的20多个学科,以科技和文化上的认同,起到了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作用。在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期间,积极开展了术语数据库和网站建设工作。2002年建成术语数据库,提高了审定工作质量和效率;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正式运行,网站向社会开放,成为名词委在因特网上的宣传和服务平台。无疑,这将使名词审定和推广工作朝着更加开放、更加民主的方向发展。
20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术语学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术语学是20世纪30年代之后才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如今在一些西方国家已形成独立的学科,而我国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对此,我们比较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与理论上的探索与创新,通过多次召开经验交流和专题研讨会,逐渐从科技名词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汉语特点的科技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用以指导我们的审定工作。从1985年名词委创建开始,我们先后创办了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内部刊)和《科技术语研究》(国内外公开发行),用于总结实践经验和积累研究成果,至今已刊登了上千篇文章。其中既有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有理论上的创见,它们是广大专家和科技名词工作者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对我国的术语学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8.形成了科技名词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科学文化
在长期的科技名词工作实践中,全国科技名词委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科学文化,它包含着广大专家、学者和名词工作者长期以来形成的科学、民主、严谨、求是、开放、创新、敬业、奉献的文化理念和内涵。科学、求是、严谨表明我们的名词工作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认真缜密、一丝不苟;民主、开放表明我们的名词工作集思广益、自由争鸣、博采众长、择优选用并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敬业、奉献表明我们的名词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们耐得寂寞、淡泊名利,对国家赋予的职责和名词事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创新则表明名词工作始终根据科技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大局的需要而与时俱进,改进工作,不断拓展与深入。这一科学文化把我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断开拓着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新局面。
20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工作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也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探索科技名词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将我们的名词工作推向前进。
今天,在我们隆重纪念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回顾我们所取得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怀念为名词委的建立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老一代领导人严济慈先生、钱三强先生、卢嘉锡先生,我们也深深地怀念为名词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老一辈科学家,同时也想念着那些为名词事业正在辛勤工作着的专家、学者们。在我们20年来取得的成就中,闪烁着他们思想和精神的光芒,历史将永远铭刻着他们的名字。
第二部分: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总结
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自2000年6月成立以来,根据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的工作计划,重点开展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同时,在科技新词命名、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科技名词的宣传推广、术语学研究以及术语数据库和网络化建设方面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总之,在全国委员会和各分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第四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将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1.各学科名词审定工作
在组织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中,全国科技名词委及时召开各学科领域专家会议,确定每年度的工作重点,并认真加以落实。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完成了机械(1~3、定义本)、昆虫(定义本)、土木工程、电力、医学(7)、计算机(第二版)、测绘(定义本)、水产(定义本)、地理信息系统、航空(定义本)、自然辩证法、遗传学(定义本)、免疫学(定义本)、生态学(定义本)、中医药学(定义本)、航天、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定义本)等20个学科的科技名词审定任务。此外,还有海洋学(定义本)、地理学(定义本)、细胞生物学(定义本)、资源科学(定义本)、通信科技(定义本)、语言学(定义本)、计量学(定义本)、力学(定义本)、化学(定义本)、材料科学(定义本)、中医药学(内妇儿科、定义本)、管理科学(定义本)、医学(8~11)、经贸(定义本)等近20个学科正在进行审定、修订、补充新词和加注定义工作。
2.相关学科分委员会建设工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进一步拓展了学科领域,根据审定工作重点和学科分布状况,进行了中医药、材料、环境、能源等学科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相关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学科调研和筹组工作。在此基础上,及时成立了中医药学、管理科学、免疫学、语言学、资源科学、通信科学、材料科学、计量学等8个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此外,地理学、力学、遗传学、海洋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化学等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工作。通过相关学科分委员会建设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了名词工作的持续发展,并使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3.科技名词的公布出版工作
在积极组织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同时,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出版了机械工程(1~3,定义本)、测绘学(第二版,定义本)、医学(7)、计算机(第二版)、电力、水产(定义本)、地理信息系统、航空科技(定义本)、自然辩证法、土木工程、中医药学(定义本)、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航天科技以及两岸大气、两岸昆虫、两岸航海、两岸药学、两岸船舶工程的名词对照本和生物学名词合订本等20部学科名词。今年还出版了全国科技名词委20年来已公布出版名词的电子版,以向名词委成立20周年献礼。
4.科技新词的命名和发布工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针对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关心的相关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组织新词的命名和发布试用工作,以引导社会规范用语。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全国科技名词委同中华医学会一道组织专家研讨SARS的正确定名问题,并向卫生部做了专门报告;组织航天科技领域知名专家对涉及“空间”、“太空”、“航天”、“宇航”等名词的一些基本问题和若干词汇进行认真研究,澄清了一些基本概念,对上述基本词的应用问题做出了准确界定。此外,还通过有关报刊,发布试用了天文学、心理学、地球物理学、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部分)、航天科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空间天文探测器等领域公众所关心的科技新词。对过去已发布试用的新词,也进行了收集反馈意见的工作,对于科技名词的规范使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全国科技名词委在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期间,正是“台独”分子不断挑起“正名制宪”、“法理台独”、“去中国化”等一系列分裂活动的时候,我们克服许多实际困难,积极、慎重、务实地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先后开展了航海、大气、昆虫学、药学、船舶、天文、计算机、水产、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电子、通信、动物、测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免疫、遗传、细胞生物学、化工、药品名称、经贸、电工、电力等学科的两岸名词对照工作。其中大气科学、昆虫学、航海科技、药学、船舶工程等5个学科已正式出版了两岸名词对照本。另外,还有几个学科的名词对照工作即将完成。这项工作促进了两岸科技、文化交流,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独特作用。
三、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宣传推广工作
1.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国内,同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如国家语委、语言研究所、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工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共同开展有关语言文字、科技名词规范化的工作,探讨相互配合、共同推广规范名词的措施。此期间,还积极开展同国内有关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的学术交流合作,例如,与黑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术语学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工作,计划培养高级人才。同时,名词委在以科技名词工作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方面也开展了一些活动。
在国际上,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同国际术语学界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我们与国际术语信息中心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成为其正式会员单位;多次派员参加国际会议,以及参加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接待过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国、马来西亚等国专家来访,增强了同国外同行专家的交往与合作。2002年10月,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中国科技名词代表团,对欧洲几家有代表性的术语学机构和组织进行了访问,增强了对术语规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吸收了国际上成功的术语工作经验,同时也增进了我国与国际术语学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2.《科技术语研究》出版工作
2000~2005年按期出版刊物22期,刊登各类型文章约500篇。刊物反映科技名词工作进展和成就,交流名词统一工作经验,发表术语学研究成果,普及和传播科技知识,得到各方面专家的积极评价。刊物始终坚持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方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办得比较有特色。特别是近几年,刊物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适时地调整栏目结构和内容,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一步贴近读者和关注社会热点,在丰富名词审定和推广工作方式,推动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3.术语数据库和网站建设
近几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建设数据库和网站方面取得较好成绩。2002年初建成术语数据库,在强化名词编辑整理工作、提供横向协调数据、提高审定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正式运行。此网站以科技术语查询服务为中心内容,用户可以采用汉英、英汉检索方式,进行精确或模糊查询。除此之外,还设有历史与背景、机构与组织、名词出版物、术语学杂志、理论与研究,以及合作与交流等6个栏目。网站提供名词委审定公布的所有科技名词的免费查询,成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因特网上的宣传和服务平台。
4.已公布名词的推广应用工作
近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和名词审定工作成果。例如,积极与中科院办公厅、中央电视台进行协调配合,共同策划“科技词典”栏目;与金山软件公司等合作推广规范名词,利用其产品巨大的市场覆盖面迅速推广、普及规范名词。在推广规范名词方面,全国科技名词委还加强了已公布名词的汇编和出版发行工作。另外,在已公布名词书和期刊的自办发行工作方面也取得一定成绩。这些工作进一步促进了规范科技名词在各领域的广泛使用。
在过去五年中,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是在以卢嘉锡、路甬祥两位主任为首的全国科技名词委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分委员会和所有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和艰巨,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把下一届委员会的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部分:第五届委员会工作计划要点
第五届委员会的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以支撑、促进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奋斗目标,保证科技名词工作的活力和持续发展。在审定公布科技名词这项中心工作中,进一步突出创新机制,抓住新的工作增长点,以保证科技名词工作的活力,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推进。
一、进一步完善科学名词体系
审定公布科技名词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中心工作,前四届委员会已建立了61个分委员会,公布了66种科技名词,本届委员会将进一步完善这一科技名词体系,在已有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开展综合性学科的名词审定,基本完成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支持下,适时地、积极地开展社科领域名词审定工作,使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覆盖更广泛的领域,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公布第一批名词的学科,也要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工作,未加定义的学科在审定第二批名词时,原则上应当加注定义。
本届委员会将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拓展学科领域,做好相关学科分委员会的建设工作。近期将开展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经济贸易、经济学、考古学等学科分委会的调研和建设工作。
本届委员会将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计划开展名词审定以及修订、增补和加注定义工作的学科包括:资源科学名词(定义本)、语言学名词(定义本)、力学名词(定义本)、化学名词(定义本)、材料科技名词(定义本)、医学名词(部分分支学科)、中医药学名词(内、妇、儿科,定义本)、管理科学名词(定义本)、机械工程名词(定义本,4~5)、环境科学(定义本)、能源科学(定义本)、经济贸易(定义本)等40个学科(详见附件)。
二、克服各种困难,抓紧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
当前,海峡两岸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祖国和平统一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与此同时,台独分子的各种分裂图谋与活动也会非常激烈和活跃,在此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加倍努力地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好切切实实的非常具体的基础性的工作。
本届委员会将根据不同学科领域条件成熟的程度,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促进“三通”、促进科技、文化、经贸交流的原则,开展天文学、测绘学、动物学、经济贸易、电工电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20个学科的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详见附件)。
三、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要进一步突出创新机制
本届委员会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中要进一步突出创新机制,在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1.探索通过网络组织审定工作的新形式。通过利用网络形式,更广泛地联系和征询全国同行业专家的意见,并提高审定工作效率。
2.利用联网的方式,更便捷、更广泛地整合与利用国内外相关信息资源。
3.加强同新闻媒体及相关部门的合作,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度,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推广和应用规范名词,更好地发挥名词工作的社会效益。
4.继续加强科技新词和社会热点词的发布试用工作,形成灵敏和快速的反应机制。加强同国内各语料库的联系与合作,研究科技新词汇的自动提取和认定功能。新词工作要紧跟科技、经济发展形势,并紧密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重点发布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热点词和敏感词。对已发布试用的新词,在收集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终审、正式公布。
四、加强术语学的理论创新工作
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已开展20年,有许多实践经验有待上升为理性认识。当前国际上虽然已形成现代术语学理论,但是汉语不同于西方拼音文字,不能照搬国外的术语学理论。汉语术语学必然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我们应当做好这项知识创新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的术语学派。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术语学理论研究工作,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不断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审定工作水平。
1.选择适当的课题,争取在国家级层面上立项,依靠各学科领域在术语学方面有志趣、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究工作。
2.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组织术语学方面的知识讲座,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术语学研究方面高级人才。
3.组织编译和介绍国外的术语学理论专著,借鉴国外有用的知识,为开展中国汉语术语学理论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
4.积极组织编写《汉语术语学研究文集》、《汉语科技术语学概论》,推动理论建设的发展。在此项工作中,要注意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提高我国的术语学研究水准,提高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化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规范科技名词的推广应用工作
20年来,名词委已审定公布了66个学科的规范科技名词,今后每年还将有新的学科名词陆续问世,为更好地发挥名词工作效益,应当继续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科技名词规范化不仅是科技领域内的工作,而且是维护国家语言统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必须紧密依靠全社会力量来做。
1.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媒体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泛的传播优势,促进规范名词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2.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工作进展,取得支持,以加强科技名词的行政推广力度。
3.改进和加强出版发行工作。在出版工作中要确保名词书的编辑、印刷和装帧质量,增加出版物品种,及时出版合订本和电子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现有发行渠道以及尽可能地扩大发行渠道,扩大名词出版物的发行数量。
4.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加强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联系,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名词工作成果渗入到各个方面。
六、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
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要继续保持和加强与国内各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保持和增进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相关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做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世界上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世界上已兴起汉语热。汉语将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将走向世界,我们一定要做好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进一步加强同世界上术语学研究和工作机构的联系,使汉语科技名词在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七、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名词审定工作
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应当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近几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五届委员会将更积极、主动地提供人才、技术资源方面的无偿援助,使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在“科技兴边”中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
八、办好刊物
努力办好《科技术语研究》期刊。杂志社要更好地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广泛联系作、译者,面向广大读者需求,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为体现高层次、高品位,刊物要积极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策划与科技名词工作有关的新栏目,加强期刊与科技界的紧密联系;二是加大术语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内容,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为刊物的重要任务;三是积极宣传科技名词工作方针政策,使刊物成为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四是增强刊物的知名度,加大发行力度,更好地发挥刊物的社会效益。
九、继承和发展名词工作科学文化
全国科技名词委在成就一支优秀的科技名词队伍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名词工作的科学文化。今后,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掘和完善这一科学文化的深刻内涵,保持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其成为科技名词工作队伍持续进取和开拓创新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年了,我们带着2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带着更新的奋斗目标,迈向新的里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将科技名词工作正确地纳入国家的政治经济大局、科技文化大局之中,以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指导名词工作,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紧跟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进取,将这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推向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历史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