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

• 探讨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非典”耶?“SARS”耶?

范守义   

  1. 外交学院英语系 北京 100037
  • 出版日期:2003-09-15 发布日期:2003-09-15

“Feidian(Atypical Pneumonia)” or “SARS”?

Fan Shouyi   

  • Online:2003-09-15 Published:2003-09-15

摘要: 编者按:自上期开展SARS的中文定名的讨论以来,读者朋友反应踊跃,纷纷投稿本刊。虽肆虐京城的“非典”已去(但愿一去不返),但读者朋友的热心让我们感动,于是决定继续刊登讨论文章。此期的特点是作者大多来自语言学界(上期大多是来自医学界的专家),他们从语言学角度,从词汇学角度,从概念定位模型角度,来分析SARS的命名。当然都是一家之言。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赞成用英文“SARS”来直接命名。
一、初级定名与次级定名
医学领域中疾病的命名与其他许多领域专有名词术语的命名是一样的,即要符合名词术语定名的基本要求,是与认知学原则在名词术语定名的应用一致的。医学专家们主要是以某疾病的物理属性(如疾病发生的部位、外观、性状、状况、活动)、发生原因(如与一些疾病的关联、并发症状、病原和其他原因)、救治手段、疾病获得群体、疾病延长时间、疾病的传播、疾病发生代、疾病严重程度等为命名依据的;还有一些疾病是以人名和地名而命名;典型与非典型也是一种疾病名称分类的方法。我们从两部英汉医学辞典中找到有关各种肺炎的名称,按照所解析出来的“公因子”(“Factors”),加以分类,如下:
(1)部位:
Apical Pneumonia(肺尖肺炎)
Bronchial Pneumonia(支气管肺炎)
Central Pneumonia(中央肺炎)
Double Pneumonia(两侧肺炎)
Lobar Pneumonia(大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小叶性肺炎)
Low Pneumonia(低位肺炎)
Superficial Pneumonia(浅表性肺炎)
Intra-Uterine Pneumonia(胎儿肺炎)
Interlobularis Purulenta Pneumonia(脓性小叶间肺炎)
(2)外观:
Caseous Pneumonia(干酪样肺炎)
Cheesy Pneumonia(干酪样肺炎)
Stripe Pneumonia(条纹样肺炎)
White Pneumonia(白色肺炎)
Varicella Pneumonia(水豆肺炎)
Massive Pneumonia(大块肺炎)
(3)性状:
Catarrhal Pneumonia(卡他性肺炎)
Lipid Pneumonia(脂质性肺炎)
Parenchymatous Pneumonia(主质性肺炎)
Desquamative Pneumonia(脱屑性肺炎)
Fibrinous Pneumonia(纤维素性肺炎)
Gangrenous Pneumonia(坏疽性肺炎)
Purulent/Suppurative Pneumonia(化脓性肺炎)
Septic Pneumonia(败血性肺炎)
Hypostatic Pneumonia(沉/坠积性肺炎)
(4)活动:
Creeping Pneumonia(蔓延性肺炎)
Metastatic Pneumonia(转移性肺炎)
Migratory Pneumonia(游走性肺炎)
Vagus Pneumonia(迷走神经性肺炎)
Wandering Pneumonia(游走性肺炎)
Deglutition Pneumonia(吞咽性肺炎)
Croupous Pneumonia(格鲁布性肺炎/拟声)
(5)关联:
Bilious Pneumonia(黄疸性肺炎)
Cerebral Pneumonia(脑型肺炎)
Malleosa Pneumonia(鼻疽性肺炎)
Pleuritic Pneumonia(胸膜肺炎)
Pleurogenic Pneumonia(胸膜病性肺炎)
Pseudopleuritic Pneumonia(假胸膜炎性肺炎)
Typhoid Pneumonia(伤寒状肺炎)
Rheumatic Pneumonia(风湿性肺炎)
Toxemic Pneumonia(毒血症肺炎)
Anthrax Pneumonia(炭疽性肺炎)
Influenzal Pneumonia(流感性肺炎)
(6)病原体:
Streptococcus Pneumonia(链球菌肺炎)
Pneumococcal Pneumonia(球菌肺炎)
Bacterial Pneumonia(细菌性肺炎)
Virus Pneumonia(病毒性肺炎)
Chlamydia Pneumonia(衣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支原体肺炎)
Tuberculous Pneumonia(结核性肺炎)
Moniliasis Pneumonia(念珠菌性肺炎)
(7)方式:
Aspiration Pneumonia(吸引性肺炎)
Embolic Pneumonia(插塞性肺炎)
Inhalation Pneumonia(吸入性肺炎)
Insufflation Pneumonia(吹入性肺炎)
Anesthesia Pneumonia(麻醉后肺炎)
Dermal Pneumonia(皮内注射性肺炎)
Injection Pneumonia(注射性肺炎)
(8)动物:
Plague Pneumonia(鼠疫肺炎)
Stable Pneumonia(马厩肺炎)
Tularemic Pneumonia(兔热病肺炎)
Infectious Pneumonia of Goats(山羊传染性肺炎)
Contagious Pneumonia of Horses(马触染性肺炎)
Brooder Pneumonia(雏鸡肺炎)
Cat Pneumonia(猫肺炎)
(9)其他病因:
Alcoholic Pneumonia(酒精性肺炎)
Chemical Pneumonia(化学性肺炎)
Ether Pneumonia(乙醚性肺炎)
Traumatic Pneumonia(外伤性肺炎)
Contusion Pneumonia(挫伤性肺炎)
(10)人名、地名、单位:
Klebsiella Pneumonia(克雷白氏肺炎)
Corrigan’s Pneumonia(科里根氏肺炎)
Kaufman’s Pneumonia(考夫曼氏肺炎)
Tularemic Pneumonia(兔热病肺炎,美国加州)
Louisiana Pneumonia(路易斯安那肺炎)
Montana Progressive Pneumonia(蒙大拿进行性肺炎)
Legionella Pneumonia(军团性肺炎)
Woosorters’ Pneumonia(毛工肺炎)
(11)状况:
Unresolved Pneumonia(未吸收性肺炎)
Larval Pneumonia(隐蔽性肺炎)
(12)群体: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社区获得性肺炎)
Nursing-home-acquired Pneumonia(护理之家获得性肺炎)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医院获得性肺炎)
(13)时间:
Terminal Pneumonia(末期肺炎)
Ephemeral Pneumonia(短时性肺炎)
Abortive Pneumonia(顿挫性肺炎)
Post-Operative Pneumonia(术后肺炎)
(14)传播:
Communicable Pneumonia(传染性肺炎)
Non-communicable Pneumonia(非传染性肺炎)
(15)程度:
Acute Pneumonia(急性肺炎)
Chronic Pneumonia(慢性肺炎)
(16)发生代:
Secondary Pneumonia(继发性肺炎)
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Recurrent Pneumonia(再发性肺炎)
(17)典型:
Typical Pneumonia(典型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非典型肺炎)
在将上述17个类型(当然不会只有这17个类型)的肺炎分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些肺炎名称专指某一具体类型的肺炎,其命名是以该肺炎的具体特征为依据而定(如1~10);而另外一些名称则是从其他的维向上,对某一具体的肺炎给予判断性、评价性或结论性的命名(如11~17),因此,这两种定名的情况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将第一种定名类型称为“初级定名”(“Primary Naming”),第二种定名类型称为“次级定名”(“Secondary Naming”)。但是仅仅是知道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级”的定名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知道这两种不同“级”的名称在整个“疾病”概念系统中的“层级”(“Level”)和“位置”(“Slot”)。只有知道某一疾病,在此例中,即是某一肺病的准确层级和位置,我们才能认为这个疾病有了完全属于它自己的名字。
二、疾病名称的层级结构
建立疾病名称的层级结构就是由上而下地确定单一概念的层层隶属关系和平级的关联关系;如此概念的外延发生由最宽到最窄的变化,即发生由最模糊到最具体的变化。
请看下面的概念定位模型:

图注解:*Pneumonia:原本应该这样使用。*Pneumonitis:原本应该这样使用。#Pneumonias:原本不应该这样使用。
Level 1-4:上义定名。Level 5:初级定名。Level SN:次级定名。
观察上面的概念定位模型,我们可以注意到从Level 1到Level 4的名称,不能算是初级定名的名称,因为它们的外延大,所以称其为“上义定名”,取其上义包含下义之意;只有Level 5的各名称才是初级定名的名称;Level SN则是次级定名。图中使用了复数“Pneumonias”是为了表示有不同“亚类型”的肺炎,也就是说,现在肆虐中国的这种肺炎,既然不是“典型性肺炎”,那就只有归入“非典型性肺炎”,而“非典型性肺炎”也不只是一种,而是有许多种,不管它具体会最终得到什么名称,都应该放到这一位置,在本文讨论到这个阶段时,我们暂且认为,“冠状病毒非典型性肺炎”(“AP-CoV”)就将这一疾病定位了。但是定位归定位,现在我们使用“非典”指代它,还不是使用它的初级定名的名称,而是次级定名的名称,次级名称是一个上义概念,在这个意义上讲“非典”是个“统称、泛称、总称”,可以这样讲。但这不能说明“非典”这个缩略形式就不能使用了。何也?请看下文:
有些人认为现在流行的与呼吸有关也好,还是与肺有关也好的疾病(即“SARS”)不是中国所说的“非典”。我们这里要问:你承认不承认这种病主要是与肺的疾病有关?(Level 3),如果承认,那么,这种病是否可以归入肺炎一类?(Level 4)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这种病具体是哪一类肺炎(Level 5)?在我们对这个突然袭击中国和世界的疾病尚未有一个特定名称的时候,我们只能把它与“典型性肺炎”比较,然后归入“非典型性肺炎”一类(Level SN)。当然,它不是已知的“非典型性肺炎”的任何一种,而是一种新的“非典型性肺炎”,那么,这是哪一种“非典型性肺炎”呢?这就是中国流行病学家所定名的“冠状病毒非典型性肺炎”(“AP-CoV”),简称“非典”的名称。根据上文的概念定位模型所示,我们使用“非典”这个专有名词,是使用“次级定名”的名称。现在有人认为“非典”是统称,“萨斯”才是具体的病名,并举出“水果”和“榴木莲”与“马”和“白马”的例子佐证之。殊不知,我们交际中往往是使用要比最具体名称“高”一级的名称,即使用“上义概念”或者是“上义词”。比如,我们会对客人说:“吃个苹果吧。”而不是说:“吃个富士苹果吧。”除非我们想强调要吃某一具体品种的水果时,才会这样说,平时我们讲话并不总是具体,往往是模糊的。因此,使用“非典”(简称)来指当前正在流行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符合逻辑学、语用学、模糊学的原则,也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言语的“惯性”原则,尽管它并不是特定种概念的具体名称。
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例子,虽然也叫“非典型肺炎”,但未必就是今天的“非典”:
上海千顷堂书局1956年出版的《针灸医案集要》一书曾记载了一例非典的治疗过程。2003年5月26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罗女士向《北京晨报》记者证实,当时确有关于非典型肺炎的相关中医报道。……
非典型肺炎是由于尚未分离出的滤过性病毒感染所致。有时继发于天花、水痘、麻疹等病的过程或以后。临床症状为发冷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起初有干性阵咳、气促、以后渐有黏液性脓痰,或有血丝及铁锈色痰,胸骨后并感疼痛。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谷晓红认为,非典是一种相对典型肺炎的笼统称法。上个世纪50年代的病原学尚不发达,无法检验真正的病原体是何种病毒所致,因此,还不能够认定1952年的这例病例就是目前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
以上例子说明,约50年前的“非典型肺炎”的指称对象与今天使用“非典型肺炎”的指称对象是否一致还是未定之数。这恰恰说明我们今天使用的“非典”一词,的确是个统称或概称。其实它们是否是一回事并不重要。我们的言语习惯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在概念的不同层级做出选择,比如,我们说:“某某得病了。”“他得了肺病。”“他得了肺炎。”“他得的是大叶性肺炎。”这些表达了有关此人得了什么病的具体程度,仅此而已。
--------------------------------
第10页
① 编纂组编《英汉医学词汇》(1978),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赵师霞编《英汉医学辞典》(1952)上海:中华书局。
--------------------------------
第13页
① 参见王彼得“‘非典’用法错了”(《联合早报》社论│言论│天下事2003-05-14);吴俊刚“回应‘一点小补充’”(《联合早报》“社论│言论│天下事”2003-05-14);吴俊刚引用汪惠迪在中国人民网“‘非典’定正名为‘沙斯’”(吴文:“中国为何独钟‘非典’?”见《联合早报》“社论│言论│天下事”2003-05-03);佚名“非典型肺炎和沙斯有何不同”(《联合早报》“社论│言论│天下事”2003-05-14)。
② 参见幼吾“是放弃使用‘非典型肺炎’的时候了”(《联合早报》“社论│言论│天下事”2003-05-14)。
③ 参见刘葳漪文,载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7日03:31转载《北京晨报》文。